黄帝灸法
男妇虚劳1,灸脐下三百壮。
1 虚劳:指由于禀赋虚弱、后天失养、久病积损及久虚不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多脏腑亏虚、气血阴阳同虚、虚损劳衰不断加重为临床特征的多种慢性虚弱性病证的总称。
男妇水肿,灸脐下五百壮。
阴疽骨蚀2,灸脐下三百壮。
2 骨蚀:指由于痈疽内陷而侵袭于骨的病证。
久患脾疟3,灸命关4五百壮。
3 脾疟:五脏疟之一,以身寒、腹痛、发热则肠鸣、汗出为特征。
4 命关:指命关穴,即食窦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具有温脾阳、健脾气的功效。
肺伤寒5,灸脐下三百壮。
5 肺伤寒:指肺受寒邪所引起的病证。
气厥6、尸厥7,灸中脘五百壮。
6 气厥:厥证之一,常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多由于气机失调或上逆所致。
7 尸厥:厥证之一,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兼见手足逆冷、头面青黑、精神恍惚、牙紧口噤、脉微欲绝等病证。
缠喉风8,灸脐下三百壮。
8 缠喉风:指咽喉肿痛,或痛及胸前,项强而喉颈如缠绕之状的病证。
黄黑疸,灸命关二百壮。
急慢惊风,灸中脘四百壮。
老人二便不禁,灸脐下三百壮。
老人气喘,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脚气,灸涌泉穴五十壮。
产后血晕,灸中脘五十壮。
暑月腹痛,灸脐下三十壮。
鬼邪着人,灸巨阙五十壮、脐下三百壮。
妇人脐下或下部出脓水,灸脐下三百壮。
妇人无故风搐发昏,灸中脘五十壮。
久患伛偻1不伸,灸脐俞2一百壮。
1 伛偻(yǔ lǚ):指脊梁弯曲,驼背。
2 脐俞:脐,又名神阙,为脐带脱落结疤后的陷窝。俞,通腧,指腧穴。脐俞,指神阙穴。
鬼魇3着人昏闷,灸前顶穴五十壮。
3 魇(yǎn):指梦中遇到可怕的事而呻吟、惊叫,或觉得有什么东西压住不能动弹。
妇人半产4,久则成虚劳水肿,急灸脐下三百壮。
4 半产:亦称小产、小月、半生、失胎、伤娠。指妇人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主要是由于气血虚弱、肾气不固、血分郁热、毒药伤胎、外伤损害等因素导致冲任损伤,失于摄养,胎元不固,未足月而产。
死脉及恶脉见,急灸脐下五百壮。
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百壮、脐下三百壮。
肾虚面黑色,灸脐下五百壮。
呕吐不食,灸中脘五十壮。
妇人产后热不退,恐渐成痨瘵,急灸脐下三百壮。
[提要]
本段介绍了黄帝灸法的主要内容。
[白话解]
男子妇人患虚劳病,应灸脐下关元穴三百壮。
男子妇人患水肿病,应灸脐下关元穴五百壮。
阴疽、骨蚀类病证,应灸脐下关元穴三百壮。
长时间患脾疟类病证,应灸命关穴五百壮。
肺受寒邪所引起的病证,应灸脐下关元穴三百壮。
气厥、尸厥类病证,应灸中脘穴五百壮。
缠喉风类病证,应灸脐下关元穴三百壮。
黄黑疸类病证,应灸命关穴二百壮。
急、慢惊风类病证,应灸中脘穴四百壮。
老人大、小便失禁,应灸脐下关元穴三百壮。
老人气喘不得以息,应灸脐下关元穴三百壮。
长时间患脚气类病证,应灸涌泉穴五十壮。
产后出现血晕,应灸中脘穴五十壮。
暑月出现腹痛,应灸脐下关元穴三十壮。
鬼邪着人病证,应灸巨阙穴五十壮、脐下关元穴三百壮。
妇人脐下或下部出脓水,应灸脐下关元穴三百壮。
妇人无故神昏抽搐,应灸中脘穴五十壮。
脊背弯曲、驼背类病证,应灸脐俞穴一百壮。
鬼魇着人、神志昏闷类病证,应灸前顶穴五十壮。
妇人半产,日久变生虚劳水肿,应急灸脐下关元穴三百壮。
如果遇到死脉及恶脉,应急灸脐下关元穴五百壮。
妇人产后出现腹胀水肿,应灸命关穴百壮、脐下关元穴三百壮。
因肾虚而面现黑色,应灸脐下关元穴五百壮。
如呕吐不能食,应灸中脘穴五十壮。
妇人产后发热不退,恐怕逐渐变成痨瘵,应急灸脐下关元穴三百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