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类副流感病毒
人类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HPIV)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毒,其致病性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1.生物学特点
人类副流感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是多形性的有包膜病毒,直径150~250nm,基因组含约15 000个核苷酸,编码合成至少6种普通结构蛋白质。膜表面含有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分子量为69 000~82 000)和融合蛋白F(分子量60 000~66 000),HN蛋白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F蛋白在病毒-宿主细胞膜融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膜融合使病毒核衣壳进入并感染宿主细胞,同时F蛋白在宿主细胞之间的融合中也是必需的,可导致溶血。包膜内层有维持结构完整性的非糖基化蛋白组成,即基质蛋白(M),它在吸引完整的核衣壳到宿主细胞膜区域起作用,在病毒出芽上也可以起作用。血清学上人类副流感病毒可分为4型(Ⅰ~Ⅳ型),其中Ⅳ型又分为a和b两个亚型。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平均直径大小在150~300nm),形态各异。外界环境下不稳定,在物体表面存活几个小时,肥皂水很容易使其失去活性。
2.流行病学特点
与感染者近距离密切接触或接触了污染物而传播。具有传染性的污染物进入人的眼睛、口腔或鼻黏膜后可发生感染,或通过吸入患者喷嚏和咳嗽产生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而感染。人类副流感病毒可以在这种悬浮状态下存活1小时以上。人类副流感病毒无处不在,绝大部分人在儿童时期就已受感染。血清学监测表示,5岁及以上儿童90%~100%有抗人类副流感病毒Ⅲ型的抗体,约75%有抗人类副流感病毒Ⅰ型和Ⅱ型的抗体。
3.临床表现
人类副流感病毒的4种亚型各有不同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Ⅰ型和Ⅱ型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造成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Ⅰ型是这种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而Ⅱ型次之。Ⅰ型和Ⅱ型均能造成其他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疾病。Ⅲ型经常导致肺炎和细支气管炎。Ⅳ型很难检出,可能是因为它很少导致严重的疾病。人类副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1~7天。
4.实验室检查
多种方法可以诊断人类副流感病毒的感染:①通过组织培养分离病毒,分离鉴定在细胞中的病毒或直接检测存在于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使用免疫荧光试验、PCR、酶联免疫反应测定等方法。②收集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双份血清标本中IgG特异抗体的显著升高或检测单一血清标本中特异抗体IgM。③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