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治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属于正黏病毒科,简称“流感病毒”。

1.生物学特点

流感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病毒囊膜上覆盖着由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膜蛋白M2构成的突起。根据病毒颗粒中核蛋白(nuclear protein,NP)和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MP)的不同特性,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和丁(D)4型。流感病毒呈球形,新分离的毒株则多呈丝状,其直径在80~120nm,丝状流感病毒的长度可达4 000nm。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及核心3部分。病毒的核心包含了存贮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及复制这些信息所必需的酶。基质蛋白构成了病毒的外壳骨架,实际上骨架中除了基质蛋白(M1)之外还有膜蛋白(M2)。基质蛋白与病毒最外层的包膜紧密结合起到保护病毒核心和维系病毒空间结构的作用。包膜是包裹在基质蛋白之外的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膜,包膜中除了磷脂分子之外,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这两类蛋白突出病毒体外,长度为10~40nm,被称作刺突。一般一个流感病毒表面会分布有500个血凝素刺突和100个神经氨酸酶刺突。在甲型流感病毒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会发生变化,这是区分病毒毒株亚型的依据。

2.流行病学特点

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周,-70℃以下或冻干后能长期存活。流感病毒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乙醚、甲醛、乳酸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也可能是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也可经接触污染物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4天,平均为2天。在病毒潜伏期末即具有传染性,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侵入的病毒载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一般为1~4天。起病后患者有畏寒、头痛、发热、浑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及咳嗽等症状。在症状出现的1~2天内,随分泌物排出的病毒量较多,以后则迅速减少。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排毒时间可持续7~10天或更长。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第3~4天就开始恢复。

3.临床表现

流感病毒感染后常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部分重症患者可出现肺外并发症,如流感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流感相关性脑病、流感相关性病毒性心肌炎、流感相关肾脏并发症、流感相关消化系统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

在流行季节,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流感并不困难,但要确诊或流行监测时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和快速诊断方法。近年来,PCR、核酸杂交或序列分析等方法也被用于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或进行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