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电记忆(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破解电力难题

口述者:张蔚文

采访者:瞿万昌、廖文就

整理者:庄毅、丁静

采访时间:2019年6月29日

采访地点: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媒体演播室

张蔚文 1943年出生,浙江慈溪人,高级工程师。196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3月起,曾任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副局长、党组成员,北仑港发电厂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浙江省电力企业管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浙江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六届副理事长等职。1990年3月起,历任浙江省电力工业局(省电力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1994年调入宁波市委工作。

一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面临电力短缺问题

采访者:张先生,您好!很高兴您能参与本次采访。本次采访主要是想请您回忆浙江电力的发展过程。您早年在半山电厂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吗?

张蔚文:我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西南电力建设局第二工程公司,在四川、贵州搞电力基建近十年。1977年3月我被调到杭州半山发电厂,那时候半山发电厂刚开始建设两台5万千瓦机组。后来浙江省水利电力机构分设,成立浙江省电力局,我就被调到省局了。

采访者:请您回忆一下浙江省电力局成立初期的情况。

张蔚文:我是在1977年年底,也就是浙江省电力局刚成立不久,从半山发电厂调到浙江省电力局办公室任党组秘书的,在葛洪升、王占一、李志刚、刘福诚、张国诚等一批电力老领导身边工作。在这些老领导的带领下,我见证了整个浙江电力系统的发展。后来,我逐渐进入领导岗位,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副局长、党组书记、局长,直到1994年4月调到宁波工作,前后将近二十年在浙江电力系统工作。

1988年,浙江省委副书记葛洪升(左一)和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张国诚(右二)、副局长张蔚文(左二)在北仑港发电厂工地办公

采访者:在您任职浙江省电力局期间,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事情?

张蔚文:在我的记忆当中,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是浙江缺电,严重缺电。文革以后,电力建设滞后,经济发展很快,电力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成为制约浙江发展的关键,也是经济生活矛盾的焦点。如何使浙江电力快速增长,满足迅猛发展的浙江经济社会的用电需求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用电需要,是浙江电力人的使命和根本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葛洪升、王占一等老领导带领全局上下,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形成一种拼搏、严谨、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以及没条件创造条件上的坚韧品格,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开拓创业精神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优良服务作风。

采访者:当时浙江省用电紧张的原因和情况能详细说一下吗?

张蔚文:当时全国都缺电,但浙江省缺电最严重。华东电网是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个省份组成的,各省用电都很紧张,所以华东电网由华东电管局负责分电。江苏省基础好,电厂多,供电量多,用电量多;安徽省有煤,可以多发电多用;上海用电基础好,加上华东电管局代行上海电力局事宜,分电比较有利;浙江装机量少,全省还没有联网,确定分电比例时基数最少,只有15%,新安江、富春江的水电是华东电管局直管,浙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浙江经济发展最快,用电需求大幅度攀升,所以缺电局面比其他省份更紧张,供需矛盾更突出。这就导致浙江经常“停二开五”[1]、“停三开四”,拉闸限电停电现象十分频繁,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为了把有限的电力管好、用好,多用电、少拉电,我们加强了用电管理,实施计划用电,多用低谷电,削峰填谷,提高服务力,科学灵活调度,稳定用电秩序。但是浙江用电缺口很大,拉闸限电很严重,甚至华东电网全网出现低周波,华东电网网局调度实施了220千伏拉电,造成大面积停电,有一次东海舰队起吊军用设备时,突然停电,设备悬在半空中,非常危险。

采访者:当时如何解决浙江省缺电局面呢?

张蔚文:新成立的浙江省电力局的首要任务是增加用电量,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稳定用电秩序。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可以说是千方百计,竭尽全力。第一,向华东电网要电,多分电,当时这是很难的,但也是最快最有效的措施。我和用电处的同志一次一次地准备材料,葛书记一次又一次地跑北京、上海,跑华东电管局、电力部、国务院各个部门,反映浙江严重缺电情况,讲述种种理由,为浙江多争取电,甚至还帮助华东电网挖掘潜力多发电,安徽、江苏的电厂低谷多发电,安排浙江企业低谷多用电。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效也比较明显,浙江实际年用电量增长接近20%,保证了浙江每年GDP增长15%~16%,双夏用电达到23%~24%。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浙江电力供需矛盾,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华东电网的工作。在葛书记的建议下,成立了华东电网领导小组,这是全国第一个电网领导小组,第一任组长是李鹏,当时他是国家电力部部长。电网发电机组低谷电增加了,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有了很大提高,普遍达到7000多小时,降低了煤耗,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新安江水库移民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当时葛书记争取到新安江水位在103米以上发电,浙江可以自用。库区移民退耕还库问题,得到电力部、国务院、财政部的支持与重视,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解决了移民困难,移民退耕还库,提高了水库水位,新安江水库建库以来第一次达到107.6米,此后新安江水电机组在高水位运行,有力提高了电网的调峰能力。

第二,就是努力保持电力设备的健康水平。当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一些电力设备不是很健康。所以我们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达到满出力的水平,以提高设备的可用系数和可用率。与此同时,我们开展安全生产达标活动,严格规章制度,实行两票三制[2],加强职工培训,持证上岗。这些都是保证安全生产、严谨作风的体现,因为只有做到满发、满供、满出力才能多发电。

采访者:电力设备出故障的话,当时是怎么解决的呢?

张蔚文:电力系统设备出故障要停机检修,按规定,向调度申请停机抢修时间,检修时间都是编制好的。我们发供电系统的职工,“抢”字当头,争分夺秒,缩短抢修时间。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发电厂的锅炉受力面故障要停炉抢修,但锅炉还没降温到适合的温度,我们抢修队员穿着石棉衣服就进去了,在灼烈的高温下抢修,这是一种“抢”的精神,全局上下都以社会多用电为使命,争时间,抢速度,顽强拼搏。我们除了电力设备抢修外,很多电力设施建设包括设备安装都按照定额合理工期来规定竣工投产的周期,为了社会早日用电,我们发供电所有职工持续加班加点,严格工艺,精心施工检修,所有项目都提前发电供电。

这种向时间要电的拼搏精神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得更为突出。那几年,浙江洪水多,加上台风,几乎年年有灾,好多地方都断线倒杆一大片。为早日恢复灾区供电,电力职工抢修队伍往往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冒着高温酷暑、蚊虫叮咬,翻山越岭,夜以继日地抢修。1988年8月8日八号台风,杭州全市停电,全省供电职工自带干粮,连续奋战七天七夜,使全城恢复供电。

二 千方百计发展电力

采访者:那时候国家是计划供电,有什么办法可以在计划外发电吗?

张蔚文: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配备电力指标,有明确的发电量计划,按照计划供应电煤,安排运输计划,华东电网按计划发电量分配各省市负荷电量,各省自己有煤可以超发自用,但浙江缺煤无油,那时不光电力需要煤,人民生活和其他工业生产也需要煤,各行各业都缺煤,全国都缺煤,连计划内的煤也减供。为了多发电,我们组织了很大力量去省外的煤矿要煤,有些效果,但仍严重缺煤。

采访者:那个时候去哪里买煤呢?

张蔚文:我们到山西、内蒙古、河北、陕西等地买煤,反正有煤矿的地方都去,最早是到山西买。除了煤很紧张以外,运输计划也缺,用来拉煤的火车皮也很难搞到。没有煤就没有电,没有经济的发展,怎么办?我们想到浙江乡镇企业的优势,它们可以用各种办法买到煤。加上各级政府要电迫切,我们搞了“来煤来油加工电”活动。谁送煤送油,我们就加工电,就给谁用电,这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及乡镇企业的积极性,浙江市场经济发达,政府组织乡镇企业用当时北方矿区紧缺的电视机、家电、服装去换煤,效果很好,保证了我们发电用煤,且多发多用,缓解了浙江电力供需矛盾。这是一个做法。

采访者:第二个做法是什么呢?

张蔚文:第二个做法就是,合作办电、集资办电、群众办电。电力企业是外延性企业,电力电量的增长主要靠发、供电力设备的迅猛发展实现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解决缺电问题,满足社会用电需要,关键是要做大“蛋糕”,多建设电厂,多建设输变电设备。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当时电力体制是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一家办电,电力系统一家管电,靠国家财政拿钱,电力项目、电厂项目、输变电项目都要国家拿钱,国家计委、国务院批,因此浙江项目很少,已经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用电需要。为打破这个格局,葛洪升局长说服浙江财政拿出1亿元人民币,浙江省电力局首先与电力部、国务院合作办电,很快拿下台州电厂一期、二期、三期项目。地方与国家合作办电的招,全国是先从浙江省电力局开始的。但是浙江财政也很紧张,光靠财政拿钱,仍然打不开局面。因此,我们想了个集资办电的办法,上报国家审批的浙江电力项目中,明确是自筹电力资金,不要国家一分钱。

采访者:这些投资的资金怎么来的呢?

张蔚文:以电生电,多种办法筹集。和现在不一样,当时是固定电价,但是在计划煤、计划电以外,我们超发的电,也就是加工电的电价可以放开,来煤来油加工,每度电成本加收2.2分,计划外超发电加收2.2分,我们就通过这个方法来筹集电力资金。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办法筹集资金,也就是搞集资办电,集资办电的原则就是:“谁投资谁用电、多投资多用电”。

采访者:是鼓励企业多投资吗?

张蔚文:我们是和各个市县合作,那时候省、市、县各级政府对用电都很重视,因为有电就有一切,浙江省集资办电的力度是最大的,除了靠多发电收取的一度电两分钱的电费外,多数靠集资办电这种做法,谁认购多少,就给他多少电。

采访者:您能具体讲讲浙江省集资办电的情况吗?

张蔚文:电力项目都是国家计委、国务院来批的。如果要用国家财政的钱,项目很难批,但是如果我们自己筹集资金,那项目就容易批准了。所以我们拿出了很多集资的钱办项目,后来浙江的装机基本上都是靠集资办电的钱实现的,包括台州三期两台12.5万千瓦、镇海电厂两台20万千瓦、长兴电厂、温州电厂、半山电厂的12.5万千瓦和萧山电厂等。萧山电厂是我们和萧山地方合作的,嘉兴电厂的两台30万千瓦机组也是以集资办电的方式建起来的。北仑港发电厂(简称北仑电厂)进口设备等用的是世界银行的贷款,但前期费用、土建等配套费费是我们集资办电的钱。除了火电厂外,还有一些水电厂也都是靠集资的钱实现的。后来整个浙江的电力有很大的发展,到1992~1993年,我们有了另外一种集资办法,就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发展电力,因为用电很紧张,省里很重视,就给了我们一个上市指标,我们就把台州电厂拿出来准备上市。我们专门成立了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搞集资办电。可以说浙江省的集资办电在全国搞得最好,最红火,资金最雄厚,上的项目最多。

采访者:集资办电也算是开辟了一个发展新思路,对吧?

张蔚文:对。浙江市场经济催生了集资办电,这大大促进了电力的发展,也使电力体制产生了一系列变革。

超计划煤、超价煤的出现,使我们认识到计划外的电也可以加价,电力负荷电量从此成为商品。来煤来油加工电的出现,意味着在政府配置负荷电量的同时,出现了市场配置负荷电量。

合作办电、多家办电、群众办电打破了国家独家办电一统天下的格局,出现了多家办电、多家管理的新格局。

群众办电、市县建设热电联供,电网收取过网费,发电企业与用电单位相连,出现了厂网分开的新的电力管理体制,等等。

这一系列新举措,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浙江,冲破了计划经济下高度集中的电力体制桎梏,促使电力行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一方面有力促进了电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电力体制深化改革打下扎实的基础。

采访者:浙江能源集团和电力系统之间是什么关系?

张蔚文:电力体制改革前,浙江电力是一家,浙江省电力工业局、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是一套班子三块牌子。2001年,全国电力体制改革以后,电网、供用电部分划为浙江省电力公司,保留浙江省电力工业局,浙江省集资办电资金建设的电厂,也就是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省属自筹资金部分建设的电厂,作为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的资产,2001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和浙江省煤炭集团公司组建了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三 披荆斩棘,迎难而上

采访者:浙江省的电力发展为浙江省带来了哪些变化?

张蔚文:浙江省的电力发展后,一是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发展,浙江从经济小省变成经济强省;二是使浙江的电力水平逐步提高,电力装机的主力机组从5万千瓦、12.5万千瓦、20万千瓦到60万千瓦,北仑电厂现在已经到了100万千瓦;三是实现了全省电网的联网。那时候国家是根据电厂项目装机来审批输变电项目的,原来的台州电网、温州电网是孤立电网,基本上是靠小水电、小火电支撑的,台州电厂、温州电厂建设以后,台州电网、温州电网都联入省网,后来直流输电投产后,舟山电网加进来,全省就联网了,所以电网也是随着我们电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当时省委书记王芳在报告中说:台州电厂建设救活了浙江半壁江山。通过建设电厂,特别是北仑电厂的建成投产,大大提升了浙江省的电力水平,达到了国内国际一流。

采访者:当时台州电厂和镇海电厂的设备还是咱们自己造的吗?

张蔚文:对,那时候基本国产化了。12.5万千瓦、20万千瓦的设备是当时国内九大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东方锅炉厂生产的,但是60万千瓦的设备,国内还不能完全国产化,主要设备还都是进口的。

用世界银行的贷款,通过国际招标引进全套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应用分散集中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的电厂——北仑电厂,从全国来说是第一家。这对于浙江电力、国家电力达到国际水平来说,是很好的机遇,也是很大的挑战。

北仑电厂鸟瞰图

采访者:面对这些挑战,当时你们是如何应对的?

张蔚文:我们对整个工程有着一系列的不适应,有很多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选择面对这个挑战,因为建设北仑电厂是国家给我们最大的机遇,是电力打翻身战最好的时机。所以全局上下都动员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优秀的人才、精兵强将都调到北仑电厂。我们将省火电公司、镇海电厂、台州电厂、中试所[3]和华东电力设计院各方面的有生力量都组织起来,集中到北仑工程现场,一起同心同德将强迫适应变为主动适应,努力搞好北仑电厂的建设。

首先,我们花大力气抓培训。北仑电厂项目开始的时候,就安排一些抽调来的人学外语,交叉地学计算机和热机,后来组织起来到国外去参与设计。设备招标以后,我们组织很多专业人员到设备厂商培训、参与设计,参加8个岛的设计联合会议,熟悉情况,解决问题;把生产人员安排到澳大利亚的电厂培训;把省机关的有关人员安排到法国EDF[4]培训;组织职工现场就地培训,熟悉图纸、作业指导书、技术方案和各种标准——ASME标准[5],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建章立制,要求大家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规律,按程序、作业指导书来进行操作,这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我们培养的这批人发挥了很大作用。

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装备水平,大到国外采购大型移动式吊机、重型运输车辆,小到各类专业工具,都按实际需要添置、更新换代。

在调整管理方式适应按岛划分的同时,管理手段有了重大调整。数量巨大的设备材料、图纸资料、技术方案、作业手册、技术记录等都实施计算机管理,由此推动了发电厂、供电系统及省局各项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有力地提升了工程建设、电厂、全省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培养一流的建设人才。现代化工程建设需要一流的建设人才,工程开始时我们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但我们有一批年轻的、优秀的技术和管理干部,我们给予信任和重用,在工程建设中给他们压重担。他们刻苦学习,积极实践,主动迎接挑战,带领职工努力学习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各项工程规律和国际惯例,为项目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

对一些重大难题组织力量攻关,比如软土地基施工的问题、主蒸汽管焊接问题等,我们把国内最好的专家都请过来,一起研究、攻关,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为了确保北仑电厂工程建设顺利完工,大家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坚守在现场。虽然现场施工很艰苦,条件也很差,大家白天黑夜连着干。有的人放弃休息,半年一年不回家。春节期间火电公司加班,我们就把员工的家属接到现场,一起在施工现场过年。在北仑电厂建设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四 北仑电厂建设的示范性意义

采访者:北仑电厂的建设对后来电厂的建设带来哪些影响?

张蔚文:经过这些年发展,北仑电厂现在成为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它的设备水平、经济效应都是国际一流的。经过浙江省电力局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我们整个电厂、电网都升级了。我们以前的电网是22万千瓦的,从电厂到兰亭变电所(简称兰亭变),再到瓶窑变电所(简称瓶窑变),全部是50万千瓦的,都是用世界银行的贷款购买进口设备。杭州和宁波配电网络的自动化程度都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施工单位也完全按照现代化的施工理念、方法、手段,全部达到国际水平。浙江火电公司很吃香,现在是我们全省、全国的火电安装公司里面首屈一指的。后来的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都把他们请去了,常规岛[6]的建设,包括核岛[7]的建设都请他们去了。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面引进设备,转变一系列观念、管理方式,甚至改变我们国家电力系统电力安装的各种规范和验收、启动、安装的标准等,很多经验是从北仑电厂的建设中总结过来的,后面我们又进行补充和完善。所以北仑电厂对浙江、整个国家的电力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培养了一批一流的建设人才。

采访者:能说说这个电力发展规划的故事吗?

张蔚文:北仑电厂建设之后,我感到要真正解决缺电问题,就要把电力项目抓好,光靠施工、调试还是不行的,必须要从源头开始,从电厂规划、选址、设计、设备先行开始。只有抓住了源头,工作才能主动。后来我们组织力量对全省进行了踏勘,做了一系列前期工作,在柴松岳省长的指导下,组织力量编制了到2010年的电力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浙江电力能够发供电平衡,能满足浙江经济社会进步发展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用电需要的电力发展规划。

然后,我们和电力部计划司、国家有关部门的一些专家一起制定了2010年浙江电力发展规划,我们向浙江省委常委做了汇报。这个规划最后讨论并通过。这也是全国首部制定的高质量、高标准的电力发展规划。后来浙江建设的一些电厂厂址都是当时选的,包括现在三门核电站的厂址,当时我们花了钱去平整、围垦、开山。可以说,当时我们做了一件很大的事情,为后面电力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浙江省真正解决缺电局面,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任省委书记的时候。

我是2002年2月从宁波回来,到省政协任职。习近平同志带领我们到上海、江苏去对接。在这期间我了解了一下,那时候用电很紧张,不仅浙江缺电,上海也缺电,整个华东电网都缺电,连周边的福建也严重缺电。

原来我们在电力发展规划中有一大部分电从上海、江苏、福建、安徽送过来,但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所以我在陪同习近平同志考察江苏途中写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通过张曦秘书长交给了习近平同志。习近平同志看了以后,很重视,考察回来后,召开了浙江省的第一次财政领导小组会议,专门讨论浙江电力发展规划。习近平同志听了讨论以后明确表态,电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电力必须先行,要打破严重缺电局面,要千方百计抢建一批、立项一批电力项目,加强、加大电力规划容量,使浙江电力能够保证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同意乌沙山电厂为抢建项目,要积极组织力量调查踏勘,明确一批抢建项目,抓紧验收。

再加上当时我们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原来是国家电力公司一家办电,后来变成两家电网、五大发电集团。浙江省也实行厂网分开,由浙江省电力公司负责供电、用电。原来负责集资办电的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与浙江省煤炭集团组建了浙江省能源集团,这样大大加快了电力的发展速度。浙江省的缺电局面是习近平同志实施“八八战略”[8]解决的,他高度重视,七次到浙江省能源集团视察,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打破了浙江缺电局面。

为了发展电力,满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用电需要,浙江电力系统几十年来从上到下团结一心,不畏艰苦地奋斗。我们各级领导特别是老领导,都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都有拼搏、严谨、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和没条件创造条件、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的创业精神,形成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优良服务作风,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影响很大。我到宁波工作以后,也发挥了这种精神,可以说终身受益。电力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拼搏创业精神培养了我,现在回忆起来,我很感谢电力系统。

北仑电厂全景

采访者:您现在对当时交给习近平同志的报告内容还有印象吗?

张蔚文:我在报告里分析了整个华东电网的电力形势和浙江省对电力的需要,提出了缺电量,以及应当采取的相应措施,那是一个紧急报告。

采访者:北仑电厂的情况您讲得非常详细,我们之前一路过来,都没有遇到能给我们讲讲北仑电厂的。

张蔚文:因为你的采访对象都是供电系统的,北仑电厂属于发电系统。在北仑电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培养出一批一流建设人才。现在他们这批人已经到全国各地了,包括浙江省电力公司、南方电网、华电、国电、中电投等,电建公司划到浙江能源集团,他们都是作为电力骨干在领导岗位上继续发挥更大作用。

采访者:北仑电厂其实在浙江电力发展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张蔚文:对,里程碑式的。北仑电厂项目用世界银行10亿美元贷款建成,通过国际招标全面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技术,这是国家对浙江电力的充分肯定,对缓解当时浙江严重缺电局面、优化全省电源电网结构、提升浙江电力水平接近甚至达到国际一流,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是浙江电力发展的里程碑,是中国电力发展史上一项标志性工程。


[1]改革开放初期为缓解用电紧张的情况,实行一周停电两天、工厂停工两天的政策。

[2]“两票”指工作票、操作票,“三制”指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

[3]中试所,浙江省电力中心试验研究所的简称,现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4]法国电力集团,Electricite De France。

[5]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的标准。

[6]常规岛,指核电站中一座包含利用核蒸汽发电的汽轮机发电机组及辅助系统的建筑物的俗称。

[7]核岛,指核电站中一座装设以核反应堆为中心的核蒸汽系统及核辅助系统和专设的安全系统、乏燃料储存系统等设备的建筑物的俗称。

[8]2003年7月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重大决策部署(简称“八八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