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电记忆(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不朽千江水

口述者:蔡在明

采访者:何洁、张林强、唐琦雯

整理者:鹿杰、丁伟、廖文就

采访时间:2016年7月19日

采访地点:杭州市胜利新村

蔡在明 出生于1926年,上海浦东人。1946年大学毕业进入杭州电气公司总厂,从事电务科供电股管辖的线路班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推动杭州电气公司调度室的成立,并参与编写浙江省第一版调度规程。1962年起,担任浙江省电业管理局中心调度所(后名称有所变化)负责人、主任工程师、副主任、所长等职位。1973年起,参与浙江省第一台计算机的购买与使用,以及此后调度自动化的工作。1984年,调到总工办管科技处,负责“可靠性管理”工作。

一 落脚杭城 与电结缘

采访者:蔡主任您好,您能讲讲您刚工作时候的情况吗?

蔡在明:你们想晓得这些事情啊,那好,那我说说。我是从上海大同大学毕业的,1946年到杭州。那个时候没有调度。当时只有一个闸口发电厂,后来拆掉了,就是现在的水澄花园。当时,闸口电厂有两台7500千瓦的机组。它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建的,一直到40年代前期,都是算很不错的,很漂亮。

当时杭州市区老百姓都已经用上了电,主干路上也有了路灯。闸口电厂的发电机发出来的电压等级是13.2千伏或者13.26千伏(统称13千伏),电厂共有三条线,其中一条到艮山门电厂;一条到鼓楼,鼓楼有两个变压器,2500千伏安,就在一座小旅馆下面,现在已经拆除了;还有一条到拱宸桥,供两个电力大户使用。鼓楼出来是4条5.25千伏的配电高压线路,其中一条到建国路,和艮山门电厂的两个变压器连在一起。

杭州闸口发电厂

采访者:当时建设的机组,是国产还是进口的呢?

蔡在明:闸口电厂,发电机、汽轮机是BTH公司的。锅炉是煤粉炉,那个时候煤粉炉是很少的,是当时最先进的了,那时很多的锅炉都还是炉排炉。那个时候,闸口电厂只要发动一台机器,杭州就够用了。当时还有一个电厂叫艮山门电厂,也有两台机组,一台是GE的,600千瓦的机组,还有一台是BBC的,2000千瓦的机组,一共2600千瓦。当时,BBC的2000千瓦机组是反动式的,也是比较先进的。锅炉是B&W的,就是Babcock & Wilcox,这个在世界上是很有名的。

当时的艮山门电厂是作为备用电厂,所以那个时候没有调度。怎么办呢?那时候有机务科和电务科,电务科下面分两个股,一个是用电(股),一个是供电(股)。我实习结束后定岗,就是到供电股的线路班。当时,凡是技术人员,每天下午4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值班。

当时,发电厂有时会跟我们说当天负荷怎么样,大家只是简单地沟通联系,无所谓调不调度。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是这个样子。

年轻时的蔡在明

二 未雨绸缪 筹建调度

采访者:最初的调度是怎么样的呢?

蔡在明:到了1950年,我们感觉原来那样子不行,就专门调3个技术人员负责值班,那个时候叫控电组。成立控电组的时候我就去了,我们3个人值班,都是大学毕业的。这就是调度的雏形。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那个时候的电网,杭州最高的电压等级是14千伏,发电机出来就是14千伏。电厂出来之后有两个变电所,一个是在清河坊的鼓楼,那儿有2台变压器,每台功率是2500千瓦。鼓楼的2楼是一个开关室,里边的开关都是手动的,刀闸是一根一根拉的。

还有就是艮山门电厂也有2台变压器,是西门子公司产的。艮山门电厂既是发电厂,又带着变压器,因为它发出来的电也要上网。艮山门电厂有多少电上网呢?那时候二级电压是5.25千伏,整个杭州市区里布局的都是这个二级电压。

这么多的线路,就要分段了,所以电杆上面有很多油断路器,可以分一段一段的,还可以两个杆子接起来。比如说,有一条线是从鼓楼到艮山门,另一条线也是鼓楼到艮山门,还有一条线也是鼓楼到艮山门,这几条线之间,还有横穿的联络线,所以这些线路里边,开关不少。于是,你这边停电,我可以那边供;你那边停电,我可以这边供。所有这些操作,就得要人去操作。那个时候,我们就是管这些事。

采访者:之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蔡在明:在1952年的时候,杭州市里办了个工资改革的培训班,总共去了3个人,一个是办公室总务科的职员,一个是发电厂的工人,还有一个是我。培训了一个月,结束后找了3个试点单位,杭州电气公司就在其中。电气公司很快就完成了这次人事薪资改革,工人分1~8级,技术员分1~3级,再往上是工程师。

工作期间的蔡在明也是运动健将

后来,大概到1953年,我去上海进修,去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那个时候,上海有好几个电力公司,一个是上海电力公司,这个是美国人造的,叫SPC,全称就是Shanghai Power Company,还有闸北水电、南市电力公司、浦东电力公司。它这个网并了以后,得有个专门来管的,否则就管不起来,所以上海就成立了调度中心。

回来以后,我就感觉我们当时那样不行。我们杭州有两个厂,也应该有一个调度。开始的时候,我们两个厂还没有并网,那时候这个厂检修了,另一个就开出来给你供电,等检修的厂又投入运行了,另一个才歇下来。1953年,我们就开始建立调度,把两个厂弄成并列运行,这时候才正式叫“调度”。成立调度以后,原来3个人变成了4个人。4个人里有一个领导,那个时候叫“三班半”,领导就是顶这个半班,这样其他三个人可以休息。那时候继电保护还没有人管,再后来就有一个同志专门管这个事。

采访者:那时候调度通信的工作是怎么样的呢?

蔡在明:当时我们闸口是一个发电厂,鼓楼是一个,艮山门是一个,当时就是在高压线下面放两根线,从闸口电厂放到鼓楼,又转到艮山门。这个放出来的通信线,感应电压很高,如果要打电话,需要站在绝缘台上。绝缘台就是下面四个绝缘子,拿一个木板搁在上面。电话挂在墙上,要手摇的。因为通信都在一根线上,一摇电话,大家都听到了,谁知道是叫谁呀?那时候我们就约定:“一短一长”,就是闸口发电厂;“一短两长”,就是艮山门发电厂;调度这里呢,“一长”就是一长。当时就是这么过日子的,后来电话慢慢地从手摇的变成摆在桌子上的。

采访者:那时候是杭州地区的调度吧?那时候的调度主要管什么呢?

蔡在明:浙江省那时候还没联网,要调度什么东西呢?宁波等其他地方是没有调度的。那么,我们的调度要怎么调呢?那时候,苏联专家来过,关于电力方面的资料,写了六本书,都还蛮厚的,一本讲锅炉,一本讲汽轮机,一本讲电厂发电,一本讲变电所,还有一本讲线路,这是前面五本,第六本就是讲调度。我们就是用那6本书为基础,编了我们的调度规程——1953年的调度规程。之后,我们又慢慢体会:发电厂不是有值班值长吗?值长管机电炉、水等。那我们调度管什么?就管发供用,管用电负荷。因为原来发电厂负荷是多少我们不知道,相应的需要开几台锅炉就都不知道了,所以那时候我们不止管炉子,还管配煤。因为这个用电高峰,大概是多少,用电量要知道,要告诉发电厂的。由于电厂里的煤,有低质煤和高质煤,那这种煤烧到什么时候烧完了,接下去要烧哪种煤,都得跟电厂讲清楚,还要跟发电厂的值长商量好高低质煤的配备,否则配煤配得不够,如果用电上去的话,怎么发电啊,要出事的。

1958年10月流动列车变电所电力调度组的调度人员合影
(他们是浙江电网较早的一批调度人员)

采访者:浙江省的调度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蔡在明:浙江省什么时候有调度呢?1960年左右,新安江发电了,后来省调也成立了。因为输电线路是新安江到杭州,杭州再到上海。那时候,我们只有一座变电所,就是杭州的永宁变,220千伏降压到110千伏的,110千伏再降到35千伏。闸口电厂跟永宁变是通过两条35千伏的线路并网的。

当时,石青局长问我:“省调往哪儿摆呢?”我说:“往哪儿摆,首先得考虑解决通信问题。没有通信,调度还调什么呀?”那么怎么办呢?我说要不这样吧,选在西华大楼,就是杭州解放路的井亭桥那边,那儿有个7层高的大楼。我的考虑是,通信问题要解决的话,就要跟电信局摆得近。电信局有信号,离它最近就是那个地方了。所以,当时的省调大楼就在那儿建了。不过建了没多长时间,浙江省和杭州市的调度就合并了,合并以后,就搬到了鼓楼。当时调度的工作,高压部分就由省调管,10千伏这部分,就交给杭州市调了。

采访者:省调和杭调合并在一起的时候,当时的省局和杭州公司也在一起吗?

蔡在明:不在一起的。当时省局都在鼓楼,杭州的调度也在那儿,但是杭州局在建国南路。合并之前,杭州的调度也是在建国南路。

1961年省水利电力厅电业管理局调度搬至鼓楼的调度所办公

采访者:您前面提到省调筹建考虑通信问题,那省调的通信和原来杭州调度的通信相比,是怎么样慢慢发展起来的?

蔡在明:20世纪60年代之前,杭州城区内如果发生了线路跳闸,主要靠老百姓电话告知哪里停电了,另外就是我们根据失电情况自己去巡线查找故障线路。

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次跳闸事故。一次是1956年的“八一”台风,当时,杭州大面积停电,调度电话也断掉了。排查后,我们发现是电话杆全部倒了,一边要恢复通信,一边要恢复线路运行,忙了三天三夜才把电都送上。另一次也是在1956年,那时候毛主席在杭州开会,住在刘庄。刚好是夜里主席入睡之后,发生线路跳闸,刘庄这边没电了。公安局局长赶到调度台,催促尽快送电,经过电力工人连夜抢修,及时恢复了送电。这件事之后专门安排了两路电源给刘庄供电。

1960年的时候,东北地区是重工业生产基地,经济发展很快,东北电网也搞得很好,尤其是东北电网初步实现了事故告警功能。那时候,我和同事陈博亮专门去东北考察这项技术。回到杭州后,我们调度中心也慢慢搞起了事故告警。我们在调度室里设了指示灯,跟闸口电厂匹配,如果闸口电厂的出线发生故障,指示灯就会亮。当时,高压线路故障由变电站值班员打电话主动汇报,调度这边也是看得到的。不过,低压线路故障告警的问题还是没法解决,就仍由用户打电话告知。那时候,省调还管35千伏的线路,都管到消弧线圈接地的。因为有时候它一相接地是不跳闸的,但是第二相接地就跳了,所以得管接地,得在调度上找,究竟在哪一条线上,在哪一段,找出来以后要告诉下面的人,让他们去找具体位置。后来,电网越来越大了,110千伏的多了,35千伏的也多了,就管不过来了。那么省调就把这些电压等级的电网调度都划下去了。

采访者:那时候您在省调担任什么职务呢?

蔡在明:1962年华东电管局成立以后,我们省调成立了。那时候我是主任,叫主任工程师。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停职了四五年。到了1972年,我恢复工作。当时省调成立了领导小组,一共5个人,我就管生产,再之后的职位就是主任、副主任、副所长、所长。到1984年,我年纪大了,就调到总工办管科技处。当时部里边刚刚开搞“可靠性管理”工作,我就管这个事,以及管理一些资料。

三 上下齐心 向涛弄潮

采访者:您前面说起筹建省调的时候,还提到局长石青,能讲讲您对他的印象吗?

蔡在明:那个时候,石青是我们的局长,比我大8岁。他是南下干部,原来是浙江省电力工业厅的副厅长,后来是我们电管局(浙江省水利电力厅电业管理局)的局长。石青实际上是他的假名字(石青原名李名声),因为他是革命同志,所以以前会有化名的,后来到了单位也就用石青这个名字了。

省调成立以后,后来发展到运用计算机的阶段。刚刚上计算机的时候,这个事情,我可以讲,是我们老局长石青拍板的。

采访者:运用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呢?起因是什么呢?

蔡在明:是在1974年1月份。因为在那之前,出了一个大事故。原先,新安江发电送到上海,我们杭州变电所在线路中间。我们杭州变电所到湖州变电所的一条线路,跟下面农村的一条线路发生闪络了。闪络以后就短路了,结果上海跟新安江两头的系统就失稳,发生摇摆了。它这一摇摆,震荡中心正好在杭州变,所以杭州变的电压特别低。这样的话,这个35千伏的线路跟我们杭州电网也不行了,全散了。这次事故以后,我们就专门找了两个人到上海去了。那时候上海有一个计算机中心,只有一个,在湖南路,那是要申请的,不管谁去申请都可以,就是要花钱的。我们去了以后,就是为了算算我们各种调度的方式,主要是计算调度系统的稳定,算了很多数据。我们根据计算就知道,这个单相故障之后的重合闸时间是多少,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不会造成系统失稳。这其实和输送容量有关系,输送容量小的时候是没关系的,输送容量大的话就不行了,所以要计算。

当时我们去算了好几个月,算完以后,我们又到了交通大学,因为那里有动态稳定的实验室,里边大概有4个发电机,可以在那里调整、模拟。后来我们感觉这样不行,因为老要往上海跑,而且申请的时候,不是我们想要几点钟计算就能在几点钟计算的,有时候安排在半夜里,仅仅给使用1~2个小时,这怎么行呢?所以我们就想自己买。

那个时候,这个计算机是上海的一个计算机公司销售的。其实这个公司没有技术力量,是复旦大学帮这个公司做的。了解了这个情况,我就想找这个公司再买一个,让他们再生产一个。当时的一台计算机就要一个房间那么大,还有一个房间是电源,那时不是50周的电源,是400周的电源。那个时候一个打印机重600公斤,只能打点,不能打字,输入的语言是0101……,所以就是一盘一盘的磁带,就这样输入的。那个时候的内存,是磁芯,一个比芝麻还要小的磁珠,后面要穿x、y、z三条轴线。这些都是一些灵光手巧的小姑娘才能穿得起来的,其他人还穿不起来的。这个磁芯才多少?48kb,这还算大的了。外存是什么样的呢?是磁鼓,就是一个圆筒的样子。一排一排的磁头在转的时候就记录了,当时配了两台磁鼓。后来磁鼓不够用,又买了两台磁鼓,一共4台。所以人家就讲笑话,说我们在鼓楼倒腾吭哧吭哧的磁鼓,真的成鼓楼了。

采访者:为什么说这是石青拍板?中间有什么曲折吗?

蔡在明:因为那时候买这样一台计算机,要90多万元。当时是1973年、1974年,我们浙江省电力的技改资金,一年多少?才300万元,拿90多万元买计算机,那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当时为什么能够买到这个计算机呢?那时候是计划经济,不是有钱就行的,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当时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局长叫李旭,这个计算机是他写信去弄来的。当时国家的四机部[1]有一个副部长,是李旭在延安当电信科科长时的部下。这样我们才有了这个计算机。

而且,当时我们买来计算机,还没法运到杭州,怕震动。计算机要是震坏了,就等于调度系统的脑子给震乱了。后来怎么运?船运!顺着京杭大运河运到杭州以后,再用车子去装。因为路上总会有颠簸的,所以车子的轮子还要放掉一些气,这样才慢慢地运过来。

另外,当时用计算机的条件很苛刻,要恒温、恒湿,为此我们还专门买了空调。这是当时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台计算机,型号是CJ-719,上海的型号好像是TQ-16,是同一个类型的。我们是这个类型的组长,全国的组长,最先进的。

所以说,这件事就是石青同志拍板的,当时他对调度很重视。弄计算机嘛,我是最感兴趣的,后来我还做过调度自动化的事情,当过计算机领导小组的组长。

采访者:调度自动化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蔡在明:计算机上来了,后来我和耿如光做调度自动化,省里还给了3台ZERO牌的计算机。当时引进计算机,主要有三个牌子我们认为是比较标准的,一个是ZERO,一个是IBM,还有一个叫什么我记不清了。但是,当时的这个ZERO的机器,它不是搞自动化的,等于说比PC机还要简单。当时,耿如光怎么办呢?他都不用这些程序,重新编,裸机重新编程。他确实不错,虽然只有中专毕业,但这事情做得确实是好。

我们甚至做到什么程度呢?因为数据要打印,而我们24小时都有数据,打印数据的时候,计算机就要停。假如打印10分钟,那这10分钟里,电网就没法监视了。后来,耿如光就自己做了一个类似储存空间的东西,把数据传到里边去打印,他自己就还在那儿监督,真不错。

后来,大概是在1983年吧,我们去北京参加电力部的会议,谈到这事,人家讲:“你们行!你们那么简单的东西,能够解决电网自动化的问题,不简单,真是不简单啊,而且价钱也不贵。”

还有一个事情,大概也是1983年,我们去大连开会。那个时候电力工业部部长是李鹏,他特别让我们介绍的。18年,归我们省调管理的层面,没有发生过稳定事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计算机以后,算的方式很多。其实关键的问题,就是电网的负荷最大到多少?负荷最大的时候,发生的是单相故障还是两相故障?切断故障需要的时间是多少?什么时候去切断故障?万一重合上去,继续运行还是故障,又怎么办?主要是在这些问题上。知道这些数据以后,就可以确定电网中的什么位置一定要保护。那时候浙江省的220千伏线路上边,除了距离保护,还有高频保护,双套设备。所以,各省有很多人到我们这里来参观,一听我们的介绍,都会惊奇:你们还是双套保护啊。

后来,大概到1985年吧。那时候的PC机,一般一台5万元,186型号。当时浙江省计委就规定,计算机的费用在5万元以内,我们可以从成本里出。当时其他省都不行,它们都是要从技术改造资金里边出的,不能从成本里出。我们能出成本,那就好办了,所以我们买得特别多。跟现在比起来,那时候根本是没有办法想象的。

采访者:除了关于计算机的事情外,还有哪些人和事,是您印象比较深的呢?

蔡在明:另外还有几个事情印象也特别深,一个是“带电升压”。那时候,为了新安江到衢州的那条110千伏线路的带电升压,张国诚还去过衢州,还给我打过电话的。当时,张国诚是新安江水电厂的总工程师。从新安江方面来讲,张国诚应该比我更清楚,110千伏开关站在一个层面上,220千伏的开关是从大坝上出来的,得重新放线。

采访者: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为什么要带电升压?

蔡在明:带电升压这个工程,是1974年开始设计的,到1976年的夏天完工,完工之后准备启动。那时候,带电升压的就是新安江到衢州这一条线路,中间有一个龙游变电所。在带电升压之前,这条到衢州的线路不是“一进一出”[2]的,因为原来这条线路是110千伏从新安江送到衢化(衢州化工厂)。衢州化工厂有个变电所,它的母线上,一条线路是新安江水电站过来的,一条线路是黄坛口电厂过来的。那么,后来衢州地区的电力负荷大了,要重新建,所以就建了一个衢州变电所。这样的话,我们希望能把地区的负荷跟衢州化工厂,都接在这个新建的220千伏的变电所里,黄坛口水电站的线路也接过来。否则的话,我们公用发电厂,一个黄坛口电厂,一个是新安江电厂,是没法调度的,我们得调度用户变电所[3]。此外,因为衢州整个地区的负荷上去了,得带电升压改造。我只是知道这个事情,因为杆塔不够了,所以就给它“戴帽子”。

采访者:杆塔不够,“戴帽子”是什么意思呢?

蔡在明:这个铁塔不是钢铁做的结构吗?横担不够的话,就给它换个横担。因为110千伏和220千伏的铁塔横担间隔不一样的,带电升压改造,就要一个一个横担换过来。

采访者:带电升压工程您参加过吗?

蔡在明:这个工程,施工一年多,具体线路上的施工我没有参加过,也没去看过。因为我当时不是管这个事的,是搞调度的。直到最后要启动的时候,我去的,石青局长也去了。当时大概是1976年7月的下半月,带电升压完工以后准备启动。启动的话,这条线路就要暂停对衢化的供电,这个时候怎么停呢?

采访者:停了之后衢化会没电是吗?

蔡在明:有的!黄坛口水电站供电给它呀!因为衢化有自备的电厂,所以我们提前把黄坛口水电站的水蓄满,在我们带电升压启动的过程中,它就可以满足衢化的用电。但是,他们(衢化)不配合,他们反对。衢化是大厂,他们大概自说自话吧,不听这个方案。

那后来怎么办呢?那个时候,在衢州变电所接到衢化的110千伏的线路上,我们做了一个“接头”。这个接头也不算开关站,就是有进档、出档功能的一个站。因为衢化不配合操作,我们就带电拆头[4],因为我们算了一下,这一条线路长只有11公里,电流电容不大的,带电可以拆头。我们弄好了“接头”,让他们合闸刀,他们不接受。石青说那就算了,我们闸刀就放在那儿,反正电已经送到了,我们就走了。之后,黄坛口水电站的电用得差不多了,发电量就减少了,衢化的电炉一启动,周波一下子就降下来了,没办法了,他们就只好合闸刀了。所以,整个线路带电升压改造,就没停过电,110千伏线路,每天在供电。带电作业这个事情有点难,但是他们做得很好。

采访者:带电升压技术,技术是国外的还是我们自主的呢?

蔡在明:浙江最早的带电作业大概在60年代后期,技术都是自主的。这个技术,等于说是等电位操作[5]。等电位的话,电压多少就无所谓了,但是不要接触其他东西;一旦接触其他东西,那就不行了;就跟鸟停在电线上一样。所以,我们才能带电从110千伏升压到220千伏。做这个带电升压的工作不需要调度,因为它不停电,也就不用我们操作。

采访者:那时候率先实行带电作业工作的是谁呢?

蔡在明:是浙西供电局,当时还没有后来的地市局。浙西供电局从新安江出来,经过淳安县、龙游、衢州,一直到黄坛口、江山,这一串地方都是浙西供电局的供电范围。我记得带电升压启动的时候,经过三天三夜。我们调度的人去了2个。2个调度员,8小时一班。因为那时候要现场调度,光靠调度所是来不及的,调度所还有一个电网要管理,不能光管理这一条线,所以专门去了2个人。

采访者:您好几次提到石青局长,还有跟他有关的事情吗?

蔡在明:石青局长很好,思路也特别清晰。还有一个也是石青拍板的,就是海盐的核能电站——秦山核电站,那是全国第一套核电设备。那个时候,这一套设备准备上马,石青和我都去华东电管局开会。那次会议上,各省都不接这个项目,江苏也不要,安徽也不要,它们觉得核电不安全。我跟石青同志讲,这事儿我们要上,我们在沿海的位置摆一个。他说好的。所以我们就要来了,这才把核电站摆到海盐。

采访者:您觉得要来秦山核电项目的好处是什么?

蔡在明:我们得实践呐,不实践不知道它怎么回事啊。实践好了,掌握核电的情况,对以后怎么做就有数,所以秦山核电站的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中,机组才能一台接一台地上马。还有后来的三门核电站,选址的时候我去过。那儿很好,在海边上,老百姓也很少,也没什么污染的。只不过,三门核电站上马的时候,石青已经退休了,但是第一台核电机组的项目是他拍板要来的。石青虽然不是电力专业的,但是他很有魄力。我讲的几个事情上,他的魄力都是不错的,都是大动作。

秦山核电站

采访者:您还有哪些觉得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想要讲讲吗?

蔡在明:我再顺带说一下变压器的事情吧。现在的大变压器啊,一种是上面盖子拿掉,可以吊芯[6];另外一种呢,就是底部拿掉,油放光再检修;再有一种,是一半拿掉,可以检修;还有一种,是下面1/3、上面2/3,拿掉也可以做检修。衢州变电站里的变压器,就是这种下面1/3,上面2/3的类型。为什么要提这个事呢?因为“带电升压”启动的时候,不是要冲击试验吗?冲击以后,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变压器上、下两层之间的橡皮垫子,冒出火花了。那个时候,他们不敢继续弄了。后来,我去看了一下,响声[7]没问题,冲击的时候冒火花,冲击完又没了。这是什么问题呢?其实,这是因为下面占1/3、上面占2/3,冲击的时候会漏磁,上下都有漏磁。如果是上下各一半的那种变压器,漏磁的时候电压不高,而1/3和2/3这种,漏磁时电压就有高低了,所以噼里啪啦地冒出了一串火花。其实这是没什么影响的,就是冲击的时候电流大,总有漏磁的,通了电之后,就没事了。这种事情,你们现在碰不到了。

采访者:那个时候为什么要选这种类型的变压器呢?

蔡在明:那个时候没办法,卖的就是这种变压器,而且那时候也不会注意这个问题。

采访者:跟您生活的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真的是变化太大了。

蔡在明:你们现在正是幸福的时候。


[1]四机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1963年9月从第一机械工业部拆分出四机部。其主要负责电子工业。

[2]一进一出:指变电所的进档线和出档线。进档线,电力线路由终端杆塔到变电所架构之间的线档称作进线档;出档线,就是从变电所母线分配电能后的线路。

[3]用户变电所:也叫用户变电站,即向工矿企业,交通、邮电部门,医疗机构和大型建筑物等较大负荷或特殊负荷供电的变电站。这里指的即是220千伏衢州变电站。

[4]带电拆头:带电作业的工作内容之一,与其对应的另一个工作是带电搭头。

[5]等电位操作:在高压带电设备上有很多缺陷,采用间接作业法很难处理。作业人员进入带电设备的静电场直接操作,这时人体与带电体的电位差必须等于零,称等电位作业。

[6]变压器吊芯是为了解决变压器内部故障和隐患的维修检修方式,一般油浸式变压器(也称湿式变压器)出现故障或铁损试验不合格,需要吊出铁芯来重新烘烤、叠装,再重新套装、压服、烘烤、总装、试验。吊芯时直接松开变压器大盖螺栓,将芯子(铁芯和绕组)连同大盖一起吊起。

[7]响声:变压器在正常运行中会发出连续均匀的“嗡嗡”声,如果产生的声音不均匀或有特殊的响声,一般会视为异常现象,判断变压器声音是否异常,可借助于“听音棒”等工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