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册立太子后,苏中钰灰心丧气地回到王府。他甚至有些担惊受怕,以为众臣会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取笑他的软弱。
或许他多虑了。
他坐在府中纠结万分的时候,不少大臣正聚在江守礼家中。他们被英王的正直和敏慧震慑住。“好一个亲王!”江守礼语气爽快,“别看平日没声没息,才刚进文华殿,就有这般见识。”他又说:“我想,这亲王能够帮我们完成一件大事。”
几位臣子问他,什么大事。
“诛黄正一族!”江守礼高喊。“黄正仗皇帝信任,无恶不作,倾覆朝纲,现在他人已不在,可他党羽还在啊。此时不诛,更待何时?”
周围一片喝彩,许多人连连赞叹江守礼的明智和果决。杜源痛痛快快:“快拿纸笔来,我现在就写份奏疏,明天就给皇上!”
江守礼点头称是,派仆人取来纸笔,自己一份,杜源一份。其他人热火朝天,纷纷向仆人讨要纸笔。仆人眉开眼笑,回屋又拿些纸笔进来,随后帮大臣们铺纸磨墨。
没过多久,一份接着一份的奏章写好。内容怀思小异,说白了五个字:“诛黄正一党”。
而没到场的胡尚谦等人,不约而同地在家中写奏疏,内容与江守礼等人相差无几。
第二天,群臣没有马上去文华殿,他们聚集在午门。大部分臣子都手持奏疏,他们想,午门是苏中钰上殿必经之处,要是在此处跪地奏请,定能说服他惩奸除恶。没写奏疏的,比如徐世铭,不敢出头,混在臣子中静观其变。
苏中钰的座驾缓缓经过午门,前后照例有侍卫和宦官保护。黄正其人其事,已不再被他想起。立太子引起的小风波,已使他明白,这个“监国”权力并没那么大,毕竟对“家事”都束手无策。故而他以为,与其早早诛黄正一党,不如先倚重胡尚谦等人,拒瓦狄于关外,消除威胁。
哪来的吵闹声?苏中钰又好奇又紧张,伸头出去看,只见车架旁边黑压压地围了一群人,大多数人手握奏疏,见他伸头张望,便躁动起来。他们挥手的挥手,下跪的下跪,有人甚至冲向前方,碰撞他的座驾,还抽出手,似乎要推翻车骑,把他从里面揪出。他们嚷嚷:
“殿下,黄正生前无恶不作,我等臣子皆为其所害。如今黄正已死,请殿下明察,诛杀黄正一党!”
“殿下,请速速惩办黄正一党,为我们出气!”
“黄正和他的党羽太害人了,请殿下帮帮我们吧!”
“殿下,黄正及其同党之罪罄竹难书,不诛杀其党羽,不足以平民愤啊!”
……
苏中钰惊住。他不曾想到,自己未能出口的话,被这些怒气冲冲的大臣坦白了,又惊又喜。但排山倒海的喊声,令他惊慌失措。他不知道,今天诛杀黄正,明天李太后会拿他怎办?训斥?逃不过的。可现在局势一触即发,他想犹豫不决?没人允许。他命令侍卫安定大臣情绪,吩咐宦官快快送驾入午门,又让一位宦官搜集弹劾黄正同党的奏疏,待他上殿仔细阅读。
侍卫和宦官依令行事。大臣们见苏中钰魄力非凡,明白他是个有为之人,于是渐渐安定,有奏疏的交奏疏,没奏疏但牢骚满腹的,拎住宦官絮叨几句,托他们传话。等苏中钰进午门,江守礼突然闪出,仪态威严:“殿下,处理黄正,可不能耽搁!”
苏中钰想先翻阅奏疏,就随口来一句:“汝等所言,皆有道理,朝廷自会处置。”
不料臣子们急不可耐,他们高呼:“再不处置,要等到何时?殿下,您是我们向太后上奏册立的,人心所向,别辜负了我们!”
苏中钰深受感动,立刻冲边上的锦衣卫指挥马英下令:“速调查黄正及其余党之罪,尽快搜集罪状给我。”
见苏中钰使唤的竟然是马英,众臣哗然。一些大臣心下奇怪,大骂:“马英与黄正本是同党,为何让他调查?”英王吓出一身冷汗,他恍然大悟,朝中之事,很多他并不了解。
马英沾沾自喜。他没想到新上任的“监国”会这么庇护他。他大摇大摆地走到众臣面前,眉飞色舞地对他们发号施令:“你们这些家伙,堵着殿下的路,在这里闹闹吵吵做什么?快给我滚!”
说时迟那时快,马英刚闭嘴,脸上就挨了狠狠一拳。他定睛一看,出拳的是户部侍郎王成。王成喊:“你不就是黄正的奸党么?留你在这里,真心便宜你了。我不给你个教训,看是你厉害还是我厉害!”一边喊,一边挥拳“噼噼啪啪”向马英脸上痛揍。眼见马英满脸是血,他气不打一处来,揪住马英衣领,在他脸上狠狠咬一口。霎时,江守礼、杜源等人冲上去,把马英团团围住,你一拳,我一脚,他一笏板,打得不亦乐乎。马英哪里抵得过这么多人?他不一会儿就倒在地上,面色苍白,身上除了嘴角渗出的鲜血,没有一星半点活动的东西。王成凑上前,把食指凑向马英的人中,突然笑逐颜开,道:“马英死了,殿下,能否换个人呢?”说完,他又同群臣向前行进,跟在苏中钰后面。
苏中钰呢?见到马英被殴,他呆若木鸡。自出生到现在,他的生活算不上逍遥自在,却也称得上无忧无虑。他从未见过群殴场面,如今这么多人在他面前打群架,闹哄哄的,怎么承受得住?他催促驾车的宦官带他去文华殿,让他安心看完奏疏再做决断。马英死时,他已在文华殿门口,身后的呼噪声,由远及近。回头,只见衣衫带血的王成等人紧跟着他。他下意识躲进殿内。
“马英死了,殿下,快把黄正的其他亲信交出来吧!”
“求殿下彻查黄正余党!”
声音此起彼伏,苏中钰想命人关上宫门,但他刚扭过头,就感觉袍袖被一只手拽住。
拽他的人是胡尚谦。这大臣不知何时,孤身一人冲出众臣,走到了英王身后。苏中钰同他对视,见他松了手,忙忙跪地行礼:“马英之罪该死,望殿下赦免群臣!”还没等英王回过神,孟仪不知何时也走到门边,上前行礼:“马英依附黄正,罪大恶极,望殿下应百官之请,彻查黄正余党!”殿外不知哪位大臣,使出浑身的力气吼:“我们要见黄正余党,把他们给我带上来!”
苏中钰朝胡尚谦、孟仪两人各望一眼,两人都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他信心大振,下令:“把黄正同党,有凭有据的,一并带上!”然后向群臣宣告:“黄正、马英之徒,祸国殃民多年,今众爱卿处死马英,乃是义举,无罪!”众臣大喜。
几名黄正同党被带进来。王成等一干大臣,当场痛打他们,三拳两脚下去,血一股股流出。同苏中钰一起立在殿上的大臣和宦官,面色平静地注视着他们。苏中钰则不敢直视,时不时会微抬双眼,朝殿外觑视一下,又避开。他发觉,作为监国,他就必须要面对种种惨烈之事,何况,他接的是皇兄一类人的班。
正事不可放弃。趁群臣还在殴人,苏中钰把胡尚谦等人叫到身边,低声问他们应对之法。胡尚谦等人也低声回答。苏中钰点头称是。等有人被打死,大臣们安静听命,苏中钰便下令官员彻查黄正余党,不得有误。领旨的官员谢过恩,快步退朝。
苏中钰又下令:“把尸体拖出,陈列在东安门外示众,要让某些人知道,这就是黄正一党的下场。”宦官应声,拖尸体离开。苏中钰一改之前的畏惧,紧盯着三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和地上的一大滩血。
不一会儿,一群被五花大绑的人,被官兵拖进宫。苏中钰问胡尚谦:“这些都是黄正的什么人?”
“领头那个是黄正的侄子王山,其他的都是他家人。”胡尚谦瞪一眼王山,又对苏中钰说:“王山权势很大,整天借伯父的光,在外胡作非为。”
苏中钰既愤怒又得意,等王山一干人被放倒在地,他对群臣笑道:“众位爱卿,黄正一家作恶多端,需依律处斩,不过你们可以先处置。”
群臣喜上眉梢。他们团团围住这些跪地的人,你骂一句,他捶一拳。苏中钰的双眼不再躲闪,犀利地看着他们。待众臣情绪平稳,他嘴角微翘,命令:“将王山绑缚到西市凌迟处死!黄正家中其他人,不分老小,一律处斩!”
大臣依令,押黄正赴刑场。“殿下,黄正家财甚多,清点需要时间。”有人说。
“行,我等。”苏中钰挥袍袖而答。他同胡尚谦、孟仪等人走入文华殿,在里面商讨政务。
几个时辰过去,黄正家财被清点完毕,官员回殿禀告:“下官奉命查抄黄正家产,计有金银一百三十四万两,玉盘百座,珊瑚树六七十株,珍玩古董等无数。另,北征之前,黄正已将大量财务装入车内,拟送回老家,惜大军战败,财务已不可查清。”
胡尚谦惊讶:“我朝每年赋税田课总计收入共计二千七百万两,竟被其一人占去二十分之一!”
苏中钰更惊。他说:“那就抄没这些家产,收归国库!”停顿了下,又说,“继续搜捕、惩办黄正同党!”
此后,黄正同党接连被惩处,有的处死,有的充军。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众人忙碌到黑夜才结束,苏中钰和大臣们各回各家。胡尚谦刚走出宫门,就听见身后有人称赞:“我大明王朝,就靠你胡尚书!”他转过身,原来是王长直。只见他爽朗大笑:“今天这么乱,就算百位王长直在此,也无力挽救局面啊!”
胡尚谦莞尔一笑。“哪里哪里,”他说,“不只有我,还有王成、孟仪等人呢!”
王长直相对而笑。
苏中钰并没马上回府。刚散朝,李太后派宦官传话给他,叫他到仁寿宫。他起初不想去,但最终还是去了,他有一肚子话想对“母后”说。
一进仁寿宫,李太后已在前厅等着他。苏中钰行礼,李太后不肯回礼,只会凝视他。苏中钰抬起头,见前面那对眼睛,与其说是人的眼睛,不如说是鹰隼的。
“刚听太监告诉我,你整整一天都在惩处黄正余党,是不是?”李太后高声问。
“对啊,”苏中钰想压一压她的火气,就拉高嗓子,“黄正及其家人、同党作恶多端,贪财害人不说,此次战败,和他们脱不了干系。不惩处怎行,难平民怨。黄正之流又不是我培植的,我现在是监国,该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
最后一句令李太后坐立不安。她缓缓站起,上身抖动,走到英王面前,问:“你怎看?”
“扶掖朝纲!”英王甩下四个字。
“我看你想做的不止这些。”
“你少干涉庙堂之事!”
“你能成为监国,还不是我扶上来的?”
“若无大臣恳求,您也有心无力。”
这句答话戳中了李太后的神经,她顾左右而言他:“众臣打死马英,你怎么不管?他们都不记得朝纲了,你还谈什么扶掖朝纲。”
“众臣确有不当之处,可黄正一党更要算账!”说完,苏中钰不想和她争辩,拂袖而去。
李太后被庶子和众臣困扰,郁郁寡欢。离京师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怀思城,却被李太后的亲子所困扰。
苏中成北征之前,怀思已被瓦狄人洗劫,百姓四散奔逃。守城将领郭登,为城内安全计,下令白天不准随便开门。兵败后,他们加强戒备,每一点风吹草动都需提防。郭登穿梭在军营中,不是嘘寒问暖,安慰士卒,就是帮受伤的兵士包扎伤口。其他时候,他和军士们一起修缮兵器。他认为,保护怀思城,是他最重要的事。兵士们对他,信赖殊甚。
群臣打死马英的同时,一位怀思兵士找到郭登,狠拍他的肩膀,道:“外面来了群瓦狄人,他们又喊又叫,说皇上在此,不给钱就不放人!”
郭登有些糊涂:“皇上?”
兵士支吾:“我站城楼上仔细看了下,是个穿黄袍的,还戴了金冠,应该就是当今圣上……”他轻哼一声,不说了。
郭登沉思半晌,道:“你先别理他,指不定什么人。不要开关。”
兵士领旨离去。
军营里,士兵听说有个穿黄袍的人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语,一时营内炸开了锅。郭登大喝一声,让众兵安静,然后下令:“守城要紧,大家听我指挥,不得擅自行事!”
没过多久,那位兵士回来:“刚下面那群人说,要我给您带个话。”
郭登不解:“带什么话?”
兵士答:“他说他就是当今圣上。”
郭登“啊”一声,哭笑不得。他出生以来,还没见过这等事情。但他还想打听个究竟,问:“他还说什么?”
“他还说,您把他拒之城外,太放肆了。”
边上人一听,有的苦笑,有的摇头。郭登一时尴尬。他思考一会儿,对士兵说:“你先不要放他们进来,告诉他们,臣只是奉命守城,不知其他。”
士兵问:“真不要放他们进来?他们在下面一遍一遍喊,太吵了。”
郭登黑了脸:“我说过,一切听我的指挥!”
士兵应声而去。他走后,一位伤兵问郭登:“那真是当朝皇帝?他来这里找你干什么?”
“等下再说,静观其动。”
士兵又回来。“下面有个人,自称是锦衣卫校尉袁彬,又哭又叫还拿头撞门,我们守城的简直不堪其扰,您说该怎么办?”
郭登心急如焚。他一拍脑袋,对士兵说:“这样,你放个箩筐下去,把他吊上来。带到我这里,我问他个究竟。”士兵退下。
过了些许时候,他带着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回来。“你是何人?为何要在城墙下聒噪不休?”郭登质问。这个人见了郭登,立刻嚎啕大哭。郭登心软,便细语安慰。哭完,这个自称袁彬的人,就把战败的苦况讲给郭登听。虽然语无伦次,但郭登和身边士卒还是大致了解了一切。
郭登听完,说:“现在情况危险,问他个究竟要紧。”他顿了顿,“我去让刘安、孙祥和霍瑄随你出城问一问。”他转过身让士兵叫这三人过来,又问袁彬:“皇上现在如何?”
袁彬略带满意地回答:“皇上过的很好,瓦狄人给他好吃好喝的,他现在好得很。”郭登听完,嘴角抽动。
刘安等三人来到。郭登冲他们使了个眼色,他们点头而出。郭登、袁彬和其他士卒又围聚在一块,聊起战况。
很多人进营。郭登回头一看,中间就是苏中成,忙忙上前迎接。此时的皇帝,从头到脚都被一层灰尘罩着,金冠歪斜,龙袍上的裂缝或长或短。他的眼神游移不定,大概是几日不眠所致。嘴角下垂,但他内心残留的些许倔强,聪明人一望可知。
郭登看见皇上这般模样,涕泪满面:“真没料到,我大燕王朝出征,竟会一败涂地!”
苏中成语气窝囊:“都是士兵无所作为,朕才这样。”
听皇上这么一说,郭登心里不是滋味。他应付地点点头。
苏中成看郭登脸色,以为他会出手相助,试探着问:“怀思国库里钱物如何?有没损失太多?”
郭登随口回答:“大概十四万两银子!”
苏中成兴奋莫名:“快拿二万两千两出来,给我们分!”
郭登左右为难。他问英宗:“真要给?最近怀思战事紧张,正需要资金呢。”
苏中成急了:“拿出来就是。”
君命难违。郭登遵命,拿了二万两千两银子给皇帝。银子到手,苏中成说,不妨给些衣服和金银,郭登要是给不起,其他军官也行。没奈何,郭登派人从营里找到些值钱的东西,交到皇帝身边人手里。这其中,有郭登弃之不穿的衣服,也有其他军官的——比如废旧的三件蟒龙衣。苏中成双手端起衣服,盯着它们,嘻嘻一笑,就回身奉给后面站着的瓦狄人,嘴上还说:“在下客居北地,幸蒙你等照拂。现在下身无长物,就奉上这些吧!”手握金银细软的苏中成随从,也依样画葫芦,上行下效奉上东西。
面对此景,郭登双目微瞪。委屈、不安、反感、疑惑,一阵接着一阵涌上他的心头。他派两名士兵护送苏中成等人离去,自己和他人站在大营一角,低声商量。
“我看,不如把这事上奏监国,让群臣想个办法。”郭登身边一位军师说。
“可以吗?”郭登举棋不定。
“去吧,有何不可?”
郭登绷紧脸,点点头。他修书一封,把这天的事情一字一句记下,派士兵立即送往京师。
翌日苏中钰临朝,接到郭登新上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