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首筑江州城
(一筑重庆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西土之师讨伐暴君商纣王时,巴人英勇善战,在牧野之战中立下头功,于是被周武王赐封为子民,并以江州作为都城建立巴国,正式成为周朝的子国。然而在巴人建国后的八百年间,由于战争和流亡,巴国五易都城,巴人在这块比今日重庆大一倍的土地上没有留下多少特别引人注目的建筑和设施,直到巴国遭遇灭顶之灾的那一刻……
四川广元昭化古镇,古时候叫吐费城(土费城),是苴地的都邑,苴地居住着巴族中的苴人。战国时期,苴地被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于公元前368年派大军占领,派其弟杜葭萌坐镇建立了蜀的子国——苴国,又称葭萌国。由于勤劳朴实的苴人很好统治和很愿意合作,这位蜀王之弟便在闲暇时广泛结交各路英雄豪杰,久而久之便与巴国的首领们成为哥们儿,交往日渐亲密。
转瞬间大约过了三四十年,蜀苴两国生隙,“苴国与巴国交好,以至于要联巴抗蜀”这一情报就传到新蜀王杜芦(开明氏十二世)耳朵里,加之幕僚的谗言,蜀王担心皇亲谋反,于是在公元前318年,便动兵讨伐苴国。
一代雄主秦惠文王
这位皇亲招架不住,逃到巴国寻求保护。巴王也很哥们义气,应苴侯之邀,立马出兵进攻蜀国,结果大败而归。当时的巴国由于长年战事的拖累,国力十分衰微,尤其是受到楚国历代君王的掠夺蚕食,国土面积日渐缩小,已被迫将国都迁到阆中。而今极难抵抗实力雄厚、咄咄逼人的蜀军,于是会同苴侯急忙派特使去咸阳,请求秦国出兵援战。
而蜀国呢,一举击退帮苴侯打抱不平的巴国军队后,更是得势不饶人,要乘机一并拿下苴国另立新苴侯。同时,蜀王也担心难以取胜彪悍勇猛、刚强亡命的巴人,也遣使求助秦国并愿与之结盟,寄望于秦国不干预苴政,以便快刀斩乱麻处置越来越不听话的苴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此乃亘古不变之理!于是秦王大喜,狡诈的秦惠文王收下两国送来的礼物后,采纳司马错力排众议提出的“先取巴蜀、后伐韩楚”战略,一不做二不休,又用张仪的计谋,诓骗蜀王杜芦,说要送他五头能屙金屎的石牛,但须派五个大力士来咸阳运回,借机给不识秦巴山路至蜀的秦军开路。贪心的蜀王果然中计,果然派出五丁,其实是五队修路人马,凿建了从四川成都、广元到陕西勉县、南郑的栈道与道路。这便是“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和金牛道(石牛道)的得名。
秦国大夫司马错
当年秋天,秦惠文王派谋臣张仪、大夫司马错、都尉墨獾带30万大军沿五丁“指引”的金牛道南下,在葭萌关(今四川广元昭化镇内)击败蜀王杜芦亲自率领的抗御大军,蜀王战败身死,秦军攻入成都,一举拿下了蜀国;紧接着,秦军一个回马枪荡平了苴国,苴侯被废;再兵分两路挥师东进,顺手顺脚地占领了江州城(今重庆),然后沿嘉陵江北上在阆中活捉了巴王,并掳往咸阳,巴国便由此告终覆灭。此刻,时间定格在公元前316年。
秦灭巴蜀示意图
秦灭巴后,采取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改革措施,首先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度,实行封建社会的郡县制度,设置巴郡。随着秦国在巴地统治地位的基本巩固,秦政权便在巴郡开始建立作为统治据点的城市。于是筑城这个议题就摆在了秦王朝的面前。秦惠文王决定由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谋略家张仪担纲来完成这一重任。
张仪,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抑或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人,是魏国贵族后代,师承鬼谷子。在秦国并吞六国的军事战略中,首创连横外交策略,孤胆深入敌国,游说离间诸国并各个击破,成就了秦国的统一大业。在横扫蜀国、巴国、苴国的战事中,偕同司马错、墨獾一举灭掉三国,立下了辉煌战功。
春秋战国时代建城,与往后朝代的观念大不相同。它是将管辖区域的居民安置在城外四周,而城府仅仅是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要员的办公、居家之地,规模比较小,也相对容易建成。因为在那个战事频繁的年代,不可能创建精品城郭。那时的郡治成乐县县城只有0.22平方公里,襄成县县城才0.1平方公里,成都县城算是很大的了,也不过1平方公里。
秦国谋臣张仪
张仪筑江州城,主要是作为秦国统治巴郡的行政中心和镇守据点。由于两千多年来的风雨销蚀和随后历经多个朝代修筑城市的叠压、发展,张仪所筑的江州城的确切位置、大小规模等情况已无法确切知道。其大致方位,据史籍记载推测,是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之处的江北嘴一带,估计修筑了面积近1平方公里的土筑城墙。
张仪为何筑城江北嘴?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秦置巴郡时,楚国已占据包括万州、涪陵等巴国大片地域,秦、楚以枳县(今长寿区)之东为分治边界。
(还有一种说法,江州城的位置在今天朝天门、千厮门、小什字、望龙门之间,面积约1平方公里,土筑城墙。另外亦有一说,江州城的城址就在今天的临江路、临江支路、民生路、民权路框起的范围之内,大约0.3平方公里,而这座都城的核心地带,就在今天的二十九中附近,衙署就修建于此。)
重庆江北城图(1844年清道光年间绘制)
这就是重庆历史上的第一次建城。那时,江州谓之仪城,又叫“仪城江州”,以告知后人,筑城者乃张仪。城虽然不大,却已经很具影响力了。
江州城顺山势建起城墙,房屋像阶梯一样重重叠叠,从山脚修到山上,已有了山城的风貌。那时候,嘉陵江北岸人口稠密,仅在水上居住的船家就有五百余户。在江北区刘家台、香国寺、渝中区半岛、南岸涂山脚下已有街市村庄;化龙桥、土湾及沙坪坝、九龙坡、巴南区的长江两岸已有了散落的民居……由于渝中半岛占据交通优势,市井贸易以半岛地区发展迅速,依山建城的做法日渐成形。“北府”(江北嘴)和“南城”(渝中半岛)之间以舟楫相联接。
(据猜测,张仪构筑的江州城,可能由“北府”与“南城”两处城郭组成:“北府”在江北嘴,为郡治首脑所在;“南城”在朝天门一带,为镇守两江与商贸之地。)
张仪首筑江州城,虽然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很不起眼,也不值得大书特书,但确确实实是我们重庆城的首开先河者,为我们今天的格局构想了“城”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怎么评价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