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问题学生”的问题症结及其教育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对性格孤僻怪异、叛逆狂傲、自控力差等所谓“问题学生”的教育,既让班主任深感棘手,又让班主任不敢轻言放弃。不仅因为这些所谓“问题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关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会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而“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问题”,其真正根源往往在于心理。只有认真剖析产生各种问题的“心理土壤”,我们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面对问题学生,有的班主任往往表现出嫌弃、急躁和早早放弃。“问题学生”行为习惯较差,自控力弱,常给班级管理工作“添乱”;学习习惯不好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性格比较叛逆,常让老师“难堪”。“问题学生”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其转变当然也非立竿见影。在循环往复的拉锯战中,班主任很容易失去教育转化的热情,最终出现放弃心理。
“问题学生”的很多表象,都源于其心理成因。归纳起来,无外乎叛逆、冷漠、自卑三大类。
叛逆心理是“问题学生”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心理特点。叛逆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并不是学生对老师有敌意,更多的是学生想通过此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甚至是其寻求自信的一种重要途径。有些“问题学生”性格孤僻,寡言少语,对班集体活动毫无热情,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其实是长期的不被重视,进而对他人、对老师充满了猜忌和防备心理,从而在自己心里筑起一道和外界隔绝的严密防线。有的学生因为特殊原因,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受到挫伤。为寻找心理满足或获得认同,他们往往会追求怪异的发型服饰,或在行为举止上标新立异,其实在深层的心理层面,都是自卑心理作祟。
由此可见,要有效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不仅要正视班主任自身容易产生的一些不良心理,而且还需要我们研究剖析“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心理土壤,从矫正学生心理障碍来制定转化措施,从而达到理想效果。
一、找准问题症结,有的放矢引导
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切忌方式方法“一刀切”,必须具体剖析“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不同心理原因,避免我们越做工作,师生关系越冷漠。“问题学生”形成问题的原因往往很复杂,必须全面具体地了解“问题学生”的家庭环境、交往圈子、性格个性等。对于一些表面狂傲不羁、实则内心自卑、渴望得到关注认可的“问题学生”,需要我们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增强学生自信心,抑制或淡化其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
二、发现优点长处,及时肯定激励
毋庸置疑,“问题学生”身上必然有许多闪光点,但确实不如其他同学那么容易发现,需要我们用“放大镜”去用心观察。学生努力改变自己追求上进的心态总会体现在平时一些细小的言行中,如某一次作业书写比较工整,也许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念头如电光火石,稍纵即逝,但如果我们敏锐觉察并抓住,就是很好的教育转化的契机。再如,有些“问题学生”虽然学习上乏善可陈,但心地特别善良,对待同学非常热情,我们更应将其树立成旗帜,大张旗鼓地肯定。
至于激励的方法,对于“问题学生”,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一般来讲,现在的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即我们平时说的“很要面子”。他们不但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关注,而且很忌讳在班级同学面前“丢面子”。现实中,由于长期得不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他们长期处于受孤立、被歧视的地位,渐渐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因此,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多一些宽容和忍耐,他们比一般的同学更会发自内心的感激。教师越尊重学生,学生越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教师的尊重。
其次应贯彻“多肯定少批评、多赞扬少指责”的原则,即使只有点滴的进步,我们都细心观察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存在感和自我认同感,对自己的期待进一步加深,重拾希望和信心,对老师、同学及周围事物的态度也更趋积极。
三、善用学生的错误,化不利为有利
毫无疑问,“问题学生”犯错误几乎是“理所当然”。当学生违纪犯错后,恰恰是班主任工作最主动的时候。一方面,最糟糕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那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担忧或是生气的了;另一方面,平时不可一世、对自己的不足振振有词的学生,面对自己的错误也很难再狂傲起来了。这时,教育契机就来临了。
首先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罚”。班主任老师不妨先保持冷静的心态,稳定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让学生的情绪先平静下来,这样的处理方式更能使学生心悦诚服。
其次,要多一份细心和耐心,深入调查,核实情况。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千万不要主观臆断、武断处理。而应冷静、细心调查,查明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对症下药。
最后,利用好学生的愧疚心理,科学地采用解决方式。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所采用的“惩罚”措施,要能够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改过,同时又不过火,伤了学生自尊心。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偶尔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暴怒,要摒弃急躁,耐心科学地采用不同的教育转化方法,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原本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能让其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青春期,容易叛逆,情绪不稳,加之家庭、学校、社会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等方面出现一些偏差几乎是必然的。对待“问题学生”,不仅应冷静分析他们的各种心理,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同时也应审视作为教育者的自己,避免急躁粗暴等灰色心理,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正确面对“问题学生”思想的反复性和问题的持续性。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被老师尊重,不断被发现优点,能获得老师的关爱和肯定的“问题学生”,最终一定会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