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艾灸,先要掌握这些知识
9种常用的传统艾灸方法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悬于腧穴或患处一定高度上,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称为悬起灸。悬起灸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绝大多数疾病都可以用此法。温和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回旋灸和雀啄灸相对于温和灸更适于治疗急性病。
温和灸温阳祛寒,柔和持续
点燃艾条,置于施灸部位之上,距离皮肤2~3厘米,起初可以较接近皮肤,等到患者感觉太热时,再适当提高些,并固定在应灸之处,不要移动。灸时患者自觉有一股温热暖流,直达肌肤内部,有温热舒适感觉。施灸时,温热要保持均匀,不要时冷时热,更不要因过热而使患者皮肤灼热致痛。灸治时间每次15~20分钟。
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夹持住艾条,固定在施灸部位上方,感觉温热不烫为宜,不要移动。
回旋灸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点燃艾条,对着施灸部位,调节好距离以后,使艾火沿着皮肤表面往复回旋移动,在较大范围内给患者一种舒适温和的刺激。每次灸治时间的长短,可视需要而定。
在施灸部位上方水平转圈,不能忽远忽近。
雀啄灸活血通络,温经止痛
点燃艾条,对着施灸部位,使之接近皮肤,待有温热感后,再提高,一起一落,往返动作,如鸟之啄食。灸治时间短一些,一般5~10分钟,此法有兴奋作用。雀啄灸的热感要强于其他悬灸法,所以适用于急症和比较顽固的病症。
艾条对准施灸部位,一起一落,往返动作。
手工或器具将艾绒制成圆锥状称之为艾炷,将艾炷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点燃施灸的方法称为艾炷灸。每燃1个艾炷称为灸1壮。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间接灸分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化脓直接灸祛寒祛湿
化脓直接灸是由施灸后局部化脓而得名,又叫瘢痕灸、打脓灸。化脓直接灸可见于《针灸甲乙经》,在唐宋时期非常盛行。
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待艾火燃至底部,可用镊子压熄再另换艾炷。当艾炷燃着时不要用口吹艾,以免冷热不均,应保持火力。换艾炷时,用消毒棉签轻轻将艾灰扫净,切忌强力抹扫,以免损伤皮肤。灸至预定壮数后(通常为5或7壮),用消毒纱布盖好灸处,然后用胶布封紧,以防感染。通常灸后局部起一小水疱,在3~5天后施灸处开始化脓,1~2天后结痂,痂脱落后留有瘢痕。故此法又称瘢痕灸,多用于背部或四肢穴位,禁用于面部。
让艾炷直接在施灸部位燃烧,能使艾的温热之气毫无保留地渗入肌肤,循行于经络之间。
非化脓直接灸避免留瘢痕
灸前在施灸部位皮肤涂少许油膏,然后将艾炷直接放于穴位上,用火点燃艾炷顶端直到患者有灼热感觉,至患者不能忍受时,压灭或以镊子除去艾炷。灸治完毕后,也可用油剂涂抹所灸部位以保护皮肤。
这种灸法,由于灸后不引起化脓,故称为非化脓直接灸。凡宜用灸法治疗的疾病,都可以使用这种灸法,除规定禁灸部位外,其他部位都可以施行。
施灸时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艾灸前后要涂少许油膏以保护肌肤。
隔姜灸让温暖透进骨子里
隔姜灸就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以姜片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把生姜切成0.3~0.5厘米厚的薄片,用牙签扎几个小孔,贴在穴位上,然后把艾炷置于姜片上燃烧,每次以灸至局部皮肤轻度潮红为度。本法多用于虚寒病症,如因寒所致的呕吐、腹痛、虚寒腹泻、关节疼痛等症。
将生姜切成0.3~0.5厘米厚的薄片放在穴位上,然后将艾炷放在上面燃烧。
隔附子(饼)灸补阳气更佳
隔附子(饼)灸是一种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以中药附子而施灸的一种灸法。隔附子(饼)灸时,取生附子末,用水或酒调匀搓成饼状,约1厘米厚覆盖于患处,并置艾炷于附子饼上施灸,以灸至微热为度。注意不要使患者感觉太痛,只要施灸后皮肤微呈红色即可。附子性温,大热,味辛,有温脾壮肾,培补命门的作用,故隔附子灸主治阳痿、早泄或疱疡久溃不敛,宫寒不孕,阴性痛疽等阳气不足之症。
取生附子末,用酒或水调匀搓成约1厘米厚的饼状,再将艾炷放置其上燃烧。
隔盐灸温中散寒,止痛止泻
隔盐灸,是在肚脐中央凹下处用细盐填满,并在盐上放艾炷施灸。如脐不凹陷或反突出者,用水调面粉,搓成条状围在脐旁四周,再将盐放入面圈内施灸。隔盐灸有回阳救逆的功效,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如痛经、尿失禁、尿潴留、胃痛、腹痛、腹泻、呃逆、呕吐等。
用细盐将肚脐填满,上面再放艾炷燃烧。
隔蒜灸治疗痈疽更有效
隔蒜灸,又称蒜钱灸,是用蒜作为间隔物施灸的一种灸法。将大蒜切成约0.5厘米厚的薄片,铺在穴位上,把艾炷放在蒜片上施灸,灸3壮另换蒜片。
疮疡需要大面积施灸者,可以将蒜头捣烂,铺贴于皮肤上施灸,此法多用于疮疡痈疽,有散结排毒的作用。灸时将艾炷置于疮头上施灸,如阴疮漫肿无头(中医名,即疮疡初起,周围都肿起来了,但还没有冒尖化脓)者,则先用湿纸覆于疮上,择其先干处施灸。
将约0.5厘米厚的蒜片铺在穴位上,把艾炷放在蒜片上施灸。
如何挑选名目繁多的艾灸盒
艾灸盒为盛放艾灸的器材,因携带方便、便于存放、体积小而很受欢迎。
艾灸盒按其孔数可分为单孔艾灸盒、双孔艾灸盒、三孔艾灸盒、六孔艾灸盒;也可按施灸部位分为腰部艾灸盒、腿部艾灸盒、背部艾灸盒、腹部艾灸盒等。应根据艾灸部位和操作环境选择适当的艾灸盒,希望可以随时随地艾灸且不影响工作活动的人可选择随身灸,以卧位灸腹部或腰背部为主的人可选用陶制或木制艾灸盒。
小巧轻便随身灸,哪里不舒服灸哪里
随身灸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艾灸,专为出行设计,方便易携,可温经通络,祛寒通便,对女性痛经、身受风寒等特别适用。随身灸还集防病治病和美容养颜于一体,操作简单,安全又方便。
随身灸是一种特制的金属圆筒,外形分筒体和持柄两部分。筒体上下各有多数小孔,小孔可以通风出烟,下孔用以传导温热。内另有小筒一个,可置艾或药物燃烧。
要经常清除灸盒内的艾灰,以保持清洁。
使用时,将艾条插入艾灸盒内固定支架点燃,再将艾灸盒盖上并旋转锁定,然后调节出风口,以控制温度的高低,随后将艾灸盒置入保温袋中,用松紧带固定在患处。
介绍几款日韩灸具
韩国产
(1)陶土烧制而成的灸具。分上下两个部分,主要用于胸腹部腧穴的施灸,可以使用艾炷或艾绒。
韩国产
(2)木质结构,内置陶瓷孔状结构的一种灸具。外周为钢丝结构,可以调节艾炷的燃烧高度,底座宽大,可用于关节等部位的施灸。
日本产
(3)不锈钢灸具。网孔大小一致,密度均匀,材质优良耐烧。可放置艾条或艾绒,施灸面积大,保温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