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学艾灸祛寒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要学习艾灸

阳气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古人养生有“保扶阳气为本”的说法,“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艾灸强壮元阳、温经散寒、回阳固脱的作用突出,因此是治病保健、强身健体的不二选择。

体质寒湿,容易生病

寒从哪里来

寒气是许多疾病产生的根源。如果寒气久存于体内,耗伤阳气,对于男性,会引起阳痿、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障碍;对于女性,会影响月经甚至生育,更年期后还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等疾病。

保暖不够,让寒气有机可乘

寒为冬季主气,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防寒保暖不够,人体常易感受寒邪。另外,淋雨涉水或汗出当风,没有采取保暖措施,人体也会感受寒邪。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也让寒气有了可乘之机,如夏季从室外高温处突然进入室内有空调的低温环境,会马上感觉发冷,一天数次冷热骤变会引起暑天受寒,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阴暑病。

过食寒凉会损伤人的阳气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要依靠阳气。阳气不足几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这不仅有上面说到的生活习惯等原因,还有平时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过食生冷、寒凉食物,如冰激凌、海鲜、冰镇凉菜、冰镇水果等;或在寒冷的冬天吃西瓜、喝冰镇饮料等,从而使得体内寒气加重,此消彼长,导致阳气不足。

外寒内寒相互影响

寒有外寒和内寒之分。外寒分为两种:寒邪外袭,伤于肌表,称为“伤寒”;寒邪直中脏腑,伤及脏腑阳气,则为“中寒”。内寒则是机体阳气不足,失去温煦的病理反映。外寒与内寒虽有区别,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阳虚内寒之体,容易感染外寒,而外来寒邪侵入机体,积久不散,又常能损及人体阳气,导致内寒。因此,人体为病多见内外寒邪相合致病,治病亦当内补体内阳气不足,外祛在表之寒。

湿从哪里来

每年农历五月末六月初,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雨水多,温度高,闷热潮湿。有些人会感到头重如裹,精神疲惫;有些人感觉胸闷;有些人关节肌肉酸痛……这些都是湿邪入侵的表现。

南方气候潮湿,容易生湿病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我们平时要注意日常行为,运动出汗后不能直接坐卧地上,淋雨、沐浴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换干爽的衣服,不能穿潮湿的衣物,特别是阴雨天水凉时不能在水中或游泳池长时间浸泡。

脾虚,不能排出体内的湿气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而脾失健运,不能运化精微,以致水湿停聚形成内湿,即所谓“脾虚生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当湿邪侵入体内,会使脏腑气机失常,经络阻滞不畅。人的脏腑中,比较惧怕寒湿的就是脾胃,湿伤脾阳,脾失运化,使水湿内生、停聚,转化为泄泻、水肿、痰饮等病。

外湿内湿互相影响

湿邪也有外湿、内湿之分。一般来说,“外湿”指感受外界湿邪,或因气候潮湿,或感受雾露之邪,致使头重、胸闷、腰酸、肢倦、关节疼痛等。而“内湿”指体内水湿停滞,多由于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所生,常有腹胀、食欲不振、面黄、腿脚水肿等症状发生。

外湿和内湿虽区别明显,但又相互影响。外湿发病,易伤及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由于脾虚,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又易于感受外湿。

寒湿易损人体阳气

湿寒同类,易于结合,多合并为病,易损人之阳气。用自然界类比,小河边的苔藓,凡是长势良好的,一定是在不见或少见阳光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在阴暗潮湿、寒凉、没有阳光的地方。对人体而言,舌苔白腻,就是典型的寒湿。怎么治疗呢?给足阳光,苔藓自除,人体中当温补阳气以除湿,当然还要利湿。寒湿同为阴邪,阴邪胜必然伤阳,就会出现阴阳不平衡的病理状况,祛寒湿首先要补人体阳气。

艾祛寒湿,除病保健

艾是除寒湿的“纯阳之品”

艾草俗称百草之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如何挑好艾

艾绒是艾条的主要原材料,艾绒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施灸的效果,而艾绒的质量与艾叶是新是陈有密切关系。

陈艾要好于新艾

采收一年之内的艾叶称为新艾,它性燥、烟大、味烈、燃烧速度快、火力暴猛,不仅易灼伤皮肤,而且易伤及经脉,耗损元气,不能长期灸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熟艾就是陈艾,一般存放3年以上者可称为陈艾。陈艾火力温和,温度适中,烟少,渗透性强,热感堆积效果明显。

蕲艾是品质最好的艾叶

艾叶中以蕲艾最好。湖北蕲州北纬30°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艾草质量优于其他地区,成为蕲艾产地。李时珍对蕲艾推崇有加,并记录在《本草纲目》中:“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蕲春旧称)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这是因为蕲艾挥发油含量高。

6招教你挑好艾

挑选好艾可以从艾绒、颜色、气味、艾火、艾烟、艾灰6方面入手。

艾灸可祛寒湿、通经络

艾灸能改善手脚冰凉、痛经、畏寒、身体乏力等症状,自古以来人们就用艾灸来祛病强身。艾灸对人体的具体好处如下。

艾灸可除阴寒,改善手脚冰凉

阳气对人体有温煦作用,阳气足,手脚就会温暖。一旦阳气不足,人体会出现畏寒、手脚冰凉的症状。艾灸能除阴寒,在艾灸的过程中,火力会逐渐由体外渗透到体内,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阳气足了,寒邪少了,身体也会暖暖的。

艾灸可改善寒湿邪气引起的痛症、腹泻等不适

有的人平时容易腹泻,有的人关节经常酸痛,严重的甚至活动会受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身体阳气不足,寒湿侵袭体内,引起机体各种不适,此时艾灸是较好的调理方法。

艾灸能逐渐驱除体内比较顽固的寒湿邪气,使经络畅通,促进机体气血运行,关节部位会有舒畅感,腹部也会有温热感。

经常乏力、浑身酸痛,可用艾灸畅通气血

有的人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或长时间伏案工作,致使身体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会出现不固定的各部位肿胀疼痛等症状,疼痛的部位还会经常发凉。出现这样的问题表明气血运行状况不好。艾灸的火热之气可促进气血循环,对改善浑身酸痛有很好的效果。

体虚之人常艾灸,可增强身体免疫力

有的人总是没精神,整天神情恍惚,容易感冒咳嗽,比周围人更容易生病。这与阳气虚、气血运行缓慢、滋养作用下降有关。对于这样的人,也可以用艾灸疗法来调理。艾灸能加快气血循环,并充分发挥滋养功效,使人更具活力,精神振奋。

经常艾灸有效穴位能平衡阴阳,防病保健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能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灸疗可温阳补虚,灸足三里穴、中脘穴,可使胃气常盛;命门穴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穴、气海穴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述穴位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