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引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名词——“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

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这里,“发展”一词有时与“发育”“成长”交替使用,但含义并不完全等同,后者更多的是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而且主要意味着量的增长;而发展的含义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那么,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有哪些阶段呢?

从生理变化或种系演化规律进行的划分,如柏曼(L.Berman)按内分泌腺的发育优势的划分:①胸腺时期(幼年);②松果腺时期(童年);③性腺时期(青年)。

弗洛伊德以心理性欲发展为依据分为:①口欲期(1岁半以前);②肛欲期(1岁半~3岁);③性器期(3~6岁);④潜伏期(6~11岁);⑤生殖期(青春期)。

以智慧和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进行的划分,首推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阶段论。即感知运动阶段(0~1岁、2岁);前运算阶段(1、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以儿童活动形式的转变为标准进行的划分,如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夫的分期为:①直接情绪性交往活动(0~1岁);②摆弄实物活动(1~3岁);③游戏活动(3~7岁);④基础学习活动(7~11岁);⑤社会组织活动(11~15岁);⑥专业学习活动(15~17岁)。

此外,精神分析学派的后继者埃里克森(Erikson),注意儿童行为模式,并将儿童行为模式、心理社会因素和“里必多”投放的身体部位这三者结合起来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学习信任的阶段:(1岁之前)信赖——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成为自主者阶段:(2岁)自律——自主与怀疑的冲突;

发展自主性阶段:(2~5岁)主动——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勤奋——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12~18岁):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9~30岁):亲密——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显示献身感的阶段(中壮年):生产——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达到完善的阶段(晚年):完善——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中国学者则以人在一段时间内具有较多共同的心理主导活动为依据,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时期:

1.新生儿期(出生至一个月)。

2.乳儿期(1岁以内)。

3.婴儿期(1~3岁)。

4.幼儿期(3~6、7岁)。

5.儿童期(6、7~11、12岁)。

6.少年期(11、12~14、15岁)。

7.青年期(14、15~25岁)。

8.成年期(25~65岁)。

9.老年期(65岁以后)。

而近代最著名的儿童心学家皮亚杰在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中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在每一大阶段下又再划分出若干小的阶段。

第一阶段:动作感知阶段(0~3岁)。

出生后的两、三年是动作感知阶段。他认为第一个阶段,人的思维靠两个东西,一个是靠动作,一个是靠感知觉以及动作的对象。皮球滚到床底下,你用什么方法把它捡出来,这个时候就是要靠两个东西,一个是手:爬进去用手取;另一个是钩子:用钩子把它钩出来。两个东西不是都要靠动作嘛?那么怎么把它钩出来呢?首先要看得见、摸得着,如果看都看不见那就只能瞎弄了。

第二个阶段:前运算阶段(3~7岁)。

前运算阶段主要靠一种表象和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

第三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具体运算阶段,相当于中国的小学阶段(7~12岁),这个时候他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推导,但是还要依靠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柱。

第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能够用假设:假设怎么怎么样。这个时候(也就是12岁)开始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