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溺爱的儿童,始终觉得自己是中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孩子都是需要被关注的。家长忽略孩子的教育,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孩子长大后会具有比较强的依赖性与攻击性。大量数据表明,这些心理扭曲的孩子中,一大部分是被溺爱的孩子。一些儿童之所以产生错误的认知,与家长的过度溺爱有一定的关系,这些孩子多半出生于经济较好的家庭,他们认为自己是家里的中心,认为不用付出就能获得想要的一切,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认为他人就应该为自己付出。这种想法很可怕,一旦孩子发现自己并不是独特的,他们就会产生很强烈的挫败感,甚至认为自己被世界抛弃了。
对于这些被溺爱的孩子来说,他们要什么有什么,他们也习惯了索取,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他们没有认识到的是,成年以后,家长无法再保护他们,他们也需要与人合作、互助,他们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这些孩子在进入社会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危险人群,表面上,他们会表现得很友好,但是只要有机会,他们就有可能攻击别人。他们很难与人合作,也不喜欢与人合作,但是只要周围的人对他们冷淡,他们就会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仇敌。他们最讨厌被人看不起,他们希望所有人都站在自己这边,能帮助自己报复他人,当身边的人不支持自己时,他们不会反思,反而认为是他人的问题。
被溺爱的孩子,会扭曲别人的善意,会对抗他人,但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都表明了是他们对人生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也许表现不同,但他们的思想从本质上来说从未改变:他们要求别人以自己为中心,而如果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那么,他们就不会得到发展。同理,那些被忽视的儿童,也不会想到要与他人和谐互助。
所以,我们可以说,那些先天缺陷、被过分溺爱或者被忽视的孩子,容易在人生观上出现错误的认知,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进而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建立对生命意义的正确理解。
在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身上,我们都能发现祖父母对他们溺爱的影子,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这些宠爱是如何导致他们童年出现困境的,这些孩子是祖父母的最爱,但是祖父母的宠爱也导致了他们的心理问题,祖父母要么无限制溺爱和纵容孩子,要么容易成为孩子之间争斗的导火索。比如,一个孩子会对另外一个孩子说:“爷爷最喜欢的是我。”几个孩子中间,如果谁没有感受到来自老人的爱,那他就会感觉受到了伤害。
对于家里的老人,要让他们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任何人的玩具,要想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就不能娇宠孩子。另外,也不能出现家庭问题时就搬出这些老人,如果年轻人和老人产生了矛盾,不要相互争辩,无论如何,不要将家里的孩子牵扯进去。
可见,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停止溺爱孩子,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停止喜欢他们,而是指我们要停止纵容宠溺他们,应当把他们当成朋友一样来对待。
对此,我们需要记住几点教养原则:
第一,不要在金钱上过于放纵孩子,也不要简单地说“这样不好,就那样”“那样不行,那么就这样”。任何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的,家长要用心去揣摩孩子的内心世界。无论孩子做对还是做错了事情,都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
第二,孩子需要适度的关爱,家长不用刻意期待孩子独立,而是要理解孩子,尤其要理解孩子内心的柔弱和对关爱的渴望。
第三,教育孩子形成一种艰苦朴实的生活作风。
另外,父母不仅要避免溺爱孩子,避免一味地给孩子描述现实的美好,更要避免用消极的态度告诉孩子世界多么现实。我们要做到的是,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引领孩子,让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让孩子学会独立,能在未来社会中照顾自己,如果孩子没学会如何应对困难,那么,他将会努力避开各种困难,这样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他的社交和社会圈子也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