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视力极限
上一节中我们曾提到,视角不足1′时即便是视力很正常的人也做不到逐条分清黑杠线。这条规律对一切物体都适用:无论要测量的物体线条轮廓怎样,但它们的视角如果不到1′,就连视力最正常的人都无法看清(视力正常者视觉敏锐度的平均极限是1′视角)。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切物体都以一个点的状态进入观察者的视线,也就是说,当视角不足1′时,所有的物体都会成为大小、形状都无法分辨的“尘埃”。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牵扯到视觉物理学与生理学,我们在这里仅探讨与该现象相联系的几何学问题。
我们上面的观点不仅适用于远方的庞大物体,同时也适合用到近在咫尺的特别渺小的物体上。我们用肉眼看不清浮于空中的尘埃的形状:事实上尘埃形状大小各异,但是在阳光的映照下,进入我们视线的却是毫无区别的小点。用同样不足1′的视角观测,我们就看不见昆虫躯体上的那些细微之处。缘于相同的原因,若是我们不借助望远镜也就看不到月球乃至其他星体上的细微部位。假设我们的视线范围更广阔些,那样一来,我们看到的世界肯定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人的视觉敏锐极限不是1′而是0.5′,我们的视力要比现在好很多。有位小说家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位“千里眼”:
他(瓦夏)的眼睛非常尖,能看到非常远的地方,因此荒凉的棕色草原对他来说永远充满生命和内容。他只要往远方一看,就会瞧见狐狸、野兔、大鸨或者别的什么远远躲开人的动物。看见一只奔跑的野兔或者一只飞翔的大鸨,那是没有什么稀奇的,凡是走过草原的人都看得见,可是未必人人都有本领看见那些没有奔逃躲藏,没有仓皇四顾,而是在过着家庭生活的野生动物。他能够看到玩耍的狐狸、用小爪子洗脸的野兔、啄翅膀上羽毛的大鸨、钻出蛋壳的小鸨。由于视力好,他除了大家所看见的这个世界以外,还有一个自己独有而别人没份的世界。那世界多半很美,当他看得入迷的时候,谁都会羡慕他。
想要自己的视力敏锐度也达到这么高的地步,只需要将视觉的敏锐度极限由1′降至0.5′即可,这可真是奇怪。当然,显微镜和望远镜正是借助了此原理,它们可以改变想要测量的物体光线的行程,让光线变成较为发散的光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让测者在更大的视角观察被测物体。一般来说,显微镜或望远镜可调大100倍,能让我们在比人的瞳孔大100倍的视角下观测物体。于是,我们就可看清藏在视觉敏锐度极限后边的人眼看不见的东西了。因为月球的直径为3500km,所以满月的视角为30′。也就是说月球上每个1′视角就长达120km()。我们用肉眼看上去就是一个黑点,但若用100倍的望远镜来观察,无法看清的物体最小值将缩短到=1.2km,而一旦用1000倍的望远镜去观测,无法看清的物体最小值将只有120m。据此不难得出,如果月球上也有建筑或轮船,并且地球大气透明均匀,那我们借助望远镜是能够看到它们的。不过现实情况是大气层既不透明也不均匀,月球上也没有建筑或轮船,因此,即使是将望远镜调校到很多倍,借助望远镜观察时出现在镜头里的景象也是模糊变了形的。这一点阻碍了高倍望远镜的推广,也成了天文台建筑在山顶的主因。
视力极限原理对平常生活里的一般测量也有作用。这一特征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用肉眼无法在间距为物体直线长度3400倍(也就是57×60)时看到该物体的轮廓,只能看到一个点。如果有人告诉你他用肉眼在250m处看到了他人的脸,那么除非他是“千里眼”,否则并不可能。人的瞳孔相距3cm,双眼在3×3400cm即100m外时是看不清别人的脸的,只能看到一个点。炮兵就是借助这一点来练习目测的,按照他们的训练条例,若能看清远处人的一双眼睛而不是一个点,那就说明此人距离他们不超过100步(即60m~70m)。而正常人的这一值为100m,那就是说,炮兵条例中针对的是视觉敏锐度较低,不足30%时的情形。
【题目】一个视力没有任何问题的人,通过3倍的望远镜可以看清10km外的骑马人吗?
【题解】我们前面讲过,骑马人一般高2.2m。对我们的眼睛而言,该人与我们相距2.2×3400≈7km时就已经是一个点了。借助3倍望远镜观测的话骑马人将在21km处变成“点”,于是在10km远的地方借助3倍望远镜观察是可以在大气清晰透明的情况下看清楚骑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