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工程及工程排水与加固理论与技术进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引言

我国沿江地区多因河流对上游泥沙的冲刷作用,形成上覆深厚粉土层。以环杭州湾地区为例,该地区地基特征在于表层多为冲湖相、湖沼相的灰黄色可塑状粉质黏土,其下为海相灰、灰黑色淤泥质土,上部常分布有机质黏土和泥炭层[1]。若打穿上覆软土层,则造价过大。因此加固上覆的粉土层,以期形成硬壳层[2],减少路堤运用期的沉降是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之一。

作为人工硬壳层的形成方法之一,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3]利用夯击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为“正压”,抽真空产生“负压”,人为地制造“压差”主动排水,并结合数遍合适的变能量击密,分步降低含水率,提高密实度、承载力,形成高强度、低压缩量的硬壳层,减小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4]。目前众多学者对此方法进行了现场及室内试验的研究,史旦达等[5]针对上海地区的软基处理的现场试验着重研究此法对降低水位、减小含水率、加速孔压消散的作用,分析了不同土质超静孔压变化规律,但未涉及其加固深度及范围的分析;高有斌[6]对此法处理的粉土层进行取样试验,研究其处理效果,发现此法处理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强夯法;周健等[4]认为在此“少击多遍”的处理方式下[7],地基土体内将形成“硬壳层”有利于减小地基沉降,但未对此法处理后的地基沉降进行持续监测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开展的相似研究,均未在上覆深厚粉土层、下部深埋软土层的这一地质条件下进行使用,即未开展该地质条件、该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研究。

本文为研究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在深厚粉土地基处理的适用性,结合绍兴某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通过现场试验分析孔压变化规律,并通过原位试验及长期沉降监测分析其沉降变形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