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满足于制定机制
确认机制运作是否良好
业务制度、新员工培训手册、检查表单、发送邮件的规则、文件档案管理规定、错误报告、报价格式、请款流程……这些制度规则、操作手册之类机制的存在目的是在提高成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业务水平在一定标准之上。或者,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有时制度机制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公司或团队成员本身。
然而,无能的领导者常常“满足于制定机制”。
构建制度机制的确是领导者的工作之一,
但是,制度机制如果不被用起来,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一个领导者只满足于制定制度机制,他的团队通常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业务制度流于形式。比如,业务员在收到客户订单后,只要在当天下午5点前发邮件给生产管理部,3个工作日后产品就会入库。但是,有的老业务员并不遵守规定的截止时间,强行要求产品在2个工作日后入库,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错误报告流于形式。设立错误报告机制是为了让团队成员了解细节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但有的人因为抵触该制度,并不按规定上报,有时甚至还会隐瞒错误。
报价表单“本末倒置”。制作统一报价表单是为了减少确定报价的时间,而使用者因为Excel函数公式没反应,最后只好手动修改,结果比自行制作更耗时间。
这些问题的共通之处在于领导者在制定机制后,没有确认机制的实际运行情况,结果规则给团队成员带来了不便或阻碍。此外,下属对规则提出改进建议的门槛太高,导致问题搁置,团队的生产效率因此降低。
另一边,能干的领导者在构建制度机制后,会细致地确认它的运行情况,他们会具体关注以下3点。
(1)运行机制后,请下属提交反馈意见。
实际运行机制后,由领导者向成员确认是否有不便之处或问题。
(2)对不便之处或问题做出判断,决定是否采取对策,绝不搁置。
只要下属提出机制中存在不便之处或问题,领导者就需要判断是否采取对策,表现出愿意做出适当调整的态度。制度规则绝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领导者持有这种思想十分重要。
譬如,刚才所举的报价表单的例子,假如不能达到起初的目的,就必须立刻修改。
另外,假如制定的是业务制度,需要先聆听资深业务员与相关人员的意见。如有必要,应提出修改建议。
这时候需要充分聆听资深业务员的做法和原因,否则可能使规则的修改方向跑偏,或无法让当事人接受。
(3)敦促成员彻底将制度机制用起来。
刚才举了隐瞒错误的例子,这类问题有很高的风险,很容易在未来演化为重大问题。在这些方面,比起调整制度,更需要的是不厌其烦的指导,敦促成员严格遵守制度规定。
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领导者不妨与下属讨论用什么方法更方便。能干的领导者通常不会放过日常小事、琐事,坚决将机制执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