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悲伤:伴你走过丧亲的艰难时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情绪失语症和责备文化

在我们的文化中,悲伤和死亡始终带着一种诡异的气息。我们评判、指责、剖析和鄙夷经历了悲伤和死亡的人。局外人总会在悲痛者身上找原因。悲痛者之所以沦落到如此境地,一定是因为不经常锻炼;她没有摄入足够的维生素,或者摄入过量;他不应该走在马路那一侧的;如果早知道那个国家经常刮季风,他们就不该去那里;明知道那几天外面很危险,她就不应该外出去那家酒吧;如果他当时真的那么难过,那在事情发生前他的情绪肯定不稳定;我敢说他一定有童年阴影—现在你明白未治愈的心理创伤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了吧?

我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还未经科学证实):悲痛事件的发生越偶然、越不合常理,对悲痛者的劝诫和审判就越多。我们无法接受和理解,一个人早餐时还生龙活虎,午餐时就咽气身亡;我们无法理解一个饮食合理、经常锻炼、心态平和、与世无争的好人会在34岁死于癌症;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竟然突然倒地死去,而起因只不过是寻常的咳嗽;一个人骑车上班,走的是自行车专用车道,穿着反光面料的服装,车上还装有闪光灯,竟会发生车祸当场死亡。

他们一定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才会遭遇这样的悲剧。

一个似乎从未犯过大错的人,竟会死于非命,这件事想想就让人害怕。看着一个人被悲痛撕扯,想到有一天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这样的丧恸昭示着生命无常。人的命运能够轻易地发生剧变。

马特死后,我只看了一篇新闻报道(唯一的一篇),记者将事件归咎于马特在游泳时没有穿救生衣。在这篇文章下面有一些来自陌生人的温和评论:马特是位天使;他在人间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他会守护着每个人。更多的评论将矛头指向了我,因为是我“让”他到河里游泳的,其他的则是苛责我们怎么会笨到干出这种蠢事。

在马特死后的日子里,我不止一次在人们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对我在马特死后的表现所做出的评价,这些评价基本都是非常负面的。要知道我从未在公开场合放声痛哭,我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没有在各种场合下制造任何“大场面”。我只是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我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