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一首翻译的英文诗:“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苏轼诗:“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成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以上文字可用一个现代著名而热门的科学术语来概括——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此名词最早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源至研究非线性效应的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1],它的原意指的是气象预报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初始值上很小的偏差,能导致结果偏离十万八千里!
例如,1998年,太平洋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气象学家们便说:这是大气运动引起的“蝴蝶效应”。好比是美国纽约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就可能在大气中引发一系列的连锁事件,从而导致之后的某一天,中国上海将出现一场暴风雨!
也许如此比喻有些哗众取宠、言过其实?但无论如何,它击中了结果对初始值可以无比敏感的这点要害和精髓,因此,如今各行各业的人都喜欢使用它。
毫不起眼的小改变,可能酿成大灾难。名人一件芝麻大的小事,经过一传十、十传百,可能被放大成一条面目全非的大新闻,有人也将此比喻为“蝴蝶效应”。
股票市场中,快速的计算机程控交易,通过互联网反馈调节,有时会使得很小的一则坏消息被迅速传递和放大,以至于促使股市灾难性下跌,造成如“黑色星期一”、“黑色星期五”这类为期一天的灾祸。更有甚者,一点很小的经济扰动,有可能被放大后变成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这时,股市的人们说:“这是‘蝴蝶效应’”。
有人还打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解释社会现象中的“蝴蝶效应”:如果希特勒在孩童时期就得一场大病而夭折了的话,在1933年还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吗?对此我们很难给出答案,但是却可以肯定,起码战争的进程可能会大不相同了。
“蝴蝶效应”一词还引发了众多文人作家无比的想象力,多次被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
然而,在这个原始的科学术语中,究竟隐藏着一些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它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哪些?这些科学领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如何?其中活跃着哪些人物?他们为何造就了这个奇怪的术语?这儿所涉及的科学思想和概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真有关系吗?这些概念在当今突飞猛进发展的高科技中有何应用?如何应用?
从这些一个接一个的疑问出发,作者将用讲故事的方式,带你轻松愉快地走近科技世界中最美妙、最神奇的一个角落,向你展示蝴蝶效应之奥秘——分形和混沌理论,数学物理百花园中这两朵美丽的奇葩!
仅以此书献给我的家人:丈夫章球、儿子章刚、女儿章毅和章玄。
张天蓉
2013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