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9年 布氏腺
安德烈斯·拉古纳·德·塞哥维亚(Andrés Laguna de Segovia,1499—1559)
约翰·雅各布·维普夫(Johann Jakob Wepfer,1620—1695)
约翰·康拉德·布鲁纳(Johann Conrad Brunner,1653—1727)
亚伯拉罕·乏特(Abraham Vater,1684—1751)
沃克拉夫·特赖茨(Václav Treitz,1819—1872)
鲁格罗·奥狄(Ruggero Oddi,1864—1913)
胃部在图片中央。它连接着十二指肠,也就是起始于胃部底部的橘黄色管道(图片偏左的位置)。十二指肠有很多结构和功能,其中就包括布氏腺。
杀人犯与维尔松氏管(1642年)、观察圣·马丁的胃部(1833年)、胃溃疡与细菌(1984年)、小肠移植(1987年)
自从在古战场上,人们看到从伤者腹部滑出的、像一窝盘绕在一起的蛇一样的肠道后,就对这种人体器官十分感兴趣。在古地中海文化中,人们通过解读动物内脏进行占卜,肠道有时代表复杂的行星运动。占卜者会数肠道的盘绕次数:偶数为吉兆,奇数为凶兆。1535年,西班牙医生安德烈斯·拉古纳很有诗意地写道:“实际上,把肠道称作轮船才准确,因为它们运载着食物糜和所有的排泄物穿过整个腹部区域,就像穿过一片海洋一样。”
十二指肠是小肠的第一部分,由于它的功能范围、结构以及在解剖学历史上的地位,这个器官尤其令人着迷。1679年,瑞士病理学家约翰·维普夫首先发现了十二指肠腺,不过稍显遗憾的是,这个腺体现在称为布氏腺—1687年,维普夫的女婿约翰·布鲁纳对其进行描述之后,十二指肠腺便一直以布鲁纳的姓氏命名了。
布氏腺分泌一种富含黏液的碱性液体,其中含有碳酸氢盐,可以保护十二指肠不受胃部的酸性内容物侵蚀。布氏腺分泌的液体还可以起到润滑肠道壁的作用,并创造一种碱性环境,让肠道中的酶活性更高。当十二指肠中含有胃部排出的经过部分消化的食物时,它就会产生分泌素(secretin)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促使肝脏和胆囊释放胆汁,让胰腺释放酶。
十二指肠的肠壁拥有三种重要结构。乏特壶腹(ampulla of Vater)是胰管、胆总管的结合点,以德国解剖学家亚伯拉罕·乏特的姓氏命名。奥狄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是一个肌肉阀门,可以调控消化液(胆汁和胰液)流经乏特壶腹。这个阀门是以意大利解剖学家鲁格罗·奥狄的姓氏命名,奥狄曾因为使用麻醉剂,导致精神状态不稳定。特赖茨韧带(ligament of Treitz)连接着十二指肠腺与横膈膜,是以捷克病理学家沃克拉夫·特赖茨的姓氏命名的。特赖茨的命运也令人唏嘘—他吞服氰化钾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