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自己也是对别人最好的爱
《我们最深的恐惧》这首诗来自美国作家玛丽安娜·威廉森
(MarianneWilliamson)的著作《发现真爱》(AReturntoLove)。南非前总统曼德拉(NelsonMandela)就任演讲时也引用过。
我们最深的恐惧,并非我们无能为力;
我们最深的恐惧,是我们不可估量的能力;是我们内心的光明,而非黑暗,
使我们惊恐不已。我们扪心自问,
我可以聪明、美貌、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吗?难道我们不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吗?
你是上帝的孩子。
萎缩自己,掩盖自己的光芒,并不会点亮这个世界。
缩小自己在狭窄的世界里,
对消除周围的人的不安,并无裨益。
我们本应该光芒四射,像孩子们一样,照亮世界。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呈现我们内在已有的上帝的荣耀。这种荣耀的光芒不只在一些人身上,
它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当我们让自己发出光芒,
我们不知不觉中也允许他人去闪耀他们的光芒。
当我们将自己从恐惧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存在无形中也解放了他人。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帮助和给予,往往并不是要为对方做什么,而是关爱自己,活出自己的生命状态。正如诗中所言:“当我们让自己发出光芒,我们不知不觉中也允许他人去闪耀他们的光芒。当我们将自己从恐惧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存在无形中也解放了他人。”
下面这个案例是我在工作坊现场遇到的,通过角色扮演的倾听,除了作为个案的妈妈,有很多人当场飙泪,既有女性,也有男性——因为看到孩子的这份爱太伟大了,伟大到可以委屈自己,并甘愿没有边界地付出。
背景是这样的,一位妈妈非常困惑而且气愤于孩子的某些行为,我让她来扮演自己的孩子,呈现孩子的行为。我来扮演妈妈,与孩子对话。通过与孩子对话,来展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爱。
孩子:妈妈,你觉得我乐观吗?妈妈:我看你在微笑。
孩子:成绩出来了……那,我想问你,我乐观吗?
(沉默)
孩子:我就告诉你吧,我的成绩不是我们班最差的。我们学校平均分是80分,我前面那个同学考了70多分,我这次87分,我觉得我的成绩还行,你觉得呢?
妈妈:是的,我在体会我自己……我有一点点……一点点责备我自己。
孩子:嗯嗯,那我就该责备我自己了,我做出乐观的样子就是不想让你伤心,而想让你高兴。我怕你担心我,因为我看见过,我考得不好的时候蒙在被子里,你会伤心。我这样(表现得乐观)就是让你知道我会好的,还有考得比我差的呢,所以你不要过于伤心,我得哄哄你,妈妈,你可别哭……(孩子很担心的样子)
妈妈:谢谢你,孩子,谢谢你。我刚才花时间照顾自己的同时,我也在想是什么让你不能轻松地告诉我你的成绩。
孩子:嗯嗯,回来的路上我也在想,回家之后要怎么和你说,会遇见什么样的状况。
(妈妈在认真地听)
孩子:有一个同学和我说,他这次考了80多分,班上平均分
95分,回家之后她妈妈很有可能要暴打他一顿。我就和他说,我妈妈从没打过我,等我回家和我妈妈在某一个场景说说,我妈妈还是会理解的(看着妈妈)。所以我就想到一个时机,我选的是你做完饭、准备出去锻炼的时候,在你安静平和的状态下和你说这件事。我确实花了一些心思。要是妈妈下班回来很累,我那时跟你说这件事,也许你不会去做饭,而且我也吃不到饭。
妈妈:(关注孩子此刻的感受)听起来你考了87分是很紧张的?
孩子:嗯,是紧张的。
妈妈:刚才听你说话,了解到你为了照顾妈妈的感受花了很多心思,妈妈特别感谢你所做的一切。
孩子:其实我也没必要和你兜这么大的圈子,应该回来就和你直截了当地说我的成绩。
妈妈:我很感谢你做的一切(看着孩子的眼睛)。孩子:那你是不是感觉我很狡猾?
妈妈:不是,我很感谢你做的这些。我也会反思我自己,在过往的一段时间我到底是怎么了,让你这么难以轻松地和我对话,让你我之间对话这么困难,需要你这么动脑筋,我想你应该不喜欢这样子吧?
孩子:对。
妈妈:你应该喜欢两个人轻轻松松地敞开心扉来谈谈。
孩子:嗯,我想起来了,最近一次也是因为学习成绩,你没有暴跳如雷,但是你跟我说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道理。那时候其实我也听不进去,你还一直让我看着你的眼睛非要和我讲,坐到50分钟的时候我真的坐不住了。你给我讲的事情有我听得懂的,有我听不懂的,你会联系着把你所有不愉快的事情和我说,包括和爸爸的一些不愉快也和我说……
妈妈:我相信你那时候心里挺痛苦的。
孩子:我就是觉得你得说完,要不然你可能挺痛苦的,我也不想你痛苦。
妈妈:今天我知道了这些,我特别感谢你作为儿子为妈妈做的一切。
孩子:我也不知道我现在做这些、想这些,在你眼里是不是正常的。
妈妈:我看到的是你尽一切办法让我开心。
孩子:其实我是想让我自己,让你和爸爸能够更好一些。
妈妈:孩子,我此刻才知道你心里有这么多压力,其实对你也是有影响的……
然后,她的内在被触碰到,眼泪开始不停地往下流。当这份爱有了流动时,我们自然地从角色扮演中走出来,回到各自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