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知识结构
我们在飞机上会听到这样的安全广播——当机舱内气压过低时,您头顶上方的氧气面罩会自动脱落,在您试图帮助别人之前,请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
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照顾好自己。如果我们没有照顾好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可能就先“缺氧”了。
图2-3是非暴力沟通的知识结构图,也是我们与他人互动的路径指南。
一棵树的树根足够强壮,才能茁壮成长起来。非暴力沟通之树的树根叫自我倾听(自我连接)。树根足够强壮的时候,风吹过来树才不会倒。当树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长出主要的两根树枝:一根树枝叫诚实表达,一根树枝叫同理倾听。而同理倾听又包括两个层面,分别是安静聆听和用语言反馈。
当我们能够时常同理自己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之树的树根就会足够强壮,进而长出足够粗壮的树干和树枝,帮助我们去同理倾听他人。
与人互动的时候,我们往往聚焦于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这些看得见的部分,而忽略了在帮助他人之前,首先给自己戴上氧气面罩——通过自我倾听来关爱自己。
以妈妈看到孩子不做作业这件事为例。很多时候,妈妈直接生气地表达:“你怎么还不写作业,我们都说好了,今晚要早点做完作业早点睡觉,你怎么还不做!”
这并不是诚实表达,只是在发泄愤怒。
我们在实践非暴力沟通的时候,要从根部做起,先同理自己。也就是说,要有自我倾听的过程——
先是观察,看到孩子的作业没有完成。
然后留意自己的感受,留意到此刻胸口有些起伏,我感到有些生气。那我为什么会生气呢?我特别看重今晚要早点休息,我需要休息。
我看重休息,但为什么去要求孩子呢?原来是我特别看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协作(这就回到了自己的需要)。我特别看重休息,看重协作,我才会生气的。
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内心就会慢慢平静下来。整个树根的部分就是要照顾好自己,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并回到自己内心的需要。
经过自我倾听,和自己建立了连接,明白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时,我们的表达会更有力量。比如说:“亲爱的宝贝,妈妈今天想早点休息,你是否可以早点做作业。做完作业后,我们可以早点睡觉。”
我们叫孩子做作业,如果孩子回答“不”,我们该如何同理对方呢?
听到“不”字,很多家长立马就发脾气了。其实这时候我们要记得关爱自己,回到自我倾听的环节——我感觉有些憋闷,因为我特别看重尊重,我特别希望我的孩子尊重我,我希望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和亲子关系对我来说很重要。
这时候,我们带着对自己的发现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此刻为了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先表达自己,还是先同理孩子?我们可以先自我同理,然后再同理我们的孩子。
下面是同理孩子的过程——“刚才你听到妈妈叫你去做作业的时候,能告诉妈妈你的感受是什么吗?”
孩子或许会说:“你总是这样,你没看到我正在和我的朋友聊天吗?”
当你用这样的方式去沟通的时候,你会看到孩子背后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尊重和连接。
孩子说“不”也有他的需要,“不”背后的真正需要是什么?
当你看到这点的时候,你整个人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而且是非常有利于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最终能服务于彼此的。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别人做了一些看起来对不起我们的事情,或者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能否活出对自己的爱,让自己从这种抱怨、批评和指责当中走出来?我们在所谓的逆境之中,有没有选择关爱自己的自由?
我们要记得不断地提醒自己,自我连接是非暴力沟通的树根,是自我关爱的途径。
自我连接要求我们时刻觉察自己的需要,不是被情绪左右,而是穿过情绪,看到内心的需要,实现与自己内心的连接。
树纤维由四个部分构成——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这就好比蛋糕的四个主要组成成分——奶油、面粉、鸡蛋和糖。但是,只有这四个要素,做出来的蛋糕也未必美味,还有可能很难吃。大多数人运用非暴力沟通时,内心并没有自我连接和自我关爱意识,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并不是从树根开始,而是急着改变别人,这往往让关系变得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