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作为艺术载体的陶器制品——陶器艺术
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而进入庙底沟二期文化和中原龙山文化之后,黄河中上游地区则完全转变为以灰陶为主的陶器风格,但是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以蛋壳黑陶为代表的黑陶文化开始发达,成为制陶业在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黑陶在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就有发现,此后一直到良渚文化时期,成为人们日常使用陶器的主流。这些黑陶以“通体漆黑”为特征,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与此同时,从山东半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还发现了白陶,一种使用特殊陶土制作的陶器,白陶的装饰不以器表颜料绘画为技法,而是使用特殊陶土和白色陶衣,多以镂空和刻画为主,这种陶器不仅在制作技术上独特,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独具一格。进入早期青铜时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形、以灰陶和白陶制作的仿制青铜器的陶器开始流行,在一些高等级的贵族墓葬中作为随葬品发现的例子较多,在当时是可以与青铜器媲美的豪华工艺,因为这些陶器类型全是礼器,纹饰以模仿青铜器纹饰为主,比如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饕餮纹等,是陶器制作技术史上水平最高的艺术作品。
一、陶器的造型艺术
作为土与火的艺术,陶器首先以蕴含作者技能、艺术感受的造型而现世,陶土以它的可塑性与柔软再造的特性为陶器作者提供了在塑造与任意创造中获得陶器造型的机会。初创期的陶器以生活需要为主要动机,因此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造型,奠定了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生活用具形状的基础。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但作为主要生活用具的器形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的。陶器造型的结构安排都是为了满足生活中的实用需要。即使是在手工贴塑、泥条盘筑和捏塑技术阶段,人们对各类陶器造型都做得很规整,以圆形为主,讲究对称,用最简练的结构取得力量均衡。各种扳手、器耳是为了拿起来方便;而大平底、三足等则考虑到了放起来平稳;圆底是以炊煮着火面最大为出发点;小口尖底是放置与提取液体的最好造型。这些造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盛物、使用的需要,绝对不繁杂琐碎,取得了极好的实用工艺的艺术效果,而这些成型规律也完全符合造型美学原理。
纵观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早期青铜时代的陶器造型,并不仅仅停留在实用性这个最朴素的创作动机上,相反生活在淳朴、自然环境中,思想自由奔放的先民是更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在为生活奋斗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以陶器造型来表达他们的艺术感受与思想。陶质人形面具、动物形把手、动物形陶质容器等就是他们留下来的作品。
二、陶器的彩绘艺术
色彩绘画的技能在陶器产生之前的旧石器时代就被人类运用在岩画上。中国在陶器产生之初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有简单的用单彩绘画的彩陶。比如浙江义乌桥头遗址、湖西遗址和上山文化出土的距今9 000年的彩陶是中国彩陶的最早例证之一。① 而仰韶文化时期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集大成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可分为单色装饰和彩绘装饰。陶器的彩绘图案奠定了图案工艺的基本规律。陶器彩绘结构来自生活,制陶的人们把采集、耕种土地时接触到的最熟悉的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现象,比如太阳、月亮等,通过运用模仿、提炼、夸张的手法创作出来,植物形象如葫芦、瓜果、籽实、竹节、叶子、花朵等,动物形象如猪、狗、鹗、长嘴鸟、水鸟、大象、鹿、羊及独木舟、人体形象等经过提炼融入彩绘图案构图之中,来表达他们的艺术感受和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情。
为了更好地表现陶器艺术,在装饰陶器时多采用拍印、刻划、绘画、捏塑等手法进行修饰。而彩绘则是最流行的装饰手法,彩绘的原料大多是先民在他们居住环境周围寻求的一种结构松散的铁、锰结核,经粉碎后配成的彩料。目前关于彩陶使用的颜料,已有科学技术分析研究成果:洪玲玉等曾经对甘肃马家窑文化彩绘颜料进行分析,而颜料成分显示四川一带的彩陶可能是从与甘青地区的交流中得到的①;崔剑锋也对湖北一带出土彩绘陶器使用颜料的成分构成以及原材料产地等进行了研究。② 颜料产地研究是目前关于彩陶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期待更多成果的发表。用于彩绘的画笔应该是用动物毛一类的物质做成的类似毛笔的工具,由于不易保存,因而在考古发掘资料中很少有实物出土,只能进行推测。
彩陶的构图花纹以水波、植物、动物、人物等形象为主,这些素材都很贴近人们的生活,因而原始人的生活就是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的源泉。彩陶图案的种类非常丰富,可以说他们几乎把自然界中熟悉的各种现象都提炼成了图案,也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感受中悟出了符合美学原理的法则,在图案结构上体现出均衡、整齐、对称、反复、连续的绘画规则。这些彩陶构图无论是繁杂还是简约,都符合图案学有关美学的约定原理。彩绘图案既富于装饰性又很写实,表现出当时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和自然认知,也体现了人们热爱自己生活的强烈感受和对生活中大自然的熟知与经验。动物形象中多是人们捕捞、狩猎、驯养动物的场景,常见的动物有鱼、鹿、猪、狗、鹳、鹗、鸟等。这些动物是人们接触最多,也最熟悉的种属,比较容易掌握它们的习性和特性,因而更能准确地将它们的形象和神态描绘出来,还因为对这些动物的情感与熟知,在绘画时善于取舍、提炼和夸张。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庙底沟遗址的花瓣枝叶纹盆,几何变体鱼纹等都是彩陶文化的代表作品。而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盆上的彩绘装饰主要是三组人物舞蹈形象,上端口沿处有一圈带纹,盆的最大腹径处是四道平行弦纹。上下两组纹饰之间是主题纹饰,即人物舞蹈纹,每组舞蹈人物的两边是五至八道并排的弧线,在两组相反弧线纹之间各有一条斜行的柳叶形宽带纹。舞蹈人物是五个一组,向一个方向手拉手随旋律起舞,发辫顺势摆向一侧,看起来是一场比较欢快的舞蹈。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个舞蹈场面与某种宗教祭祀有关。陶器制作者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欢快的舞蹈,或者是某种宗教仪式活动,都体现了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还有一件是在河南省临汝县阎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直筒形三耳缸,陶质较粗,是二次葬瓮棺,彩绘了一幅鹳鱼石斧图。巨大的鹳鸟双目圆睁,喙上叼着一条大鱼。旁边立着一个巨型的石斧,石斧用绳索缠在木柄上,柄端手握的地方刻出菱形网格。关于它的释义有多种看法,部分考古学家认为,这幅完整的图画似乎表现的是两个战斗的氏族部落,鹳鸟和鱼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氏族部落的图腾。①以鹳鸟为图腾的部落势力强大,而石斧表示他的权势,死鱼表示鱼部落的降服。因此陶器彩绘不仅表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能反映群族之间复杂的关系等体现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内容。
三、陶器的雕塑艺术
泥土是雕塑的成型原材料,也是熟练使用泥土的制陶者表现艺术感受最好的素材。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很多陶塑艺术雕塑。比如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头像;河北北福地遗址出土的人面像;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甘肃礼县高寺头遗址出土的陶塑少女头像;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头像口部彩绘陶器;安徽蚌埠出土的陶塑人像;陕西洛南出土的女性像装饰口部的陶壶;杨官寨人面陶器;华县太平庄出土的仰韶文化鹄形陶鼎;江苏吴江梅堰遗址出土的水鸟形陶器等。② 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还出现了专门生产动物雕塑的手工业作坊,石家河文化三房湾遗址红陶杯与动物性陶塑群制作工坊③,就是这样一处专门制作陶塑的手工业作坊,估计与石家河文化时期上层社会的祭祀体系有关。它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雕塑的制作高峰。到了早期青铜时代,因为快轮修整技术的引入,使陶器制作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还在陶器造型上有所改变,仿制复杂的青铜器造型就是一个例子。
陶质雕塑模仿的动物形象以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生物形象为主,比如野猪、犬形、鸟形、人头像等。在实用性陶器的口部也多做出雕塑装饰,如将器盖盖钮塑成人头,也有将形体修长的陶瓶口沿塑成少女的头,颈细长,肩和上腹很突出,下腹修长,整体为磨光红陶。小口长颈瓶上体现男女形象,应与古代的生殖崇拜有关。红山文化在祭祀性遗址发现雕塑精美的女性形象,赤身裸体、肚腹圆鼓、乳房突出、臀部翘起,是怀孕的妇女形象,可能也是由于生殖崇拜。① 而杨官寨等遗址出土的人面雕塑还可能与当时社会的宗教祭祀活动紧密相关。特别是河北北福地遗址的人面陶塑出土于一处祭祀性遗迹内,显然具有宗教祭祀的意义。而陶猪、陶狗、鹄形等造型的陶器则以作者自身最熟悉的动物为原型,充分表现了陶器制作者的审美与艺术表现力。
四、陶器的刻划符号与记事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陶器上就发现刻划有文字形的符号,这些符号无论是文字还是一种记录方式,都表现着先民在用自己的方式以符号或者简单文字来记录生活、农事以及物物交换。它是原始先民在陶器艺术发展的同时,利用陶器为本体创造的又一件值得关注的原始文字节点,也是陶器在人类历史上承载过记录与文字图案的体现。这些刻划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刻划图画类,即刻划一幅生活场景,或者动物人物形象。比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钵上刻划的猪,形似野猪,神似家猪的特征非常形象。田螺山遗址出土的陶器有类似大象形象的刻划纹,还有稻穗和其他植物形象等的刻划纹。到了良渚文化时期,在良渚遗址群内的钟家岗遗址、卞家山遗址等均发现很多刻划细腻、画面连续、具有故事性的刻划场面,这些均属于刻划纹这一类。② 马家窑文化陶器上爬伏在稻田中蛙的形象,四肢夸张得比身躯还大,具有跃动感的表现等也属于这一类。③ 而在长江中游湖南省的汤家岗遗址、千家坪遗址还发现了在白陶器上镂空雕刻的诸如冠状神面等复杂花纹。① 第二类是刻划符号、数字、几何形状等与记事、计算、文字有关系的符号类。从仰韶文化开始就出现了刻划符号,比如半坡遗址、姜寨遗址、大汶口文化等遗址均有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湖州庄桥坟遗址就发现了240余种刻划与文字符号②,其中大部分属于第二类刻画符号或者文字。
陶器刻画文从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就特别发达,从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中游的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再到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等,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大部分地区均发现了陶器刻画文,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刻画文是利用陶器作为载体的一种用于书写和记录的形式,陶器所起的作用也许就像文本一样,是一种记录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