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少年,没有烦恼:儿童社会与情绪学习家庭指导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问题2: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都爱哭,这是为什么?

有家长咨询,她的孩子是个小女孩,今年6岁,上小学一年级。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就是爱哭。丢了东西哭,被人欺负也哭,晚上不敢睡觉会哭,甚至不知什么原因,好好的就哭起来。家长越劝她不要哭,她还越哭得厉害。一天一小哭,三天一大哭。有时在课堂上也忍不住就哭起来了。

【问题解析】

首先,不管是生气还是伤心,或者是其他情绪,它们产生的原因都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关。我们已经知道,当情绪脑产生情绪,会命令行为脑做出各种行为。哭就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本能行为。

喜、怒、哀、惧是人作为动物本能的原始情绪。一般来讲,人感到伤心难过的时候才会哭。如果孩子遇到什么事都觉得伤心,很少产生其他情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孩子好像只会伤心难过呢?有一种可能是,在强大的潜意识作用下,孩子将其他原始情绪进行了转化,把那些不能够直接表达的情绪,转化成伤心难过表达出来。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本来各种情绪,为什么要转化呢?这其实是孩子的一种本能选择。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由于缺乏言语表达的能力,孩子表达情绪的行为是自发的、无意识的。他们希望父母看见和理解自己全部的喜怒哀惧,却又说不出来。有的父母因为自身的原因,会选择性的看见孩子的情绪。比如:开心、愉悦等令人舒服的情绪,就会被看见和鼓励;但生气、愤怒等爆发性强的情绪,被认为是不好的,就很容易被忽略掉。甚至有些家长根本不允许孩子生气,特别是女孩子,他们认为女孩子不应该生气,这样显得特别粗鲁。每当孩子表达生气的情绪时,就会教育她“要矜持”。慢慢地,孩子发现只有伤心哭泣才被允许,生气、愤怒、恐惧等其他情绪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出于本能的选择,他们就会在潜意识中把生气等情绪统统转化为伤心,用哭泣的方式来表达。长此以往,哭泣就成为一种习惯,伤心难过也成为孩子唯一可以表达的情绪。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有些孩子不被允许伤心和懦弱,就转化成生气,遇到事情只会乱发脾气;有的孩子一遇到害怕就被教育“不要怕”,时间长了就真的“不怕”了,但其他时候情绪就很不稳定……情绪是一种能量,一定要得到释放。就像污水管道,如果不能保证四处畅通,情绪积压后会造成走向单一和集中爆发。而且这样经常转向,作为父母也很难识别,不容易与孩子共情,这对亲子沟通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孩子长大也难以找到让自己痛苦的真正来源,给自我觉察带来困难,成长的道路就会走得更加漫长。

因此,父母工作的重点是和孩子一起看见真实的情绪是什么,让孩子重新体验丰富的内在感受,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达真实的情绪。

对话演练

妈妈:宝贝,妈妈看到你哭得好伤心,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孩子:就是……就是同桌抢了我的铅笔……还把它弄坏了……

妈妈:是嘛,那你的大脑里是什么情绪先生跑出来了?

孩子:是伤心先生,全是伤心先生!

妈妈:妈妈知道了,你的伤心先生跑出来了,就会让你特别想流眼泪。你知道如果妈妈遇到这样的事,是什么先生会跑出来吗?

孩子:不知道。

妈妈: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我的生气先生会跑出来的。我可能就会用很严肃很大的声音告诉他:“你弄坏了我的笔,我很生气,你必须向我道歉!”

孩子:我也可以生气的,是吗?

妈妈:当然可以啦!妈妈这里还有一些情绪卡片,你猜猜遇到这样的事,其他人会不会跟我们有不一样的情绪呢?

孩子:我找找……我猜有的人可能是郁闷,也可能是无奈,或者……厌恶、沮丧、怀疑……

妈妈:嗯,都有可能!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先生跑出来,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都是特别丰富的。这些情绪卡片送给你,下次遇到什么事情,你可以先和妈妈一起找一找你的情绪是什么。

孩子:可是妈妈,要是我就是想哭怎么办呢?

妈妈:想哭就哭出来啊!妈妈都会陪着你的。等你哭好了,我们再来玩这个游戏。

孩子:那要是下次他们再来抢我的东西,我能不能也像你一样生气呢?

妈妈:可以呀!如果你生气了,就像妈妈那样坚定地直接告诉他。否则同桌看到你哭,也不知道你到底怎么了,下次有可能还会来欺负你的。

SEL方法

家长帮孩子体验多种情绪的方法:

1.看见现在的情绪。孩子遇到问题想哭是正常的,父母要允许他们先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现在的情绪。

2.和孩子交流、讨论情绪事件,让孩子理解可以有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产生。

3.运用情绪卡片,通过游戏帮孩子拓展情绪体验,丰富情绪词汇。

以上几个步骤中第一步是关键。无论孩子习惯用什么方式,在情绪来临的那一刻,先表达出来最重要。这样才能将大脑的三个部分连接起来,后面的讨论和游戏才有意义。当然,孩子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容易很快改变。家长要有耐心,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学会真实表达情绪。

问题延伸

我们希望家长也试着觉察自己内心的真实情绪。在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我现在的真实情绪是什么?因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然后再将您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告诉孩子。比如:“宝贝,妈妈看到你没有考好,心里感到特别挫败。”“宝贝,每当你玩游戏时间过长时,妈妈都感到特别焦虑。”这样的真实表达,会促进孩子更加理解父母,他们也会因为爱,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