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杜蒉扬觯 《檀弓》
《礼记》
【原文】
知悼子卒[1],未葬。平公饮酒[2],师旷、李调侍[3],鼓钟。杜蒉自外来[4],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5],酌曰[6]:“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子[6],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8]。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大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子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9],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10],又敢与知防[11],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12]。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注释】
[1]知悼子:晋国大夫荀盈。
[2]平公:晋侯。
[3]师旷:晋国乐师。李调:平公嬖臣。侍:与君饮酒。
[4]杜蒉(kuì):平公的膳宰。
[5]历阶:一步两级地登阶。
[6]酌:斟酒。
[7]曩(nǎnɡ)者:刚才。
[8]子卯:子,甲子;卯,乙卯。这两个日子是殷纣自焚、夏桀被放逐的日子,后来成为君王的忌日。
[9]疾:指过失。
[10]刀匕是共:宰夫份内之事。
[11]与:参与。知:主。防:谏争。
[12]觯(zhì):酒器,酒杯。
【译解】
晋国的大夫知悼子死了,还没有安葬,晋平公就在宫里喝酒,师旷和李调陪伴着,乐工敲击着编钟。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悠扬动听的编钟声,就问:“君侯在哪里?”寺人说:“在寝宫。”杜蒉走进寝宫,踏着阶级走上去,倒满一杯酒,说:“旷,你喝干这杯!”又倒满一杯酒,说:“调,你喝干这杯!”又倒了一杯酒,在大厅上正对着晋平公坐下去,喝干了它,走下阶级,碎步地跑出去。平公喊他,要他进来,说:“蒉呀,刚才你进来的时候,我以为你脑子里想,也许要开导我几句,所以不跟你说什么。你罚旷喝酒是什缘故?”杜蒉说:“子、卯这两天不能奏乐;知悼子的棺材还没下葬,这比子、卯两天严重得多。旷是太师,却不把这道理告诉您,所以我罚他的酒。”平公问:“你罚调又是什么缘故呢?”杜蒉说:“调是您身边的小臣,为了贪图一点喝的吃的,竟忘记您该戒惧的疾日,所以我罚他的酒。”平公又问:“你自己喝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我,是一个炊事员,不去磨快菜刀,洗干净调羹,却胆敢参与劝告国君惩前毖后的大事,所以罚自己的酒。”平公说:“我也有错误,你倒一杯酒来罚我!”杜蒉就先去洗干净手,然后端起平公的酒杯倒满了酒,高高举起献给平公。平公喝了以后,对侍从说:“如果我死了,一定不要丢掉这个酒杯!”一直到现在,晋国宫廷里举行宴会时,已经向宾客和国君敬了酒以后,还要高高举起酒杯,大家把这一仪式叫做“杜举”。
【赏析】
晋平公在大臣知悼子新丧未葬之际,偷偷地与师旷、李调饮酒作乐这是违反礼制的,杜蒉发现后,如果直接指出平公的不是,平公未必能接受。于是在罚酒三杯之后,即快步走出,引起平公的怪异;待平公主动问及,他才一一说出,平公也就爽然自失,不得不接受了。文章赞扬了杜蒉能够匡救君主失礼的过错,也赞扬了平公能够虚心纳谏,认真改过。最后解释“杜举”的由来,则赞扬了杜蒉能以一谏君主的过失,成为流传不衰的千秋佳话。
杜蒉敢于进谏,又而善于进谏。对于这种进谏的方式选择上,颇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二百多字充满了戏剧性,情节集中,而引人入胜,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
清过珙有评曰:“篑也宰夫也,不刀匕是供,而敢与知防,真奇人也。宜平公自罚,留此觯以为千秋之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