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民主不假商量
• 这是我当母亲与教学时永远挂在心上的准则:
真主意不能假商量;不是提供选择就不要用问句。
• 假的民主只会引起没有逻辑的言辞辩论,
如果孩子有更大的不满,权威也只是一时的镇压。
在小厨师们做完备餐工作、小聚在大餐桌上吃自己的午餐时,我会利用一点时间,跟他们讨论十二点半餐厅正式营业后工作分配的问题。小朋友如果不满意自己被分配到的组别,通常只要我轻轻劝告,他们都很快能转变一时的小小失望,接受我原先的安排。我的决定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考虑,虽然,我所负责的工作是主菜的热处理,比较适合体能成熟一点的大孩子,但我会更想把一两个特别需要照顾的小小孩留在身边。
一年多来,工作的分配都是一经协调就很顺利,直到前不久,有个梯次的小朋友在分配后直嚷着他想煮菜,不要做外场服务。当时,如果要坚持原来的分配,平息这小小的申诉与争取,我想也不难,但是,如果抽签可以让大家觉得更心甘情愿一些,其实也花不了几分钟。
我立刻走回柜台去拿了一张纸,折成三折,露出的一端有着八条线,线的另一头隐藏联结着工作组别的代号。一提到抽签,孩子们开心了起来,我提出约定,不管抽到什么工作,答案揭晓之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动手。想进厨房的那位小朋友深谋远虑,马上想到了万一自己的运气赶不上心愿,那该怎么办?他问我可不可以换工作。我本想说不能,又觉得有一点不近人情,所以,抽签前我告诉大家,“只有两个人刚好都很想要对方的工作时”才能换。
三折的纸翻出后,一如考试放榜永远有几家欢乐几家愁,想进厨房工作的那个小朋友一脸沮丧望向我,而我这组竟然真的分到了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这位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哥哥抽到做沙拉,而在前两个小时的准备工作中,哥哥已经跟那位一心想当主厨的小男生变成好朋友了。
我负责出面询问两位抽中主厨的小朋友愿不愿意跟外场换工作,当面得到明确的回绝后,我提醒孩子们各就各位上工了,Bitbit Café准备开门迎接用餐的客人。
就在小厨师做最后的整装、点蜡烛并准备拉开铁门时,那位很想当主厨的小朋友兴奋地跑来跟我说:“Bubu阿姨,有人要跟我换工作了!”他说的是他那位新交好友的小学一年级弟弟。我笑了,心里猜想这个小小孩应该是被“周转”了,也许,是义气的哥哥出面说项的呢!但我不能随便咬定这样的事,我请其他孩子等我一下,在烛台前找到那位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我问他:“真的愿意换吗?”他一边开打火枪燃起一盏盏蜡烛上的光,一边没有抬眼看我但沉默地点点头。唯恐我的问话会改变定案,他的哥哥和好朋友更在一旁轻轻喊着:“真的!真的!他自己愿意换的。”有那么一刻,我本想插手管到底,但马上又改变了心意。原因有两个。
我也经历过眼前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自己的小哥哥长我三岁,往上推一年一个,共有三个兄姐。小时候,我也有过不止一次退让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或机会的经验。这种被说服虽然不能说是次次自愿,但也不一定能说是大孩子威胁小小孩的结果,那些介于其间的微妙情绪,有时候大人一介入反而就复杂了。如果当时这个小小孩没有点头,我会追问下去,但他响应了。虽然他的点头与我的判断之间是有出入的,但我不能不相信。同时不信任两边,只显示我的判断有多强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事是很糟的言传身教。
另一个使我不坚持的理由是,从经验中,我知道孩子们只要一深入工作,就会爱上他们被分配的组别。我相信这个小小孩,等会儿在外场会如鱼得水,那份快乐将弥补他让出厨房工作的小小委屈。果然,后来忙完主菜,我想邀他来厨房尝尝当主厨的滋味时,他紧抓着托盘,忙得分不开身,对我的邀约丝毫不感兴趣呢!
是的!一年多的经验显示,孩子们到后来多半是对自己的工作入了迷而不愿意换工作,这成了我们供餐活动展开后的问题。
这天,一个高年级小朋友被分配到做沙拉的工作。原本说好供餐的最后几道,我们会让其他小朋友也做做看,而他得轮到厨房来做清理工作,但该交换时,孩子却不肯放手了。我当然了解他们正感受到热情,想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的欲罢不能,但主动顾及每一个孩子的机会与愿望,也是我的工作之一。
◆我知道孩子们只要一深入工作,就会爱上他们被分配的组别。
我走到沙拉台准备换人时,听到小米粉轻声问他:“你轮去洗碗好不好?”孩子闻声断然答道:“不好!”小米粉无奈地看了看我。我笑着挽起他的手臂,转身就往厨房走去,一边走一边跟他说:“对不起!Bubu阿姨的厨房里很需要你。而且,我们说好了大家得轮流工作、互相帮忙。”我领着他去做水槽的清理,因为熟悉,所以我的动作很快,他得集中心神赶上我才成,这马上激起了他对眼前工作新的挑战热情。我转移了他想留在沙拉台的留恋,在洗碗的工作中,他也能看到自己与先前相同的执着与能干。
不过,事后我仍然对这件事有深刻的检讨。我跟小米粉讨论,工作轮流是我们跟孩子的一种“约定”,而不是询问后的“商量”,所以不应该用“好不好”来作为谈话的句型。凡是问一个人“好不好”的时候,当然要接受“不好”是其中的一个选项,不能在回答者做出选择后又不准。虽然我们无心,但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真主意假商量的敷衍。
之所以有这个约定是为了公平,孩子如果彻底明白,再不愿意也无法抱怨。但是,如果问他“好不好”,又不准他选择“不好”,那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失去严谨对话的基础;大人跟孩子沟通,最怕的就是失去讨论的真正合理性。所以,这是我当母亲与教学时永远挂在心上的准则:真主意不能假商量;不是提供选择就不要用问句。假的民主只会引起没有逻辑的言辞辩论,在攻防之间,如果孩子有更大的不满,权威也只是一时的镇压,没有道理支持的要求,气势虽大却很空洞。
◆只要激起孩子对眼前工作的挑战热情,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执着与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