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三二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❶,
比兄弟为花萼❷,
比朋友为芝兰❸,
敦伦❹者,当即物穷理也;
今人称诸生曰秀才❺,
称贡生曰明经❻,
称举人曰孝廉❼,
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注释
①桥梓:《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李善注引《尚书大传》:“伯禽与康叔朝于成王,见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二子有骇色,乃问于商子曰:‘吾二子见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何也?’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名桥,南山之阴有木名梓,二子盍往观焉!’于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观之,见桥木高而仰,梓木晋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后称父子为桥梓。桥也作“乔”。
②花萼:《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华、萼和花同生一枝,且有保护花瓣的作用,故后常用花萼比喻兄弟或兄弟间和睦友爱的情谊。
③芝兰:《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芝兰:芷和兰,皆香草。
④敦伦:敦睦人伦。
⑤称诸生为秀才:诸生: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秀才,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光武帝讳改称“茂才”,元明以来用以称书生、读书人。
⑥称贡生曰明经:贡生:清代考选府、州、县生员(秀才)送到国子监(太学)学习的人。明经:本为古代科举名目,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明清时期用作对贡生的尊称。
⑦称举人曰孝廉:举人:隋、唐、宋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明清两代称乡试(省级考试)录取者。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的士人。明清两代用作对举人的称呼。
译文
古人把父子比作桥木与梓木,把兄弟比作花与萼,把朋友比作芷与兰,要让人伦和睦,应当根据事物推究其蕴含的道理;今人称诸生为秀才,称贡生为明经,称举人为孝廉,身为士人,看到这些名称要想到它的含义而修养身心。
简评
即物穷理,顾名思义,孔子教导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名正言顺,其实关系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具体到我们的现实,某些本来很好的名词被当成贬义词的时候,说明那个词指向的人或事肯定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