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略举措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为有效组织淮河流域空间开发秩序,引导人口经济集聚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有效维护生态空间,应着力构建“两区-两带-三板块”的空间开发格局(图1),打造以淮海城镇群为建设核心区的国家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综合示范区。
两区:建立伏牛-桐柏-大别山生态保育区和沂蒙山生态保育区。构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以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地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并依托林森林资源,适度发展林产品和林下资源加工等生态经济。
两带:建立沿淮河干流生态经济带。完善调节水文、行洪蓄洪、净化水质、维持湿地等生态服务功能,努力改善水质,建设生态廊道,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设立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发展生态经济。
建立南水北调沿线生态保育带。以严格保护输水水质为核心,强化水资源管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营建乔、灌草结合的护岸护坡林带,构建景观生态走廊。
三板块:建立中部平原、江淮丘陵和苏北平原城乡统筹发展板块。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工业绿色化和城镇生态化发展。在中部平原板块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在苏北平原板块建立制造业基地,在江淮丘陵板块建立产业承接基地。
建设核心区:在“两区-两带-三板块”的空间开发格局下,建立包括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盐城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阳市、亳州市、商丘市、周口市、济宁市、枣庄市、临沂市等在内的淮海城镇群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综合示范建设核心区(图2)。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延伸农业上下游产业链,推进基于农业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
图1 淮河流域“两区-两带-三板块”的空间开发格局
图2 淮海城镇群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综合示范建设核心区
2.推进“四化”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淮河流域的首要任务。要开展大规模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进一步提高淮河流域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采取鼓励政策支持淮河流域发展畜禽养殖业,将其培育为农业的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林业和林产品加工业。
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是推进淮河流域工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延伸农业上下游产业链,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努力提升能源原材料工业的绿色化水平,大力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鼓励发展汽车和农业机械等加工业,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幅度降低工业污染排放量,协调工业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淮河流域在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作用,积极发展以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城镇是淮河流域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要以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提高中小城镇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3.提高发展基础能力
持续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环境保育生态,依然是淮河流域的急迫任务。要继续加强城镇和工业污染防治基础能力建设,设定更加严格的流域产业准入环境标准以及污染物排放标准;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支持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与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农药,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开展大规模塌陷区综合整治与利用,继续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保育流域生态系统。
进一步提高流域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是保障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针对抵御旱涝灾害的薄弱环节,加快实施一系列基础性的水利工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积极研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淮河流域中游缺水地区(尤其是皖北地区)支持的有效途径。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是提高淮河流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重点是进一步加强东西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流域内城镇间人流、物流的通畅性,优化发展条件、引导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后劲。积极推进沿淮公路、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内河航运等级,发挥水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提升文化教育水平
在推进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弘扬具有流域特色的文化,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是提升流域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淮河文化底蕴深厚、南北过渡、兼容并包、丰富多彩,具有突出的交融性、多元性特色。要以继承和发展淮河文化为方向,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流域发展软实力。
淮河流域人口密集,但受教育水平偏低,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淮河流域要继承崇尚教育的历史传承,发扬新四军在战争时期兴办江淮大学,通过教育提高人员素质的光荣传统,兴建淮海大学或扶持中国矿业大学成为区域的高等教育中心及孵化器,并在若干次中心城市兴办一批职业教育学院,在中小城镇建立一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流域发展和人力资源输出创造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