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战略
一、企业领域战略12345
图1-1企业领域战略12345要素
1.领域:是指企业经营的行业范围,“我们企业是干什么的?”。
2.领域战略是指企业的行业范围选择战略,是单一行业的专业化战略还是多行业组合的多元化战略。简单地说就是专业化与多元化问题。
3.专业化与多元化实质就是“企业为谁提供什么服务?”的问题。如果再细说就是“企业,何时,何地,为谁,提供何种服务?”
4.有关专业化与多元化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说专业化是“坟墓”,有人说多元化是“陷阱”,实际上专业化、多元化都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的问题,关键是是否适合您自己的问题。因为专业化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有之,多元化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有之,关键是要从四方面考虑专业化与多元化哪一个更适合于您自己的问题,这便是企业领域战略选择四原则:客户导向原则、产业引力原则、企业发展原则、能力专长原则。具体见表1-1企业领域战略选择四原则。
5.根据企业的实证研究,企业的领域战略选择一般遵循五种顺序选择发展:
在企业初创期受规模、实力、经验、能力等影响一般都采用单一化战略,包括单一化的产品,单一化的行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单一化已经满足不了企业需求便开始向一体化战略发展,包括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当企业一体化发展还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欲望时,企业一般进入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充分发挥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在企业相关多元化之后,企业为追求更大发展可能进入无关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无关多元化发展能成功的企业多数都是大型、超大型企业,并且是管理强化的企业;有不少中小企业过早进入多元化,失败的几率就比较大,当然也有不少大型企业多元化失败的案例;多元化失败之后多数企业又开始了归核化,即回归专业化,回归到核心能力上。当然,这只是企业领域战略的一般演进规律,并不表明企业都按此顺序发展。
企业领域选择四原则:“我们为谁提供什么服务?”
表1-1索荣公司企业领域战略四原则
二、国际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1.农业化:农业化主要是以土地为主要财富,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农业化、农业社会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在农业社会创造出辉煌的文明古国要么早已不存在,要么是第三世界的弱国穷国,如埃及、印度、中国。
2.工业化: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19世纪蒸汽机的发明,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序幕。英国、美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的变革;德国、法国、日本也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有200多年历史。工业革命的结果使农业不再占优势地位,工业和贸易及交通运输业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工业化使国际产业结构发生了第一次巨大变化,国际发达国家告别了小农经济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化最大的结果是带来了东西差距: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迅速成为强国富国;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成为弱国穷国。“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强国富国迅速开始了殖民化的道路,开始对弱国穷国的剥削和压榨。
3.信息化:信息化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飞跃。信息化是生产特征转换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走势表现为,由物质生产为主向知识生产为主转换,由相对低效益的农业、工业向相对高效益的知识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演进。信息化就是把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各行各业现代化。信息化就是为工业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信息化以二战时计算机的开发应用为开端,随着计算机技术、光通信技术、因特网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还有软件技术,这几个方面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在经济、社会、思维以及生活方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西方国家明显在这一轮竞争潮流中又占优势,发达国家都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的。他们是在完全工业化的基础上的内在需求延伸走向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刻交融更进一步地推动了西方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西方国家改变以原料为基础的传统工业结构,进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信息化产业结构。IBM、惠普、微软、英特尔、雅虎、亚马逊等是其典型代表。
4.中国的三化产业道路
我认为中国目前关键在于三化产业道路:信息化、工业化、农业化。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但同时需要尽早转型农业化,因为中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如何把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转型化是中国产业提升的关键。一方面农业是基础,全国农业化问题不能解决,就谈不上中国工业化;另一方面农村、农民是工业化的最大市场、消费者;再一方面不解决农村、农民、农业化问题就达不到中国的小康目标。
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发展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信息化、工业化、农业化之间的关系,以信息化为龙头,以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化为基础,做到龙头、龙身、龙尾的血肉相联,从而腾飞中华巨龙!
三、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升级与转换
1.中国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生活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到1982年,为矫正重工业倾斜发展战略导致的轻、重工业结构失衡问题,轻纺工业被放在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轻工业比重在短短几年从43%上升到50%。在居民消费需求迅速扩张的推动下,消费品工业经历了一个“补课型”的快速扩张时期,并较快地完成了工业化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以重化工原材料为主的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中后期,轻、重工业保持基本平衡的发展态势。消费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就需要各种消费品工业原料、燃料的供给,因此,以重化工原材料供给为主的供给工业迅速跟进发展。但我国消费品工业是依靠进口设备、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发展起来的,缺少国内基础工业、特别是装备工业的广泛支持,缺少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以家用电器为核心的机电工业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从1992年及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逐步增加,拉动了以家用电器为核心的机电工业迅速发展。工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矛盾也开始由资源供给,转到工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方面。
以海尔、海信、澳柯玛、小天鹅、科龙、新飞、长虹、春兰、康佳、创维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的大型规模化企业。
第四阶段,以重工业及基础设施为中心的基础产业发展阶段
在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瓶颈制约下,在亚洲金融危机,在扩大内需等综合因素推动起来的基础建设投资拉动了基础工业的发展,公路、铁路、电力、城市建设等大规模的基础投资。我国工业结构重新出现较明显的重工业化趋势,到1998年,重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已达到60%。石化行业的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汽车行业的一汽、上汽、东风等迅速发展。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城镇化的进程,房地产业、建材工业迅速发展,据《福布斯》中国百富榜显示2002年中国首富排行榜100人中,竟有47个民营企业家涉足房地产业,几乎达一半之多。
第五阶段,信息化、高科技行业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鼓励的行业
十六大提出:我国未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最终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美国的IBM、惠普、微软、英特尔,中国的联想、方正、同方、华为、中兴、亚信、联通、网通、中国移动、用友、金山、新浪、搜狐都是信息产业的代表企业。
有人认为中国十大潜力行业是信息行业、高科技行业、基础产业、汽车行业、生物工程、房地产行业、新能源新材料、金融行业、物流行业、媒体行业等。
2.“煤油灯企业”的故事您会不会重演
人们最爱举的例子是“煤油灯企业现象”。煤油灯曾经是人类的主要照明器具。但随着电灯的普及,煤油灯作为照明器具从人类生活中消失了。曾经以生产煤油灯为安身立命基业的企业,也消失了,这就是技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础消失了。人类社会的需求结构与消费结构,是我们企业生存的终极原因。我们回头看看中国二十几年来的产业演进史,会发现“煤油灯企业现象”是如此惊人地普遍。当彩电成为消费主流时,会有一批新企业一窝蜂崛起,而一批曾经红火兴旺的黑白电视机制造企业慢慢地死去。一批新的光碟影音播出设备企业的崛起,必然伴随着磁带影音播出设备企业的大面积死亡。企业主动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永续经营的似乎不多。中国很少像通用电气、飞利普、西门子这样的始终站在产业前沿、长盛不衰的百年企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企业的战略缺失,缺乏主动实现产业升级的战略能力。“煤油灯企业现象”并不是一个已经结束的故事。
四、500强行业分布状况
1.世界500强行业分布
世界500强企业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与储蓄银行、炼油业、电子电气设备、食品店与药店、机动车辆与零部件、电讯、贸易、公用设施(天然气与电力)、人寿与健康保险、一般商品等行业。从企业个数来看,世界500强企业共分布于46个行业,1994年到2000年上述十个行业排在前十一名,共有270家企业左右,不过总体上趋于减少。企业数趋于减少的行业有电子电气设备、贸易、人寿与健康保险、(股份)财产与意外业、化学品、金属业等,企业数趋于增多的行业有制药业、专业零售商、能源业等,多数行业的企业数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信息产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表现突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主要表现就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这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也可以看出。金融业、通讯业、电子和电气设备业、计算机和办公设备业、保险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的企业获利能力大幅度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1994年获利近115O亿美元,占同年世界500强企业总利润的40.8%,2000年共获利近3000亿美元,占同年世界500强企业总利润的45%左右,比1994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比1994年增长1.6倍,比同期世界500强企业利润增长(1.4倍)要快。
主要获利行业是商业银行与储蓄银行、炼油业、电讯、电子电气设备、制药、多种经营财务公司、机动车辆与零部件、(股份)财产与意外业、人寿与健康保险、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能源、证券、公用设施(天然气与电力)、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食品店与药店、烟草、一般商品、化学品等。这些行业一直保持较高的份额,排在前列,总计获利由1994年的2269.7亿美元上升到5643.2亿美元,占世界500强总利润的75%到85%,具有重要的地位。
传统行业两极分化,传统行业中部分行业获利能力仍较强,如炼油业、制药业、机动车辆与零部件、食品店与药店、烟草业等,有些行业如化工、食品业、出版与印刷业、橡胶与塑料制品业等则获利能力大幅下降,排除2000年油价上涨因素,能源、采矿与原油生产业的获利能力也不好。可以预计,未来的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相比,效益差距将明显拉大。由于人工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下跌以及需求减少,传统行业利润额继续下降,从而导致传统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减弱,排名继续下滑。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制药、金融业、科研与摄影和控制设备业、烟草业、香皂与化妆品、食品服务业、炼油业、证券、电讯业、电子电气设备业等销售利润率保持较高水平,且趋于上升。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制药业的销售利润率保持在15%以上,金融业、科研与摄影和控制设备业、烟草业基本保持在10%左右,香皂与化妆品、食品服务业、饮料等也在9%左右,这些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很高。化学品、林产品与纸制品、能源、保险业、专业零售商、食品、公用设施(天然气与电力)、出版与印刷、航空与航天、机动车辆与零部件等的销售利润率一直较低。从趋势来看,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制药、金融业、科研与摄影和控制设备业、烟草业、香皂与化妆品、食品服务业、炼油业、保险业、电讯业、电子电气设备业等趋于上升。
表1-25年来利润率增长最快的行业
表1-3最佳投资行业(10年股东总回报)
2.中国500强行业分布
2002年中国500强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是重要力量。500强企业中,第二产业的企业占72.8%,第三产业占2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金属业的企业最多;石油、天然气开采与石化业、金融业的收入比重超过了10%;石油、天然气开采与石化业、邮电通信业和金融业等垄断行业企业盈利能力最强;第三产业企业的资产占绝大部分,金融业企业资产所占比重达到63.1%;各类批发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周转率最高。从实现利润上看,第一产业只有0.43%,第二产业63.33%,第三产业35.76%,差距极为明显。
从各行业来看,2004中国企业500强分布在33个行业。按企业个数排行,黑色金属冶炼及制品加工业排在前列,前10名的行业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制品加工业(53家,占500强的10.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0家,占企业500强的8%)、土木工程建筑业(36家,占企业500强的7.2%)、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业(31家占企业500强的6.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8家,占企业500强的5.6%)、交通运输及辅助业和煤炭采选业及工农业设备(23家,占企业500强的4.6%)、进出口贸易和其他零售批发业(20家,占企业500强的4%)。与20仍年中国企业500强相比,除排在第一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制品加工业无大的变化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入500强的企业数有所减少,其余行业进入500强的企业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