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神農氏沒」,是說神農氏去世後。
「黃帝、堯、舜氏作」,黃帝、堯帝、舜帝三個君主相繼興起。在此連帶提及三個君主,意指三個君主相繼完成下面所說的那些事物,也說明了那些事物確實發明的日子未必能確定,只能說是在這個階段內完成,但更重要的是表達了繼承發展的意思。
「通其變」,「變」是事情發展至極為長久之後,便一定會有問題而需要改變;但「變」並非無條件地任意要變就變,而是需要懂得「變之道」,然後才能令「變」順利成功。現在就是說懂得「變之道」,令到事情發展到窮而能暢通走出一條新路。因為從神農氏到黃帝、堯、舜,經過了一段悠長的時間。而漁獵、農牧、甚至傳統的原始商業等制度,經過漫長的發展,已經停滯不前,因此需要有所改變。注意:如果前此並不存在,而由人創作出來,固然偉大;但在已經有了的基礎上,改良它,可以說與原創同樣偉大。在此著重講出了黃帝、堯、舜等在繼承、改良、發展方面的偉大。改良更加需要根據原理,因此易學的通變原理便成為改良背後的哲學根據,這個哲學留待下文才說明。「通其變」是說能夠通曉並掌握變的原則和方法,去推動事物的變化。
「使民不倦」,「使民」是致使一般的老百姓;「倦」是疲倦,引申意思是厭倦、討厭、拒絕接受。整句意思是民眾接受了此種改變,沒有疲倦、討厭的感覺,反而欣然地接受這種改變。
「神而化之」,在《繫辭上傳》已說過,「神」指宇宙天地的變化規律。宇宙天地變化的規律即是「自然」,「自然」即是合乎規律。所以「神」的意思是順著人類需要改革的最高規律原則去做。「化」是無形中感化人,不用逼迫而讓人自願跟著去改變,「教」則是強迫的。這裡用「化」字,指暗中令人民在不知不覺間受到影響,不需施行嚴刑峻法,自動樂意追隨去做,這便是「神而化之」。注意:這個解釋只適用於此句句子,別處不作此解。整句意思即是:順著「自然之理」,發展「自然合理的制度」,因而民眾樂於接受。
「使民宜之」是令到人民自己認為適宜,因為適宜的才會去做,認為不適宜的便不會去做,在上的君主進行改革時,一定要令在下的人民覺得有需要,認為改革適合他們,那樣他們便會樂意接受、樂意去實行。所以「使民宜之」這句子很重要,說明改革要根據這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