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判斷三分法
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每天都要作出不同的判斷,這些判斷大致可分為「概念判斷」、「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三大類,不過這並不表示所有判斷都可嚴格區分為這三種,有些可能處於其中兩者之間。雖然這三種判斷都具有認知意義,即有「真假」可言,但判定其「真假」的方法並不相同。
「概念判斷」是否為「真」,單憑分析其概念的意思就足夠,例如「阿媽是女人」這句話當然是「真」的,並不需要通過檢查阿媽的性別來判定。這句話的「真」並不在於對「經驗世界」作出正確的描述,而是由字詞的意義或用法所決定:「女人」正是「阿媽」這個概念的其中一個「必要條件」。
與「概念判斷」相反,「事實判斷」是對「經驗世界」作出特定描述,因此其「真假」要訴諸經驗的考察,例如「地球環繞太陽而旋轉」是「真」的,因為科學家憑藉觀察已證實地球的確是環繞太陽而旋轉。
「價值判斷」與「概念判斷」不同,不能單憑分析概念的意思,便能判定其「真假」。「價值判斷」亦有異於「事實判斷」,不是訴諸經驗的考察。我們需要提出理由來證明「價值判斷」的「真假」,例如「墮胎是不道德的」這個論點,便是道德價值的判斷,可用「墮胎即殺人,殺人是不道德」的理由來支持。
混淆「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會帶來思考混亂,例如很多人會將「人有人權」這個「價值判斷」誤以為是「事實判斷」,其實「人有人權」的真正意思是「人應該有人權」,沒有任何經驗證據可以支持或否定這判斷,我們必須提出理由來證明其真假。
混淆「概念判斷」和「事實判斷」亦一樣會為思考帶來混亂,這點會在「語害批判」一節中詳細討論。
「阿媽是女人」與概念判斷
或許有朝一日,同性戀家庭會越來越多,當他們的人數佔了社會相當的比例時,「阿媽是女人」就不再是「概念判斷」了,因為「阿媽」不再必定含有「女性」的意思。
字詞的意義會隨社會發展而改變,想想現在的「馬路」並不是給馬行走的,為甚麼會叫做「馬路」呢?
與判斷一樣,問題大致也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概念問題」、「事實問題」和「價值問題」。問題經過這樣分類後,我們就會易於回答,因為我們知道應該用甚麼方法來回答。例如「甚麼是藝術?」便是「概念問題」,我們可通過分析有關的概念來回答;「是否所有繪畫都是抽象的?」則是「事實問題」,我們可通過經驗考察來回答;「達文西的《蒙羅麗莎》是否為偉大的作品?」卻是「價值問題」,我們需要提出理由來回答。只要我們面對不同種類的問題時,自覺地作出相應的判斷,我們的思考能力將大大提升。
對應不同「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