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师临床工作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脊柱及骨盆

脊柱是全身骨骼的支柱,解剖学结构是由多节形态各异的椎体和关节结构连接而成,具有多生理曲度,多神经平段的特点。
脊柱承担着负重、运动和平衡的重要生理功能。脊柱X线摄影注重各类骨病、肿瘤、先天性或后天性脊柱畸性、损伤、感染、活动功能改变等。应根据医嘱要求和病变特点进行多种体位的组合摄影(表1-33)。
表1-33 脊柱X线摄影体位常规组合
脊柱X线摄影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包括:
1. 通常采用分节段的正侧位组合摄影,若需要观察椎间关节/椎间孔等结构,例如:疑似颈椎病常规组合模式为正、侧、左右斜位。
2. 依据临床诊治需求和康复疗效的观察,需要在正、侧位基础上组合某种与关节动度相关的运动功能检查。例如:观察颈椎活动功能状态的组合体位是正、侧位,前曲、后仰功能位;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复查加摄正位的左、右侧曲位。
3. 在手术室/床旁环境,检查目的多为针对特定骨结构显示和临床诊治的需求,可能需要现场与医嘱医师共同设计摄影体位。因为检查空间受限,移动X线设备功率/功能不足和患者不能正常摆位等诸多因素影响,影像能基本满足临床需求即可。
4. 脊柱X线摄影基本有站立位和仰卧位两种模式。站立位和仰卧位因地球引力作用,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和椎间隙表现为受力和非受力状态。可根据设备和临床需求进行选择。
5. 脊柱由多结构椎体构成,生理弯曲度改变在影像学诊断中是重要指标。因此,正位摄影力求椎体不变形并显示出椎体间隙。侧位摄影时,不要刻意纠正脊柱生理性/病理性弯曲。
6. 相邻的椎体在形态上很相近,椎体和附件结构本身具有对称性特点。因此,在摄影时必须考虑到摄影范围,在影像上有可靠的解剖结构定位标志。
7. 某些较危险检查项目,例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实施“脊柱动度测定”,应与临床科室建立单病种互动联系,依据“专科共识”执行。专科X线检查协议包括建立符合临床要求的专病摄影方法和出具结构性诊断报告。
骨盆是由髋骨与骶尾骨构成的坚固的骨环,骶髂关节与耻骨联合为微动关节,共同起传递重量,支持脊柱,保护盆腔的作用。骨盆X线摄影着重观察外伤,各类骨病、肿瘤、感染、先天性或后天性畸性,活动功能改变等。应根据医嘱要求和病变体征选择多种摄影体位组合(表1-34)。
骨盆X线摄影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包括:
1. 骨盆是由多块骨骼和关节构成的整体,常规采用前后正位,从整体上显示骨盆基本情况,判定病变部位。
表1-34 骨盆X线摄影体位常规组合
2. 根据受检者病情和病变部位,骨盆检查也常组合某种特殊检查体位,进行重点骨结构的观察。①疑似髂骨破坏采用骨盆前后正位和髂骨翼45°斜位;②暴力性外伤后可能导致骨盆多处骨折,骨盆环不稳定,采用前后正位,骨盆入口位和出口位;③疑似髋骨、髋臼骨折采用前后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组合检查。
3. 骨盆外伤往往累及腰骶部、髋关节、股骨头颈部。在X线摄影时,应结合临床查体的结果,了解本次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的兴趣区所在,以及获得的影像对诊治的价值等。在技术上,应将腰骶部、髋关节和股骨上段作为骨盆区域检查的一部分来进行综合考虑,在体位设计时防止出现遗漏。
4. 骨盆摄影性腺包括在检查区域内,不能进行有效的辐射防护。在检查前给予必要的公示和告知。
脊柱与骨盆X线检查技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