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审计的产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起源于官厅,时称官厅审计,即政府审计,随后逐渐走向民间和内部,即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在我国,审计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就出现了有文字记载的审计活动。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 西周初步形成阶段
《周礼》记载,我国西周国家财计机构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地宦大司徒系统,掌管财政收入;二是天宦冢宰系统,掌管财政支出。天宦所属中大夫司会为主宦之长,主天下之大计。同时,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设有“宰夫”一职,负责审查“财用之出入”。宰夫一职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
2. 秦汉时期确立阶段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时期逐渐形成了全国审计机构与监察机构相结合、经济法制与审计监督制度相统一的审计模式。②“上计”制度日趋完善。所谓“上计”,就是皇帝亲自参加听取和审核各级地方官吏的财政会计报告,以决定赏罚的制度。这种制度始于西周,至秦汉时期日趋完善。③ 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御史制度是秦汉时期审计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御史大夫领掌着监督审计大权,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不仅行使政治、军事监察之权,还行使经济监督之权。
3. 隋唐宋日臻健全阶段
隋唐宋时期是我国审计的兴盛时期。隋朝开创一代新制,设置比部,隶属于刑部,掌管国家财计监督。唐朝改设三省六部,比部仍隶属刑部,它独立于财计部门,专司官府亏损审计监督工作。比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独立审计机构的产生,审计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北宋元丰年间,政府在“太府寺”内设“审计司”,后改为“审计院”,这是我国首次出现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审计机构。从此,“审计”一词成为财政监督的专用名词,对中外会计报表审计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
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审计的停滞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封建社会走向衰败,取消比部,审计监督制度发展缓慢。
5. 民国不断演进阶段
民国时期,审计得到进一步发展。1912年,国务院下设审计处,于1914年改为审计院,并颁布了《审计法》。1920年,南京的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隶属于监察部的1918年颁布的《会计师暂行章程》,成为我国最早的注册会计师法规审计部。1921年,上海成立会计师事务所。20世纪30年代之后,在一些大城市也相继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审计得到发展;同时,在一些管理部门和企业也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引入审计人员编制。
视野拓展
民国时期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1918年6月,谢霖上书北洋政府,要求推行注册会计师制度。同年9月,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年批准谢霖为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正则会计师事务所”,这成为我国民间审计的起源。此后,潘序伦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改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奚玉书创办了“公信会计师事务所”、徐永祚创办了“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这几家被誉为民国时期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谢霖(1885-1969),字霖甫,江苏常州人。我国会计界先驱,知名会计学者,我国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第一位注册会计师……
潘序伦(1893-1985),宜兴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
奚玉书(1902-1982),字毓麟,上海人,1936年组建公信会计师事务所。先后参与了《会计师服务细则》的制订以及《全国会计师协会章程》《会计师公费标准》的修订……
徐永祚(1893-1961),又名玉书,浙江海宁人。先后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和上海神州大学经济科(1915年)。毕业后在天津中国银行担任练习生。曾任上海《银行周报》编辑、主编……
6. 新中国振兴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税监督和货币管理,是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进行的。1982年修改的《宪法》中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设立了审计署;随后,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也设置了地方审计机关。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88年11月3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与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为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提供了法律保障。1997年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00年2月、8月和2001年8月审计署以第1号、第2号和第3号令的形式发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若干通用审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这一切表明,我国国家审计正在朝着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阔步前进。
视野拓展
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早在距今3 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国便出现了带有审计职能的官职——宰夫,这是国家审计的萌芽……
请进一步阅读《我国政府审计简史》。
1980年,我国恢复和重建了注册会计师制度,财政部颁发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该所成为新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1988年年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1991年恢复了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199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4年1月1日起实施)。我国社会审计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我国于1984年在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成立了审计机构,进行内部审计监督。1985年,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1995年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在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内部审计也蓬勃发展起来。
二、西方审计的起源和演进
在西方国家,审计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审计的产生也早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一)西方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据考证,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罗马、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已有官厅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以“听证”(audit)方式,对掌管国家财物和赋税的官吏进行审查和考核,这成为具有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工作,也是西方国家政府审计的最早形式。
资本主义时期,审计得到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大多在议会下设有专门的政府审计机构,由议会或国会授权,对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根据议会、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议会(国会)、内阁(总统)和法院掌管的模式,其国家审计机构设置形成了三大流行模式:英美派的立法模式、北欧派的行政模式、法德派的司法模式。
视野拓展
为了为进一步了解内部审计产生发展的情况,推荐读者扫描二维码阅读《中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二)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内部审计是随着国家审计的发展而产生的。内部审计的雏形主要表现为西欧中世纪出现的庄园审计、寺院审计、城市审计等,其现代形式主要有管理审计、经营审计、业务审计等。
(三)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的民间审计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产生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的资本市场。
1.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16世纪末期,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商品贸易得到了发展,出现了为筹集大量资金进行贸易活动的合伙经营方式,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这需要经营管理者对此进行监督,于是,所有者便聘请会计工作者来承担这项工作。1582年,威尼斯会计协会成立。
2.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
1721年的“南海公司”破产案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催化剂”,它促成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Charles Snell)受聘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以“会计师”名义提出了“查账报告书”,后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受聘对股份公司进行审计的会计师。1844年颁布的《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监察人,负责审查公司账目。1845年修订的《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可以聘请执业会计师协助办理此项业务。这一规定无疑对发展民间审计起了推动作用。1853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职业会计师的专业团体。1862年,《公司法》确定注册会计师为法定的破产清算人,从而奠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定地位;1979年,《公司法》要求银行接受特许会计师的独立审计;1985年,《公司法》要求全部有限公司年度会计报告必须经过审计师的审查。英国民间审计没有成套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只是根据查错揭弊的目的,对大量的账簿记录进行逐笔审查,即详细审计(弊端审计)。在英国民间审计中,审计师的法律地位得到法律确认,审计报告使用人为企业股东。
3.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与完善——美国的资本市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民间审计得到了迅猛发展。1887年,美国会计师公会成立,1916年,该公会改组为美国会计师协会,后来发展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AICPA),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审计专业团体。
1896年,美国通过了《注册会计师法案》,标志着经济立法的开端;1917年,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编制了《关于资产负债表的备忘录》,从而开创了资产负债表审计(信用审计)的时代。资产负债表审计的特征为: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审计的目的是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审计方法由详细审计逐步转向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除股东外,扩大到债权人。
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和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标志着法定审计的出台,使美国审计进入会计报表审计(公正性审计)时代。会计报表审计的特征为:审计对象为企业全部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审计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以确定其可信性;审计范围扩大到测试相关内部控制,并广泛采用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扩大到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及潜在投资者;审计准则开始拟订;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广泛推行。
20世纪40年代以后,进入经营管理审计阶段。这一阶段管理审计日益重要,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出现,并演变成对国际经济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国际四大”,即普华永道、安永国际、毕马威国际、德勤。经营管理审计阶段的主要特点为:审计业务国际化、多样化和复杂化,注册会计师业务扩大到代理纳税、代理记账、参与可行性研究等业务;审计技术方法体系不断完善,抽样方法、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广泛应用;审计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
温馨提示
民间审计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经历了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和经营管理审计四个阶段,后三个阶段的实质是抽样审计。详细审计产生于英国,又称英式审计,抽样审计产生于美国,也称美式审计。世界上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是查尔斯·斯耐尔(Charles Snell),第一个职业会计师的专业团体是“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目前最大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审计不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偶然出现的现象,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当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对其所拥有的财产物资无法直接进行经营管理时,只得授权给若干部门或委托他人进行管理。在这一阶段,一方面,所有者需要第三者进行检查与监督被授权者或被委托者是否忠实而有效地履行责任;另一方面,授权管理或委托管理出现后,尽管被授权者或接受委托者变成“内行”,但在实施管理中也仍然容易出现差错且自身不易察觉,这在客观上也需要第三者来指出错弊、改进管理。适应这种经济关系的客观需要就产生了审计。
近代企业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投资者不直接从事经营管理活动,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审计的存在可以降低代理成本与监督成本、协调冲突、防范道德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率,因而也产生了以民间审计为代表的现代审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中型企业甚至巨型集团的出现,股东越多、越分散,审计在降低相关成本中的作用越明显。因此,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所形成的委托代理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