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宋初对党项的征讨与妥协

一、党项的臣服与献地

唐末,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参与征讨黄巢起义有功,赐姓李,封夏国公,授定难军(治夏州)节度使,辖夏、宥(皆在今陕西横山、靖边境内)、绥(今陕西绥德)、银(今陕西榆林境内)四州,成为西北的割据政权,思恭后裔遂世有其地。唐亡后,对五代政权均表示臣服,后汉时静州(今陕西米脂境内)又归属定难军,党项李氏遂有五州之地。

宋朝建立,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也表示臣服,并为避宋太祖父赵弘殷讳,改名李彝兴。建隆元年(960年),北汉侵宋,宋太祖诏令诸藩镇会兵抗击,李彝兴派兵进援麟州(今陕西神木境内)。建隆三年,李彝兴又进贡马匹,宋太祖也遣使赐予玉带。乾德五年(967年),李彝兴死,宋追封为夏王。其后,李氏子孙承袭者,也都受宋任为定难军节度使。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攻灭北汉时,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还曾派兵助攻北汉。宋和定难军李氏一直保持着君臣关系,近似于“献地”前的泉、漳割据政权陈洪进与宋的关系。

不久,李继筠死,弟李继捧承袭,依例先任定难军节度留后,引发了李氏家族内部的矛盾。太平兴国七年五月初,绥州刺史、李继捧的叔父李克文上表称:“继捧不当承袭。”(1)并请宋遣使至夏州,谕令李继捧入朝。宋太宗即以李克文为权知夏州事,而另派尹宪为同知夏州事,想乘机控制夏州地区。

同月中旬,定难军留后李继捧到京朝见宋太宗。夏州李氏“自上世以来,未尝亲觐者”,这次李继捧率家族入朝,宋太宗非常高兴。而李继捧自“陈其诸父、昆弟多相怨”,并表示愿留京城,“遂献”夏州地区。宋太宗将之视作泉、漳陈洪进之后的又一次“献地”(2),授李继捧为彰德军(治相州,今河南安阳)节度使,但并不赴任,只是奉朝请。并遣使前往夏州护送其五服以内的亲族来京,以期彻底消除李氏在夏、银地区的势力。十一月,李克文来朝后,授澧州刺史,仍权知夏州事;李克宪为单州(今山东单县)刺史,来京的十二人都授以官职。

二、宋对党项的征讨与妥协

当李继捧家族内迁并改任新职之际,其族弟银州蕃落使李继迁,时年十七岁,不甘内迁丧地,伪称出葬乳母,率数十人,北奔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淖尔)。后虽也进贡马匹,但不奉宋诏,意在继续割据夏州地区,势力日益强大。宋廷遂以尹宪为夏州知州,改升李克文为博州(今山东聊城)防御使,李继捧出任崇信军(治随州,今湖北随州)节度使,李克宪为道州(今湖南道县)防御使,并皆赴本任,而另派通判,实际掌权。

雍熙元年(984年)五月,夏州知州尹宪侦知李继迁正率族属部落在地斤泽,于是派都巡检使曹光实率精骑乘夜发兵奔袭地斤泽,杀数百人,烧帐四百余,擒获李继迁的母、妻以及羊马、器械等以万计。但是,李继迁只身逃逸,西北战事从此而起。

雍熙二年二月,李继迁已重新集聚部族,并向曹光实伪降。曹“光实信之,且欲专其功,不与人谋”(3)。而李继迁则预先设伏兵于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当曹光实率数百骑前往受降时,伏兵突发,曹光实战死。李继迁遂占有银州。四月,宋将李继隆、袁继忠、田仁朗等率军数千出击,李继迁大败后退出银州。

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6年),李继迁决定投靠辽朝,以取得辽朝的任命,建立在西北各部族中的威信。这年二月,辽圣宗任命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4),李继迁得到了从宋朝得不到的官职,从此开始倚辽抗宋。

面对西北地区日益严峻的形势,端拱元年(988年)五月,宋太宗采纳赵普的建议,重新任命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允许仍割据夏、银地区,并赐姓名为赵保忠(为便于行文,仍称李继捧),以期收抚李继迁,且与辽争夺对党项李氏集团的控制。

李继捧到夏州后,向宋太宗申奏李继迁愿意归顺,宋即授李继迁为银州刺史。然而李继迁实无心降宋,且宋朝所授官职也远低于辽朝。辽朝又于次年三月以宗室女封为公主出嫁李继迁,进一步拉拢他。

淳化元年(990年),李继迁与李继捧作战,李继迁战败,中箭而逃。李继捧请朝廷出兵征讨李继迁,宋太宗即任命翟守素率军前往夏州以备进讨。李继迁则于十二月对辽伪称已攻下宋的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府州(今陕西府谷)等地,辽朝即封李继迁为夏国王。

淳化二年,翟守素率军到达夏州,李继迁又假意归附,宋太宗即于七月间赐他姓名为赵保吉(为便于行文,仍称李继迁),升为银州观察使,并授其子德明为管内蕃落使。李继迁并不真心归顺,反与李继捧勾结,进攻灵州(今宁夏灵武)。十月间,李继捧在李继迁的勾引下,也臣服于辽,辽封李继捧为西平王。

淳化五年(994年)初,“时夏州赵保忠(李继捧)与继迁连谋,朝廷患之”,宋太宗派李继隆为河西行营都部署,率大军进讨。李继捧即先携母、妻等家人及吏卒出居城外,并请求罢兵。宋太宗即命李继隆攻李继捧。李继捧向李继迁通告宋军进攻的消息,李继迁却夜袭李继捧。李继捧逃回夏州城中,为部属赵光嗣幽禁,赵迎李继隆进入夏州,李继迁则已率部逃走。李继隆在奉诏隳毁夏州城,移其民于他州后,押送李继捧回京并退兵。七月,李继迁又献马并表示归顺,宋太宗也遣使招抚。

至道元年(995年),李继迁派谋主张浦进京,意在取代李继捧继任定难军节度使以割据西北。但宋太宗欲使其远离银、夏地区,授他保大军(治鄜州,今陕西富县)节度使,并任张浦为郑州(今河南郑州)团练使而留在京城,实是将其扣留以剪除李继迁的羽翼。李继迁于是拒绝接受诏命并继续与宋为敌,进攻清远军(今宁夏同心东北),为宋将张延击退后,又围攻灵州。

至道二年初,宋派白守荣、马绍忠率军护送四十万石粮食前往灵州,并命灵州知州田绍斌率军迎援,但因白守荣延后一日才到,致被李继迁率部包围。白守荣不听田绍斌提出结阵徐徐前进的意见,率军出战以邀功,却为李继迁击败,运粮役夫弃车而逃,大量粮草为李继迁所夺。四月,宋太宗任命李继隆为兵马都部署率军进讨;七月,又派王超为都部署率军随后前往征讨。李继隆军行十余日不见李继迁军,遂退兵(5),张守恩部则遇敌怯战而退;只有王超、范廷召二路与李继迁军相遇于乌、白池(今陕西定边与宁夏盐池间),大小数十战,虽屡屡获胜,但伤亡亦多,无力追击而退兵。李继迁战败退兵并撤灵州之围,其时灵州被围已长达两年之久。

至道三年正月,宋太宗再派傅潜、王昭远准备分路进讨李继迁,当三月初大批粮草运达灵州,战事即将进行之际,因太宗的去世而中止。而李继迁因此又向辽报捷,辽遂封李继迁为西平王。

同年十二月,新即位的宋真宗召宰相、执政商讨西北李继迁事宜。副相李至详尽分析利害关系后,主张放弃银、夏地区,为宋真宗所采纳。遂乘李继迁遣使修贡,表示愿为宋朝藩属之机,于同月中旬,重又赐其姓名为赵保吉,并授以定难军节度使,以默允割据一方来换取其臣服与边境宁静。随后又放还张浦。

但李继迁虽接受诏命臣服于宋,却仍不断侵扰宋边境,不久战事又起。驻防西北的宋军“穷讨则不足,防遏则有余”(6),志在防守而非征讨。

咸平四年(1001年),李继迁虽然以赵保吉名义遣使贡马,以示臣属于宋,但侵扰更甚。八月,真宗任命文臣张齐贤、梁颢为泾原等十三州、军安抚经略使、副使,以镇抚西北边境。

九月,李继迁率部进攻清远军,安抚副使、副都部署杨琼未及时救援,加上“朝廷素不留意”西北防务(7),清远军遂被攻陷。清远失守,灵州即陷于孤危境地,朝中大臣却仍为是否坚守灵州争论不休,真宗也犹疑不决。当咸平五年三月中旬,终于决定派王超为都部署、石普为副都部署,率军前往援救时,灵州已在知州裴济坚守两月之后失守,裴济战死,王超等得知确信后即不再进兵。

咸平六年十一月冬,李继迁又攻陷凉州(今甘肃武威)。但李继迁在还兵途中,遭到臣服于宋、受宋任命为朔方节度使的蕃部首领潘罗支所率数万部族兵的邀击,中箭受伤,大败而回。

李继迁连年征战,且腹背受敌,士卒死伤众多,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次年(宋景德元年,1004年)初,他因伤重不治,临终之际嘱其继承人、长子李德明(赵德明)奉表臣服于宋。

景德二年六月,李德明在平定西部以后,遣使奉表臣服。宋真宗召见驻延州(今陕西延安)守将张崇贵面授议和方略。宋政府许诺:授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赐银四万两、帛四万匹、缗钱四万贯、茶二万斤;给内地节度使俸禄;允许“回图往来”贸易;放开盐禁等五项。要求李德明承诺:自立誓约;归还灵州;辖区限于原平夏地区(原定难军节度使辖区);遣子弟入京宿卫(实是人质);送还被俘的宋方官吏;遣散蕃汉兵及被扣押的人口;如与蕃部发生侵扰,要向朝廷报告等项。真宗命张崇贵在延州与党项进行谈判,李德明派谋主张浦与张崇贵面议,但不肯承诺宋方提出的条件(8)。宋真宗即改命前宰相向敏中任鄜延路都部署兼延州知州,负责继续与李德明的议和事宜。

景德三年五月,李德明又遣使入贡,请求宋方先任命他为定难军节度使等,其他条件暂缓商议。此前宋朝已放弃收回灵州条件,但仍坚持其他关键条款,并收回边境贸易、开放盐禁的承诺。向敏中一味求和,请求真宗再作让步,真宗最后只好表示同意。

同年九月,李德明进誓表。十月,宋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给内地节度使俸禄,并赐银万两、绢万匹、钱二万贯、茶二万斤。李德明则除了表示臣服以外,什么也没有承诺。宋真宗终于以封王授官及赐钱物的方式,换取了西北边境的相对平静。


(1) 《长编》卷23,太平兴国七年五月癸巳。

(2)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参见《长编》卷23,太平兴国七年五月、十一月。

(3) 《宋史》卷272《曹光实传》。

(4) 《辽史》卷11《圣宗纪二》。

(5) 《宋史》卷257《李继隆传》。

(6) 《长编》卷49,咸平四年十月丁未。

(7) 《长编》卷49,咸平四年九月己丑。

(8) 《长编》卷60,景德二年六月甲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