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框架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报刊业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近代的报刊发展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线索基本一致,是近代中国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和变迁的缩影。”近代报刊业不仅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缩影,更积极主动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以至于辛亥革命发生以后,无论是何种派别,都认为报刊在其中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
目前学界对我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新闻史角度开展,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近代报刊业发展产生的社会影响、报人办报实践及理念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报刊所刊载的信息已经达到受众并产生了影响。但是,在交通条件、通信技术、人才储备、资金实力等各要素均十分匮乏的晚清中国,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报刊是如何传达给受众的?
“近代报刊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生存发展起来的,忽略地理的变化,必然会遮蔽对报刊地方性和空间性的理解。”从1815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诞生开始到1911年清政府覆亡,将近百年时间里,中国和海外地区一共出版了2557种中外文报刊。我国近代报刊业从无到有,如此庞大数量的报刊,它在不同年代的出版数量有着怎样的变化?它在不同时期的地理分布格局有着怎样的迁移?它在不同城市类型有着怎样的分布?它通过何种方式发行到受众?它的从业者有着怎样的特征?它又是如何给受众建构着“世界”进而影响中国?
目前,对近代报刊业发展的时空差异、发行范围、报人群体以及环境建构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获得较多的开展,而上述这些内容,是报刊业实现影响力的前提。因此,对报刊业时空演进格局和环境建构功能的研究分析,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我国报刊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规律。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因此在研究地理现象的变化时不能缺少人或人类社会这一主角,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要开展时空演进及环境建构的研究,就有必要从新的研究视角——历史人文地理的角度去解读我国近代新闻史的发展。
“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历史上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的形式与过程,举凡时空坐标系上所有的历史事物和地理事物无不一一涉及。”因此,本文拟从历史人文地理的角度,全面梳理和分析我国近代报刊业从1815年到1911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出版地的时空演变情况及动因、城市中报刊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报刊业发行范围的盈缩及变动驱动力、报人群体形成模式、报刊业的环境建构及作用等。
本文将在以下方面开展我国近代报刊业时空演进和环境建构的研究:
第一,我国近代报刊业出版地的分布及变迁。我国近代报刊业在将近百年时间里,从0增长到2557种,数量上的剧烈变动必然带来时空上的分布及变迁。“没有分布就无所谓变迁,而有了过去地理事物分布的内容,才有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变迁的基本材料。”在报刊业出版地选定、发展、扩张、迁移、消亡的进程中,地理因素的重要性表现得更为明显,特别是人文地理要素,是至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报刊业作为媒介的属性特征上来看,它对城乡布局、人才集聚、受众分布、经济水平、政治环境、文化氛围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总体来说,其正常的发展路径,体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特征。分析出版地的分布及变迁,对梳理我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历程,乃至厘清我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报刊业分布的时空差异。“这里的时空指的是历史时期叠加历史区域,研究者构建的是一个历时的区域空间及其地理事物复原,而且要指出其时空差异之所在。”我国近代报刊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区域,有着显著的数量、质量等变化特征。同时,晚清两种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也决定了近代报刊业在城市中的两种不同模式的空间分布类型。
第三,报刊业时空演进的驱动力研究。“一些研究脱离于复杂的历史背景之外,只做简单的地理现象归纳,难以做出深入的前因后果分析。由于对于历史背景关注不够,有些地理现象的归纳分析,不仅缺乏深度,很可能还不够准确。”在研究时空演进的基础上,本文还将扩大研究的视野,将影响时空演变的因素都纳入研究范畴,并开展相关分析。如对近代报刊业发行范围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发行网络的建构上,也分析影响发行网络建构的交通条件、通信技术、印刷方式、社会结构、政治环境、消费能力等,进而揭示变动行为发生背后的因素。
第四,报人群体的研究。“在新闻史研究领域,新闻人物研究却始终是个薄弱环节。”我国近代报刊业起于外国传教士传教需求,繁盛于国人办报。本文将研究我国报人及群体的形成机制,并分析同乡、同门等要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第五,与其他人文现象不同,报刊业不仅受外部时空因素的制约,它自身也能够进行“时空建构”,这是它最显著的功能之一。报刊业在刊载内容上的特点是:不同时空、不同人群之间各类信息的交流沟通。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开始,传教士创办报刊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对“世界”的介绍,专门开辟地理专栏,向当时封闭的国人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及局势的发展变化,相较于林则徐和魏源的举动,外国传教士帮助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时间要更早一些。到了后期,随着国人办报热潮的兴起,不仅仅是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甚至连普通大众都极大拓展了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王朝的根基,促成了革命的成功。
因此,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开展我国近代报刊业研究,对更完整地把握我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学界研究提供了一个更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