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自给自足的印度鸦片
公元8世纪前后,鸦片从阿拉伯地区传入印度并逐渐得到了当地人的特别青睐。虽然自公元10世纪以后,印度鸦片开始被阿拉伯人出口到国外[33],但直到16世纪末,印度鸦片贸易都以自给自足为特征,主要满足国内需求。16世纪时,印度已有庞大的鸦片消费人群和巨量的鸦片产品。
(一)印度早期的鸦片生产
16世纪,东至孟加拉西迄旁遮普的印度北方各省都已大面积种植罂粟,南方亦有零星的鸦片生产。16世纪初,古吉拉特的艾哈迈达巴德政权每年可以在鸦片交易中抽税5000卢比[34]。如此大规模的罂粟种植不会在短时期内形成,这足以说明印度此前已有巨额的鸦片生产与消费。因为大量使用鸦片的印度人主要是北方的孟加拉人、拉吉普特人、旁遮普的锡克教徒等,所以鸦片产地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大体而言,恒河中下游地区和麻洼高原是鸦片的两大产区。此外,靠近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区、信德、旁遮普和克什米尔等地也有少量的鸦片生产。印度南部则基本不产鸦片。至于各地种植规模的大小,则主要与粮食价格密切相关。当粮食价格下跌时,鸦片种植规模会相应扩大,反之则相应缩小[35]。
在16世纪以前的印度,国家对于鸦片种植是不干预的。像种植其他作物一样,农民可以随意地种植鸦片并将其卖给任何一位买家。印度鸦片种植业通常有预付资金的习惯,即希望购买鸦片的商人预先向农民支付一笔定金,这既能帮助农民组织鸦片生产,又可以确保商人的鸦片收购权。
1.孟加拉鸦片的生产
在印度恒河中下游平原上所生产的鸦片被统称为孟加拉鸦片。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贝拿勒斯等地都是主要的孟加拉鸦片生产地。这里地势低平,其间河道纵横、沃野千里,是印度重要的农耕地带。该地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全年分为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夏季(3~6月)和雨季(7~10月)三个季节,降雨量的85%集中在雨季。中国古籍《四夷广记》曾夸赞这里“土地广阔、田亩丰沃,一岁四收,不用耕耘”[36]。
孟加拉鸦片虽被冠以“孟加拉”之名,但其中品质最好的鸦片是比哈尔鸦片,其次是贝拿勒斯生产的鸦片,孟加拉邦所产的鸦片只是品质较差的一种[37]。在这些地方,每年11月上旬是罂粟下种的时候。下种前,先用篱笆把地圈起来,以防将来失窃;然后用一种叫做丹塔利(dantali)的工具反复耕地、碎土并去除杂草;再用纵横交错的畦棱将土地分割成若干小块。接下来,烟农要在地边挖掘一口约3.05米深的水井,以备灌溉之用。这样就可以开始播种了。播种时浇水1次。通常情况下,1比加土地需要4舍尔的种子。下种2天后,仍需轻灌1次,称为扎卯尼(Jamauni)。此后每2天浇水1次,直到作物长成,子房长出。从播种到发芽需要10~15天的时间。12月可以间苗。翌年2月,罂粟开花。3月,罂粟花落且子房逐渐变硬并略呈灰色。这是收获鸦片的季节。收获前仍需浇水1次。整个种植过程对肥料的需求很大,大约1比加土地需要200蒙德的肥料。收获通常是在下午三四点钟,用一种带有3个刀刃的特制小刀(Nukha)在罂粟子房上浅浅地割几刀。这样会有白色乳液流出。这些乳液暴露于空气中,会氧化并凝结成褐色或黑色的固体。次日清晨,用另外一种小刀(Charpala)将已经凝结的鸦片刮下,放入一种盛有亚麻籽油的陶制容器(Shakora)里。第四天,该子房可进行第二次收割。再间隔两天,进行第三次收割。此后一周,子房变干取籽。所收集的鸦片最后要放入另外一种陶制容器(Mon)中。该容器中盛有更多的亚麻籽油,且必须淹过鸦片4英寸左右。浸泡几天后,再将鸦片放入更大的一种铜质容器中,用脚踩3遍,鸦片质地方可完全均匀。这样,就可以把鸦片加工成型了。在这之前,农民还会把一些罂粟叶秆研磨成渣滓,粘在干罂粟叶上。此时则把加工成型的鸦片饼放入这些干叶子中,摆放3层,上压重物。3周后重新摆放,再以重物压上。如此压制3次,历时2个多月,鸦片中所含的油基本被吸收到干叶子里,而这些干叶子也逐渐脱落,鸦片就制成了[38]。种植鸦片虽然获利不菲,但风险也着实不小:鸦片的播种期正值孟加拉雨季即将结束的时候,雨量过大或不足,都可能影响收成。冬季的霜冻、夏季的冰雹、病虫害,甚至收获时露水太多或太少也有可能影响鸦片的收获。
2.麻洼鸦片的生产
麻洼高原所产的鸦片被称为麻洼鸦片或孟买鸦片。麻洼本来是瓜略尔邦(Gwalior)的一个省,后在地理上泛指北起温迪亚山脉(Vindhya Mountains),南抵奇托尔和默罕德岭(Chittore and Mohendra Range),东至博帕尔(Bhopal),西到多赫德(Dohad)的一片高原[39]。就麻洼鸦片的生产区域而言,主要是拉吉普塔那各邦、中印度各邦、巴罗达(Baroda)、古吉拉特(Gujarat)、乌代布尔(Udaipur)、卡提阿瓦(Kathiawar)半岛和库奇(Cutch)等地,大体上相当于今天印度的拉贾斯坦邦、中央邦和古吉拉特邦部分地区。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都非常适宜种植鸦片[40],但与孟加拉的罂粟种植相比较,麻洼鸦片的收获季节来得稍晚一些。通常也是在每年的11月播种,但要到次年的3月才开花,4月才收获。炎热的5月可以让鸦片干燥。6月到7月初,鸦片被加工成型[41]。一般来讲,各地的鸦片产量与雨量充沛与否密切相关。雨量充沛的话,水渠、深井等水利灌溉工程就相对发达,鸦片的产量通常也比较高。另外,麻洼鸦片的成分与孟加拉鸦片也有一些不同,这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的感受。麻洼鸦片与波斯鸦片的成分更为接近,其吗啡含量为4.61%,安那可汀含量为5.14%,而孟加拉鸦片的吗啡含量为3.98%,略低于麻洼鸦片,安那可汀含量为6.36%,略高于麻洼鸦片[42]。在1838年、1857年,英国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实验,证明安那可汀对间歇性发热和疟疾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换言之,就治疗疟疾等疾病而言,孟加拉鸦片要优于麻洼鸦片。也许正是由于成分上的某种差异,麻洼鸦片的“保质期”要比孟加拉鸦片长一些。在通常情况下,孟加拉鸦片可以储存2~3年,而麻洼鸦片则至少可以储存4年。因为在鸦片的“保质期”内,陈土的味道要优于新土,所以麻洼鸦片在这一点上是有很大优势的[43]。
麻洼鸦片最主要的产地是拉吉普塔那和中印度各邦。
在拉吉普塔那,生鸦片被称为奇克(Chik)。农民从被称为巴拉(Bohras)或曼诺提达(Manotidars)的高利贷者处得到预付款。生鸦片收获后,农民将其卖给高利贷者得到全部鸦片款。高利贷者再把收购来的生鸦片卖给科塔等地的大鸦片商作进一步加工。
拉吉普塔那有19个土邦,其中5个邦不生产鸦片,5个邦是麻洼鸦片的主要产地(见表1-1)。
中印度范围之内有众多土邦,真正位于麻洼高原的有45个土邦。其中有14个土邦是麻洼鸦片的主要产地(见表1-2)。
表1-1 拉吉普塔那各土邦情况
表1-2 属于麻洼鸦片主要生产地的中印度各土邦情况
续表
3.印度其他地区的鸦片生产
除孟加拉鸦片和麻洼鸦片外,喜马拉雅山脉的格尔瓦地区(Tehri Garhwal)、信德(Sindh)、旁遮普及靠近缅甸的曼尼普尔邦(Manipur)等地也有鸦片生产,但产量不大,基本为当地人所消费[44]。此外,克什米尔的查谟(Jammu)有较大数量的鸦片生产。查谟所产鸦片除少量在克什米尔地区消费外,多数被运往旁遮普[45]。
(二)印度早期的鸦片消费
鸦片在公元8世纪传入印度。公元10世纪以后,阿富汗的加兹纳王朝和古尔王朝先后进入印度地区。有记载说,当时印度的一些王公就已将吞服鸦片作为一种嗜好[46]。至迟到16世纪,印度人使用鸦片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
1.消费人群及消费方法
印度的鸦片消费人群分布广泛。从社会层次看,上层和下层都有使用。据说,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大帝就偶尔服食鸦片,他手下的穆斯林贵族也大多服食鸦片[47]。从性别比例看,男性多于女性。从地域分布看,几乎各地都有鸦片嗜好者,但北部要多于南部。北部的孟加拉、拉吉普塔那、中印度、古吉拉特、旁遮普等都是鸦片消费大省。在拉吉普塔那人和旁遮普的锡克教徒中,鸦片消费尤其盛行[48]。南部各邦的鸦片消费相对较少,除在海德拉巴和迈索尔有较大数量的鸦片需求外,东南部的科罗曼德海岸(即后来的英属马德拉斯管区)鲜有使用鸦片者[49]。从消费者的宗教信仰看,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并无明显差别。两者中都有人反对鸦片,但都不是主流。这些人反对鸦片,有的是一些虔诚教徒的个人行为,他们从各自的教义出发,认识到鸦片的麻醉品性质因而对其加以排斥;有的是因为所属教派有拒绝鸦片的明确教导。例如,居住在东孟加拉的伊斯兰教弗拉兹(Ferazis)派、居住在古吉拉特的印度教思沃米那拉颜(Swami Narayan)派等都不准教徒使用鸦片[50]。
对那些鸦片消费者而言,最常见的消费方法通常是吞服。在一般情况下,成瘾的使用者在早晚饭前各服一次[51]。鸦片被做成小药丸或条块状,称为阿布卡里(Abkari),或者用水送下,或者咬嚼食用。为了让孩子们喜欢鸦片,印度人还将鸦片与其他药物和香料混合,制成一种叫巴拉古利(Bala Gooli)的小药丸[52]。这种小药丸专门给孩子服用,口味想必不错。在拉吉普塔那,贵族们还常在某些社交场合将鸦片溶于水或其他液体中,作为饮料饮用,称为阿玛帕尼(Amal Pani)、卡萨姆巴(Kasumbha)或鸦片水[53]。在旁遮普,人们还会像饮茶一样浸泡罂粟壳,称为泡斯塔(Post)。因为泡斯塔价格低廉,所以主要在下层群众中流行。
2.消费目的
印度人使用鸦片的目的可以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为了寻求快乐。从文化角度看,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是构成印度社会人口的基本因素。伊斯兰教将饮酒看做“恶魔的行为”。印度教也反对酗酒,婆罗门种姓被严格限制饮酒,对低等种姓的限制则相对宽松[54]。因此,禁酒的教义促使印度人在宗教庆典中寻求鸦片这样的麻醉品来替代酒精,以制造喜庆气氛。拉吉普塔那的拉吉普特人和锡克教徒就是如此。拉吉普特人有着使用鸦片的古老传统,在上流社会中尤为盛行。19世纪后期的时候,据说有40%~75%的拉吉普特成年男子使用鸦片[55]。他们常在颜色节(Holi,也称霍利节或洒红节)、达瑟拉节(The Dasera)和印度新年等重要的宗教节日中服用鸦片[56]。作为宗教礼仪的延伸,他们在一些重要的家庭聚会中也使用鸦片。据19世纪贾萨米尔的一位地主介绍,在一些场合中是必须使用鸦片的,如订婚、婚礼庆典、女婿拜见岳父的时候、男孩子出生、男子首次剃头、首次剃须、拉吉普特(属刹帝利)等种姓死后12天的祭奠仪式及好友欢聚等场合,甚至还在这些场合让婴儿和孩子服用[57]。在饮用前,主人将固态鸦片分发给在场的亲朋好友,有时还发给围观的穷人,然后将鸦片溶于水中,宾主共同举杯[58]。
除在各种社交场合使用鸦片外,有一些人还为解乏或提升性欲而使用鸦片。生活在16世纪的荷兰人凡·林斯科特(Van Linschoten)曾写道:“鸦片来自开罗和亚丁,特别是来自孟买和德干……而印度,特别是马拉巴海岸要消费大量的鸦片……使用者必须每日服用,否则有死亡的危险……服用鸦片的目的是要在劳动时忘却疲惫,而更多的是为了催情。”[59]吞服日久,成瘾亦深,这使得很多印度人无法自拔。
第二种是出于医疗目的,用鸦片来治疗某些疾病。这种情况在印度人中也很普遍。在一些低洼、潮湿或疟疾时常肆虐的地方,鸦片被人们广泛使用。印度人每当患腹泻、痢疾、风寒感冒、周期性发热、哮喘、慢性咳嗽、风湿病、糖尿病及各种疼痛时,都喜欢使用鸦片,甚至当小孩子长牙时因疼痛而哭喊,父母也会给其服用鸦片以使其保持安静[60]。
第三种是用鸦片来谋杀或者自杀。在莫卧儿帝国统治集团内部,鸦片被作为处死政敌的温和手段。据说,印度君王“如果忌恨某个才德出众的朝臣,但又不敢加以杀害,通常的办法是要他每天服一剂泡斯塔。受害人服用这种药品日久之后,体力和脑力都受到了破坏,就变成了无救的白痴”[61]。鸦片不仅被用来杀死对手,还可以杀死自己。有人声称:“对于自杀来说,鸦片是各种毒药中最具吸引力的东西。”[62]一些印度妇女为了逃避男子统治的现实,把鸦片用少许油脂溶解后吞食,在不知不觉中死亡[63]。
从这些使用目的可以看出,印度人对鸦片的特性可谓知之甚深,他们不仅熟知鸦片的药用价值,而且深知其危害程度。但是,无论使用目的如何,只要吞服日久便无法自拔,等待鸦片消费者的就只有死亡。因为鸦片使用者为达到理想效果,总是会不断增加剂量,而长期使用鸦片最终会导致食欲减退,神经系统退化,所以最终会走向死亡[64]。其中,吞服者大多会死于鸦片引起的腹泻[65]。正如特纳所说:“鸦片贩子是在‘搞谋杀’,而鸦片消费者是在‘自杀’。”[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