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山①见月
紫塞②连年戍,黄沙碛路③穷④。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诗歌来源】
明铜活字本《李益集》第七十七首,《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第七十四首。
【校勘】
[石楼山见月],《御览诗》作“宿青山石楼”。“石楼山”,《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目录作“石娄山”。
[连年戍],《御览诗》作“经年别”。
[黄沙],《万首唐人绝句》卷十一同,《御览诗》作“黄龙”。
[故人],《御览诗》、《万首唐人绝句》卷十一作“故山”。
[见月石楼中],《御览诗》作“明月在楼中”。
【注释】
①石楼山:名石楼山者有二,一在今山西省兴县县城以东二十五公里处,山似石楼,其峰矗立于群山怀抱之中,突起于群峦之上,恍若仙人点化而成的三层琼楼玉阁,故名石楼山。《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五:“石楼山在县东南六十里,《水经注》曰:蒲水出石楼山。”“石楼县,本汉土军县也,属西河郡。晋省,后魏孝文帝于此城置吐京郡,即汉土军县,盖胡俗音讹以军为京也。隋开皇五年又以吐京属隰州,十八年改吐京为石楼县,因县东石楼山为名也。”另一在今陕西省周至县,据《陕西通志》卷九《盩厔县》:“石楼山在县东南三十七里,山形重叠如楼,一名楼观山,以上有楼观也。”
②紫塞:指长城。《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名紫塞。”
③碛路:多沙石的道路。
④穷:荒僻;偏远。
【编年】
诗作于石楼山中,石楼山有两处,诗中石楼山当为山西省石楼县之石楼山,因诗云:“紫塞连年戍,黄沙碛路穷”,说明诗人与友人夜宿石楼山时已在长城边从军多年,且当时尚在军府,辖区黄沙漫漫。《史记·秦始皇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高阙、阴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关中胜迹图志》卷二十四:“秦长城:《榆林县志》:在县西。《水经注》:诸次水东入长城,又走马水东北入长城注奢延水。《元和郡县图志》:秦长城在德静县西二里,宁朔县北十里。谨按:德静废县在榆林县西,宁朔废县在榆林县南。”李益《登长城》:“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即介绍了这一带自然景象和历史渊源。据此则此诗当作于贞元二年(786)至贞元六年(790)在单于大都护、振武绥银节度使唐朝臣幕府时,这一区域多沙漠,秦长城从此地绵延而过。又石楼县距振武节度使辖区不远,诗人或因公务,路经石楼而夜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