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治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2 科学的求真

科学是求真的学问,其真谛在真。人类在可感知的范围内,对世界上的事物分门别类,进行全方位的探讨,经过日积月累、代代传承,拓展了一个又一个认识的领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体系和不同的学科。每一门科学的发展过程,都是认识的过程、求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门科学的认识对象、认识途径和研究方法是不同的,但遵循的原则和坚持的方向却是相同的。

科学哲学是科学求真的哲学,求真是科学研究中总的原则和方向。从古代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到近现代的科学哲学,都是以求真为目的和原则而形成的思维科学。亚里士多德的古典逻辑学是从逻辑内在的一致性证真辨伪,将人的思维逻辑定位在真的原点和轨道上,从而避免了思维的混乱。培根强调科学认识应当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渐进的归纳方法认识事物的一般性原理。笛卡尔则认为应从一般性原理出发通过逻辑的演绎延伸出具体的知识。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为原则,主张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进行逻辑重建,以此排除形而上学。以波普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提出可证伪性原则,主张以批判的态度、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从事科学研究。以汉森、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在指出逻辑经验主义根本缺陷的同时,指出批判理性主义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和科学传统,违背了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主张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史为基础,研究科学理论形成的历史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建构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以克里普克、普特南为代表的科学实在论认为科学的实在不限于人们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微观世界中的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即使它们本身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但只要能被科学验证,它们同样是真实的。科学哲学的发展表明:科学的属性是真,科学研究是求真的过程;科学研究不管如何拓展新的领域,不管提出怎样的命题、观点和理念,都要接受真的检验;真的检验是全方位的,逻辑、经验、试错、证伪、历史等检验方法相互补充,构成真的检验机制。

古今中外有无数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每种思想都提出了许多观点和理念,每门科学都包含了许多定理和定律。这些观点、理念、定理和定律在形成的过程中,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真”的检验,但都不能宣称是绝对的真。因为,人们无法满足验证绝对真假的全部条件。人们不可能在归纳中穷尽所有相关的因素,也不可能在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进程中保持每一个具体的真;不可能在演绎中考证每一个相关的前提(前提的层级是无限的),更不可能保证每一个相关前提的真;不可能接受终极的历史检验(历史是无止境的),更不可能说明终极真理。

科学之所以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就是因为人类在求真的道路上没有完美,没有满足。食品这样一个简单的课题,人类古今中外研究它,从种植业、养殖业研究食品原料的来源,从配料、烹饪研究食品制作的工艺,从营养、观感、口感研究食品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性能,从原料、制作、包装、商标、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研究它的技术标准,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研究它的经济价值,从中餐、西餐、菜系研究它的社会文化。远古时期很简单的一件事,到了现代,变得这样复杂,不是人类自找麻烦,而是科学引导人类不断走向食品文明。这种文明将人类“真”的需求与客观世界“真”的潜能通过科学连在一起,勾勒出从现实到理想的路线图。

所谓人类“真”的需求是符合人类本质和文明方向的需求,是合乎价值之理的需求。人的欲望中有合乎人性的善的欲望,也有非人性的恶的欲望,譬如相互残杀、灭绝同类;有文明的欲望,也有反文明的野蛮的欲望,譬如抢劫强奸、仗势欺人。这些非人性的、恶的、野蛮的欲望形成的需求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需求,是科学所反对、所排斥的需求。科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首先要在方向和目的上排除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东西,以确保科学的人性之真。

所谓客观世界“真”的潜能是指客观事物在满足人类需求中潜在的各种可能性。水、火、土壤、树木、石油、矿石等物质有哪些可被人利用的功能,可食用的物种有哪些,可开发的能源有哪些,能使人健康长寿的药物有哪些,既安全舒适又快捷高效的交通工具有哪些,诸如此类的各种可能性,都是科学要破解的课题。

科学研究是将人类真的需求与客观世界真的潜能揭示出来、联系起来、实现出来的求真过程。人类社会的文明路线是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的。人类的欲望是不断扩展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哪些欲望是人类的本性,哪些欲望会使人迷失本性;哪些需求是可能实现的理想,哪些需求是无法实现的幻想和空想;满足人类理想的需求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如何获得?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求真机制来解决。在人类提出真的需求的领域中,客观世界给我们提供的可能性有多少,将可能变成现实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中哪些是已有的,哪些是短缺的;在短缺条件的领域中,如何发现新的规律,寻求新的知识,探索新的途径。这些问题,也需要通过求真机制来解决。

不同科学有不同的规律和不同的求真机制,但根本性的原则是相同的。真不能偏离人类的本质和本性,不能偏离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只有在这个根本原则下,我们才能不断开发客观世界真的潜能,实现人类真的理想。

求真和释真是科学研究的两个不同的环节。求真是对未知事物的求解,释真是对已知事物的解释。科学的真谛不在于对已知事物如何解释(对一个有真解的已知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做出多种解释),而在于探索未知事物的真解(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根答案,一个事物只有一个真解)。在我们已知的科学知识中,属于根答案和真解的知识是本源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诠释、演绎和发挥的知识是流派性知识。本源性知识探索事物的本真,流派性知识从不同角度对这种本真进行验证、说明、拓展、系统化,形成不同的学派或流派。一个在本源上是真解的观点,经过若干流派或学派的发展后,可能会融入更多真的元素,使之更加完善,也可能掺入不少假的元素,使之面目全非。因此,科学的求真不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真知识,而且需要对已形成的知识不断正本清源,不断清除假的成分,以求保持科学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