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2-10 17:43:13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
引言
1 哲学发展的启示
1.1 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
1.2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
1.3 近代哲学的革命
1.4 西方现代哲学的五彩纷呈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6 哲学发展的启示
2 理的哲学定位
2.1 理是哲学的基本元素
2.2 回答“是什么”的概念之理
2.3 回答“为什么”的逻辑之理
2.4 回答“善恶、利害、是非、优劣”的价值之理
2.5 自然科学之理
2.6 社会科学之理
3 理的规范、正义和检验
3.1 理的两大规范原则
3.2 理的两大正义原则
3.3 理的三重检验机制
4 理源于真
4.1 “真”是可感知世界的客观实在
4.2 “真”是本真的人在自主状态下的自我感知
4.3 “真”是逻辑的贯通性
4.4 “真”是主客体的一致性
4.5 理源于真,非真无理
5 求真机制
5.1 求真是人的天性
5.2 科学的求真
5.3 历史的求真
5.4 文化的求真
5.5 求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环境
6 治乱必先治假
6.1 乱真之假是万恶之源
6.2 政治中的假
6.3 经济中的假
6.4 文化中的假
6.5 破除迷信中的假
6.6 破除强权下的假
6.7 破除阴暗下的假
6.8 破除损人利己的假
7 理成于同
7.1 同是事物的同体性和关联性
7.2 同是事物的类属性
7.3 同是逻辑的指向
7.4 同是人类社会的文明走向
7.5 理成于同,不同则乱
8 同化机制
8.1 基于同源性和同向性的同化机制
8.2 求同机制
8.3 认同机制
8.4 社会认同
8.5 融合机制
9 存异求真和化异趋同
9.1 相同和相异
9.2 存异求真
9.3 求同存异
9.4 化异趋同
10 理立于优
10.1 优是事物进化的指向
10.2 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指向
10.3 优是同类事物发展的领先者
10.4 优是合理区间内的最佳选择
10.5 理立于优,不优则废
11 优化机制
11.1 竞争机制
11.2 选择机制
11.3 创新机制
11.4 发展机制
12 优化与中庸
12.1 社会发展系统的优化
12.2 优化意识和优化行为
12.3 中庸思想和中庸行为
12.4 优化和中庸的结合
12.5 优化和中庸在发展、改革、稳定中的结合
13 理的三维属性
13.1 真是理的实体和本质
13.2 同是理的体系和结构
13.3 优是理的机制和性能
13.4 理性思维
13.5 理性实践
14 儒家思想的社会理性
14.1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4.2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14.3 儒家推崇的君子人格
14.4 儒家的政治观
14.5 儒家思想的是与非
14.6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15 道家思想的自然理性
15.1 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5.2 道家的自然观
15.3 道家的政治观
15.4 道家的人生观
15.5 道家思想的是与非
15.6 道家思想的影响
16 法家思想的政治理性
16.1 法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