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回答“善恶、利害、是非、优劣”的价值之理
人类除了回答外在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客观问题外,还要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回答“善恶、利害、是非、优劣”的问题。善恶、利害、是非、优劣的判断是价值判断,它形成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是人类对自身思想、行为正当性和效能性的判断。思考有价值的问题,做有价值的事,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取向。“善、利、是、优”是人们的正向选择,是该想什么、该做什么的价值标准;“恶、害、非、劣”是人们的负向选择,是不该想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价值标准。人一生下来,就通过父母、教师、领导等具有影响力的人将善恶、利害、是非、优劣的判定标准传导给他,引导他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这种影响,形成了人们的价值观。
人一出生,首先接触的是母亲和医护人员,再就是父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等家庭成员,他所感受的首先是亲情。亲情的关爱使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产生人爱人的心理意识,即儒家所说的“仁”“善”和西方所说的“博爱”。当他发现,人和人交往时,能以心换心、以仁换仁、以善换善时,他就懂得了“仁”“善”是做人的道理。因为仁者爱人的“仁”,能使人结交更多的人,把本来互不相识的人变成好友。成年之后,男人和女人产生爱情,爱情产生婚姻,组成家庭,家庭繁衍养育后代,延续生命,从做儿女感受的“爱”到做父母给予的“爱”,使人们进一步体会到人爱人的“仁”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伦中体现的这种“仁”的伦理,是人的自然天性之理。这种意识最初以家庭的血缘关系为基础,渐次以生活范围内的亲情、友情为基础延伸到社会,逐步形成以仁爱为标准衡量善恶的社会道德意识,凡是爱人的皆称为“善”,凡是“害人”的皆称为“恶”。人类社会所有的公德公理皆由此引申。扬善弃恶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第一准则。
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为了生存,人们从自然界和社会获取必需的生活资料,抗御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的灾害和侵害。哪些人、哪些事、说哪些话、做哪些事对自己有利,哪些人、哪些事、说哪些话、做哪些事对自己有害,是人们在复杂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必须做出的判断。这种判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形成人们的利害意识。从幼童如何博得父母的欢心,多得到糖果,到成年人如何博得领导的喜欢,早日升迁,利害意识深入人心,决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趋利避害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第二准则。
思维是人特有的属性。思维的动机和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寻求思路、判断是非的过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合乎逻辑和常理,哪些不合乎逻辑和常理;哪些办法和途径能解决问题,哪些办法和途径不能解决问题;这种判断是“是非”判断。真的、合乎逻辑和常理的为“是”,反之则为“非”。求是去非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第三准则。
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走向。发展的过程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同样是吃,从最初的野果生肉到今天的美味佳肴;同样是穿,从最初的树叶兽皮到今天的绫罗绸缎;同样是住,从最初的山洞草棚到今天的高楼大厦;人类通过优胜劣汰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文明的实质是进化和优化。做同一件事,达到同一目的,人们可以有多种选择。采取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把事做得更好,才能更快捷、更有把握地达到目的,这种经常性的选择逐步形成了人们的“优劣”意识。优胜劣汰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第四准则。
善恶、利害、是非、优劣的意识是人类本性和本能的反应,它是在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血缘关系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因而他们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切身感受和价值判断。个人从切身感受做出的价值判断是最真实的价值判断,是价值观形成的本源。从本源意义上说,价值中的理,首先是一人一理,一事一理。
同一个家庭,同一个村庄,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工作单位,同一个民族,同一个阶层,同一个政党,同一个国家,由于处在同一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利益共同体中,其成员有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思维习惯、共同的利益,他们对善恶、利害、是非和优劣产生同感和共识,群体成员的同感和共识,是群体中的个人一人一理的凝聚和集成。它形成同一群体的价值观念。这种群体价值观念中的理是在其成员一人一理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的。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善恶、利害、是非、优劣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发展。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都爱自己的亲人,都爱自己的家乡,都爱自己的国家,说明人性相通或相同,这就有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己推人的博爱意识。根据“仁爱”惠及和“祸害”危及范围及程度的大小,就有了大善大恶与小善小恶的区分。人心向善且崇尚大善,人性嫉恶且仇视大恶,人类社会由此产生大仁大义的理论思想和制度主张。
人类的本性、本能,在类本质上是相同的;人类的天资、悟性在个体上是有差别的。同一群体中,天资好、悟性高的人率先提出个人的思想和观点,然后得到群体的认同,形成群体的思想意识,这是群体价值观形成的一般途径。一人的思想观点之所以能成为群体的思想观点,最根本的原因不是他个人身份特殊,而是因为他本人也是群体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有共同的本性、本能和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