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七言绝句(3)

题邸间壁[35]

郑会

荼□香梦怯春寒,[36]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37]计程应说到常山。[38]

【简评】

此诗作于旅途客舍。诗人把对妻子的深深思念通过对妻子当下境况的揣度和想像表现出来。首句写荼蘼的花香在深夜侵入到了妻子的梦中,次句写妻子中夜梦醒时的寂寞。当她环顾四周时,但见重门深闭,梁上的燕子双双偎依巢中,沉寂不语,因而使她倍感孤寂冷清。末两句写她百无聊赖,心事重重,便抽下头上的玉钗敲着桌子计算起了丈夫此时的行程。玉钗敲断了,蜡烛也快要熄灭了,她都浑然不觉。此诗通篇借助想像,以虚写实,从对面着笔,成功地运用衬托的手法把自己中夜难寐、孤馆凄寒的客中相思的况味表现了出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39]一行白鹭上青天。[40]

窗含西岭千秋雪,[41]门泊东吴万里船。[42]

【简评】

此诗对仗工稳,四句皆对,一句一景,绘出一幅明丽清新、开阔生动的图画:黄莺在树丛中鸣唱,白鹭在碧空里飞翔,西岭上积着皑皑白雪,门前的河流里停泊着万里行舟。语言平易通俗、感情欢快激扬,是杜诗中的写景名篇。宋曾季貍评曰:“韩子苍云:老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用颜色字,亦须匹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艇斋诗话》)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43]香雾空濛月转廊。[44]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45]

【简评】

此诗是一首咏物之作。咏物诗要求既不能太实,也不能太虚。太实则呆板沉闷,太虚则体现不出所咏之物的特点。咏物之妙,在不即不离之间。这首诗正体现了这一点。诗的头两句先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对海棠花进行概写,表现了月色空濛的夜晚,海棠花在微风吹拂之下摇曳多姿、光泽闪亮、香气弥漫的总体特征。后两句通过烧烛高照这一细节来对其进行特写,表达了诗人对花的一片痴情:因为害怕海棠在深夜中睡去,所以他故意点上了高高的蜡烛来照耀它那姣好的妆容。相传杨贵妃醉酒沉香亭,御前不能致拜。玄宗见此情景,不但不怪,反笑说道:“海棠睡未足耳。”唐玄宗以人比花,苏轼却反其意而用之,以花比人,把月色中的海棠花比作睡意蒙眬的美人,传神地描绘出海棠花的仪态风姿。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6]

借问酒家何处有,[47]牧童遥指杏花村。

【简评】

此诗最早见于南宋谢枋得所编的《千家诗》,题为杜牧作,但杜牧的《樊川诗集》、《别集》却没有收录,《全唐诗》也没有收录。因此此诗是否为杜牧所作,后人意见不统一。且不管作者是谁,这首诗以其通俗自然、不加雕琢的语言和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及优美动人、情景交融的意境,为人们所喜欢,长期以来被广泛传诵。首句交代时令与天气,“雨纷纷”,写出细雨濛濛的情景;次句点明羁旅之人愁苦、伤心的情绪。三、四两句以问话的细节写“行人”欲以酒浇愁的心理活动,而牧童的回答,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远方,给读者留下充分想像的馀地。此二句犹如一幅生动的人物画,有人物,有情景,生动传神,饶有趣味。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据记载,杏花村有多处,比较著名的有今山西汾阳的杏花村和安徽贵池的杏花村,诗中究竟指的是哪一个杏花村,尚无定论。

清明

魏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48]

昨日邻家乞新火,[49]晓窗分与读书灯。[50]

【简评】

此诗以清明佳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生活的清苦孤单和苦读不辍的精神。据史书记载,宋代的清明节常常是“四野如市”,然而这种热闹却并不属于本诗的作者。魏野在这一天仍然是“无花无酒”,过着像山寺野僧一样萧条冷清的生活。再回想昨日寒食节时,诗人的门前却一片冷清,最后还不得不向邻家去乞求火种。这又说明平日里没有人与他往来。新得到了火种,于是窗前便有了读书的灯火,直读到拂晓,可见生活的清贫并没有改变诗人热爱读书的素志。“晓窗”两字尤能见出他的用功之勤。寥寥数笔,便将自己日常生活的清寒和读书的勤奋表现得淋漓尽致。

社日[51]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52]豚栅鸡埘半掩扉。[53]

桑柘影斜春社散,[54]家家扶得醉人归。

【简评】

《荆楚岁时记》说:“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可见社日时乡间是很热闹的。此诗构思颇为巧妙,它没有正面描写社日的各种仪式,而是“画出山村社日风景”(李锳《诗法易简录》),从侧面烘托出社日的喜庆气氛。前二句写乡村风光,描绘出一片富庶、太平的景象。“稻粱肥”,写出庄稼长势很好,丰收在望的景象;“半掩扉”,不仅暗示村民都去参加社日活动了,更写出民情之淳朴,故沈德潜云:“极村朴中传出太平风景。”(《唐诗别裁集》)后二句写村人社散归来的情景。“桑柘影斜”,说明夕阳西下,天色向晚;“醉人归”,写出人们的欢乐情绪。此二句平易自然,把社日的欢快、祥和的气氛充分地渲染了出来,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寒食[55]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56]

日暮汉宫传蜡烛,[57]轻烟散入五侯家。[58]

【简评】

题一作《寒食即事》。此诗含蓄而有情韵,在唐代以寒食节为题材的作品中,是一首为人们所推许的佳作。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里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有人认为作者通过这种描写是在讽谕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似过于求深了。此诗在当时便广为流传,据《本事诗》载,当时中书缺人,德宗任命韩翃为中书舍人,因为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宰相请问是哪一个韩翃,德宗批道:“与‘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一时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