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小米
【性味与归经】 甘咸,凉。陈粟米苦,寒。入肾、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胃,除热渴,补肾气,解诸毒。主治脾胃虚弱,食不消化,呕吐泻痢,胃热消渴,腰痛脚弱。陈粟米:除烦热,止泻痢,利小便,主治胃热烦渴、痢疾、小便不利。
【主要成分】 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许多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米中的维生素B1可达大米的几倍。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约70%),是一种能量食物。小米中的无机盐含量也高于大米。另外,小米中还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等成分,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容易被消化吸收,故被营养专家称为“保健米”。
【药用价值】 ①小米具有益肾和胃、除热的作用,对脾胃虚弱、呕吐、腹泻与产后、病后体虚或失眠者有益。②含有容易被消化的淀粉,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现代医学发现,其所含色氨酸会促使一种使人产生睡意的五羟色胺促睡血清素分泌,所以小米也是很好的安眠食品,用小米煮粥,睡前服用,易使人安然入睡。③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④具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
【食疗方举例】
羊骨小米粥
羊骨适量(捣碎),陈皮5克,良姜10克,草果10克,生姜50克,小米100克。将除小米外以上食材用水煎成浓汁,去羊骨、药渣,加入适量的小米煮成粥后食用。适合虚劳无力、腰膝酸软等症的辅助食疗[1]。
粟米姜汁粥
粟米60克,生姜汁30毫升。同煮服之。此粥和中养胃,降逆止呕。治胃虚呕吐[2]。
小米龙眼粥
龙眼肉30克,小米100克,红糖少许。小米淘洗干净,龙眼肉洗一下。将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小米、龙眼肉,先用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粥熟,调入红糖即可食用。有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之功效。龙眼、小米相合熬煮成粥,补血作用更强,产妇食用有利健身[1]。
小米红糖粥
小米45克,红糖适量。小米淘洗干净,放入加有水的锅中,大火煮沸后改成小火慢煮,待米烂后放入红糖即可。可滋阴补虚,民间有“养人”之说,有助于增强体力,是老、幼、孕妇最适宜的补品[3]。
粟米人参姜汁粥
粟米60克,人参末6克,姜汁10毫升。粟米煮粥,入人参末、姜汁,和匀。此粥益气健脾,降逆和胃。治反胃吐酸及病后脾虚[2]。
小米苦瓜粥
小米、苦瓜各100克,白糖适量。小米淘净;苦瓜洗净,去瓤,切丝。砂锅中倒入清水煮沸,放入小米,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放入苦瓜丝、白糖搅匀,略煮即可。功效:清暑祛热、明目解毒、养血益气、补肾健脾。小米性凉味甘,煮成的粥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代参汤”。适合热性体质者食用[4]。
小米鸡蛋羹
小米50克,鸡蛋1个。将小米用清水淘洗干净。锅洗净,置于火上,注入适量清水,以大火煮开后加入小米,转中火煮成粥。再将鸡蛋打散入锅,并且立即搅拌,再稍煮一下即成。本品具有养心安神、益气健脾的功效,适合神经衰弱、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患者食用。神经衰弱患者常食,可改善患者心慌气短、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的状况[5]。
牛奶鸡蛋小米粥
牛奶50克,鸡蛋1个,小米100克,白糖5克,葱花少许。小米洗净,浸泡片刻;鸡蛋煮熟后切碎,备用。锅置火上,注入清水,放入小米,煮至八成熟。倒入牛奶,煮至米烂,再放入鸡蛋,加白糖调匀,撒上葱花即可。本品能补脾胃,益气血,活血脉,保护血管,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功效[6]。
【使用注意】 根据前人经验,小米忌与杏仁同食,“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淘米时不要用手搓,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产后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参 考 文 献】
[1]田建华,易磊.五谷杂粮养生宝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2]谭兴贵,谭楣,邓沂.中国食物药用大典[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赵庆新.一次完全读懂中医食疗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马纲,代民涛.中华粥膳[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健康生活1001》编委会.常见病食疗1001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6]陈志田.老年病食疗菜汤粥[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