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世
林西的先祖原籍山西太原,本姓王,在元朝迁至南方。据族谱记载,其祖辈许多是做官的,有武官、文官,如始祖为太原郡王公。元朝先祖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官。它是元朝中央一级机构中总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内的官员,“掌机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到明朝,有两位先祖任昭勇将军,为正三品官。打仗“勇猛过人”“力能举鼎”。任文官者级别稍低。还有的先祖热衷文学,“隐居不任”。到清朝,十五世祖王仁宅是“国学生”,曾任仕秦大将军,“勇猛过人,百战百胜,赠平城侯。”据林西多年前对儿女们回忆,其先祖带兵打仗,大将军骑马冲锋,被对手砍掉头颅,战马仍向前奔跑,可见战争的惨烈与其先祖打仗之英勇。相信,这也是祖辈口口相传下来的家史。后来,他们到黟县的三都中这个地方定居下来,休养繁衍。据传说是皇上给的封地,以表彰其家族世代忠良。他们在此逐渐发展至约百户人家,形成自然村落,称为百户村。古徽州文化积淀深厚,崇尚读书。邻近的西递村有这样一副对联,特别能说明古徽州的读书风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从此,林西的先祖以读书为主。高祖父十六世祖王德光(也是国学生)和曾祖父十七世祖王安淼都转为读书,王安淼读书后获授“登仕佐郎”,属从九品官。简而言之,林西的祖上是富裕人家,读书,做官,而非寻常百姓。
林西在百户村安定下来的先祖除读书外,也和其他的黟人一样,走出了一条经商的新路。他们将在乡间收购的茶叶、布匹运送到省城销售。由于经营有方,曾祖父王安淼积攒下一笔财富,便在乡间建起了一幢大房子。这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墙面刷着白色,房顶有防火的马头墙,盖上小青瓦。建筑内外有木雕与砖雕。房子坐北朝南,共三进。前有大门,东侧面有侧门。进门后有天井、正厅与厢房,厅后有楼梯通往二楼。与此同时,曾祖父购买了几十亩田产,并将其出租给佃农耕种,每年收取租金。而收到的租金又投入到经商中去,以此不断良性循环,曾祖父的家底渐渐丰厚起来。
林西家乡祖屋侧门
林西的曾祖父王安淼娶妻孙氏及妾吴氏,共生育了五个孩子,这便是林西的祖父一代。有一女和四子,分别叫王瑞云、王邦深、王邦钺、王邦杰和王邦禄。长子即林西祖父王邦深,由曾祖母孙氏所生,其余一个女儿和三个儿子由妾吴氏所生。祖父王邦深子承父业,也走着一条经商的路子。1880年王邦深与十都际村街江尔藏长女江最益结婚。婚后先后生育了两个女孩,分别取名为王伶姿和王英姿。
1890年农历2月15日,江最益又诞下一名男婴,这就是林西的父亲,曾祖父为他取名王文雅,希望他能够多读书,知书达理,做文人雅士。在林西的曾祖父看来,孩子即使长大以后经商,也不能没有文化,因为钱是赚不完的,但是学好文化将影响人的一生,足以修身立命。只有学好文化,才能够堂堂正正做人,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历史上安徽人善于经商,故使徽商的名声远扬,“无徽不成市”的说法很能说明徽商的地位。在祖父和父亲的教育与培养下,王文雅完成了中学学业,成绩优秀。他继承了家族和安徽人善于经商的基因与传统,毕业后年纪轻轻就到安庆、武汉等地闯荡经商,逐渐成长起来。1915年,王文雅成婚,婚后继续经商,做布匹中介,以养家糊口。
林西祖屋的二楼
林西祖屋内窗的木雕
1916年农历2月16日,王文雅的第一个儿子诞生在百户村,随着几声响亮的啼哭,这个浓眉大眼的胖小子来到人间。家人纷纷奔走相告,祖父祖母也忙着接待前来祝贺的乡里乡亲。儿子的出生的确给王文雅一家带来了欢乐,也深得祖父母、父母亲与邻里乡亲的喜爱,王文雅为其取名王崇仁。王文雅与其父亲一样,也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祈望他学好文化,待人友善,继承父辈的衣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生意做得更大一些,更好一些。
王文雅的次子王达仁,诞于1919年,抗战爆发后参加新四军,后被土匪杀害,被追认为烈士,这是后话。
小崇仁肩负着父辈的厚望,在祖母与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