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艺术简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建筑艺术风格

建筑艺术风格是时代与环境的印记。

3.1 什么是建筑艺术风格

建筑艺术风格是对有着相同或相似艺术特征的建筑所做的归纳与命名。例如:希腊古典风格,柱式与山花是其主要特征;罗马风格,穹顶和半圆拱券是其魅力所在;东亚风格,大屋顶和斗拱具有鲜明特色;现代极简主义风格,简洁抽象是它的美学语言。

建筑艺术风格的命名,或由当时的评论家给出;或由后人总结归纳;也有由建筑师自己定义的。例如,哥特式风格是后人归纳的带有贬义的称谓;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当时评论家起的名;有机主义风格则是建筑师赖特的自我定义。

有的建筑风格特征明显、边界清晰,如希腊风格、哥特式风格、印度风格、东亚风格、国际主义风格;有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建筑风格共享了一些元素,边界不清晰,如罗马与罗马风,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并不是所有建筑都可以纳入建筑艺术风格的谱系中。普通功能性建筑,如农舍、仓库、厂房等,没有或很少有艺术元素,就没有被建筑风格谱系覆盖。不过,废弃厂房或仓库经过艺术加工和环境改造后用于文化功能,就形成了一种风格,如台湾“文创园风格”、北京“798风格”。

被纳入建筑艺术风格谱系的建筑主要是宗教建筑、政治建筑、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和艺术特征鲜明的民居等,或历时较久,或传播较广,或影响较大。也有些著名建筑特立独行,没有同类建筑,未被归类于建筑艺术风格谱系。还有的建筑融合了不同风格,很难准确归类于哪种风格。

建筑艺术风格是对已知或现存建筑的归纳,并没有呈现建筑历史的全貌。有些古老建筑只有文献记载,没有留下实物痕迹,如巴比伦空中花园、秦朝阿房宫;有的古建筑只留下了残垣断壁,无法窥其全貌,如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古城、河南二里头遗址。这些建筑虽然根据文字描述和推理可以大致绘制出复原图,但为其定义艺术风格还是有些勉强。

有的建筑风格存续时间很长,几百年甚至逾千年,如埃及风格、拜占庭风格、伊斯兰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有的建筑风格持续时间较短,几十年就式微了,如后现代主义风格;还有的建筑风格昙花一现,只建了几座建筑就不再有效仿者了,如野兽主义风格。

有的建筑风格影响范围遍及全球,如巴洛克风格、国际主义风格;有的建筑风格传播范围较广,如伊斯兰风格;还有的建筑风格只在区域内有影响,如美索美洲和安第斯山建筑风格。

建筑艺术风格的判断依据不是精准的模具,特征完全一样的建筑很少见,每个建筑都会有些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建筑流派是建筑艺术风格的分支,是对建筑风格的再细分,相当于建筑艺术风格的亚科目。例如,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分支;高科技派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分支。

建筑艺术随时间而演进着,但不存在“进步”之说。例如,不能说罗马建筑艺术比希腊建筑艺术进步了,也不能说哥特式建筑艺术比罗马风建筑艺术高级了,更不能说现代建筑艺术是古代建筑艺术发展和进化的结果。建筑艺术风格的演变不是递进关系。每一个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只是符合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特点、需求与能力,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古代建筑艺术是古代社会文化生活与技术能力的反映,是那个时代的反映。社会与文化进步了,艺术表现形式变化了,但不意味着过去的艺术落后了。现代建筑艺术基于现代社会的需求,也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着的,但绝不能说,现代艺术比古代艺术更先进。

建筑艺术风格是时代与环境的印记。

3.2 建筑艺术风格元素

建筑艺术是造型艺术,是运用物理元素和人文元素,并受到环境、场地影响的视觉表达。

建筑艺术不是简单的物理元素的陈列与组合,建筑艺术赋予建筑物灵魂、气质、气场和表情,优秀建筑能辐射出震撼力和穿透心灵的力量。

建筑美学效果或自然形成(功能、结构、材料),或人为形成(装饰、比例、形体),或环境形成(场地、环境)。

绝大多数建筑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实用功能是其不可忽略的基本属性。建筑艺术风格的特征由功能、空间、体量、形体、形制、比例、立面、表皮、雕塑、浮雕、绘画、构造物、细部构造、内装饰和结构等要素体现,也与建筑的实现难度、所处环境与场地有关。

(1)功能

建筑功能对建筑艺术影响很大。

一般而言,以实用功能为主的建筑,艺术成分少些;以心理功能为主的建筑,艺术成分多些。古代建筑中,农舍、作坊艺术元素运用得很少;神庙、宫殿、帝王陵墓艺术元素运用得很多。现代建筑中,工厂、仓库几乎没有艺术元素,普通住宅艺术元素也不是很多,而旅游建筑、公共建筑和标志性建筑艺术元素很多。总体上讲,宗教功能、政治功能、公共功能和商业功能建筑中,艺术比重较大。

一些实用性建筑,建造时并没有美学动机,却具有艺术潜质,被后人发现。如中世纪城堡是功能性建筑,后来却成了艺术表达语言,如乡间宅邸、城堡酒店等。

有时,仅将建筑功能改变,艺术效果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将弃用厂房和仓库改为文创园,建筑空间、形体和表皮没有改变,只是功能变了,再做些修整,艺术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2)空间

建筑的使用功能主要靠空间实现。建筑空间由墙体、屋盖等外围护系统围成,结构和基础仅仅是为围护系统提供支承。

建筑空间大都是闭合的;也有露天建筑,如古希腊剧场、古罗马角斗场、现代体育场;也有四周敞开的建筑,如柱廊、亭子等。

建筑空间对建筑艺术风格有较大影响。埃及金字塔、中部美洲金字塔、佛教窣堵坡等陵墓、祭祀性建筑,是没有或几乎没有内部空间的建筑(或构筑物)。而具有结社性质的宗教礼拜场所,如犹太教会堂、基督教教堂和伊斯兰教清真寺,则有很大的内部空间。有没有空间要求,需要怎样的空间,影响着建筑形体和结构,艺术语言的运用也不一样。

(3)体量

体量大小也是建筑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一些建筑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靠体量实现的。只有大体量建筑才能营造出宏伟的效果,而小体量建筑更能显示出其玲珑的魅力。

同样是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的体量与中美洲金字塔的体量不同,构成了风格差异和视觉效果的差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体量过大或过小,都会破坏视觉效果。与建筑功能和场地环境匹配的适宜体量,是由建筑美学预判能力所决定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在美学预判能力方面具有专业优势。

(4)形体

形体,也就是建筑物的三维造型,是建筑艺术风格最重要的特征。不同的造型或造型组合,是建筑风格最易识别的元素。

例如,埃及金字塔简洁抽象的方锥形,佛教窣堵坡象征水滴或苍穹的半圆球,表达了不同的理念。

古希腊神庙是坡屋顶矩形形体,古罗马万神庙是半圆球体加筒体。尽管万神庙的前厅与门头采用了希腊柱式,但形体不同使其与希腊建筑风格有了差异。哥特式教堂与罗马风教堂虽然都是巴西利卡布置,但前者细高的形体与后者厚实的形体有明显差异。密斯设计的现代主义风格纽约西格拉姆大厦与库哈斯设计的解构主义风格北京央视大楼,还有扎哈设计的非线性曲面的北京建国门SOHO,三者的艺术特征区别主要依赖于形体。

(5)形制

什么是形制?形制是指相对固化的设计规则,或由传统固化,或由权力规定,主要与平面布置和形体设计有关。

罗马天主教教堂的形制是拉丁十字,像十字架一样的狭长的十字形平面布置;拜占庭东正教教堂的形制则是希腊十字,即集中式十字形布置。不同的平面形制影响了建筑形体和空间,进而影响到艺术形象。

(6)比例

比例是建筑美学最不易拿捏的元素,是建筑师的基本功。好的建筑,形体比例、构件比例、门窗比例和搭配组合关系设计得很得体,看上去顺眼。希腊古典建筑特别讲究比例,建筑师以人的尺度确定建筑的比例关系,所以是千年经典。比例失当的建筑看上去是丑陋的。

(7)立面与表皮

建筑立面是建筑艺术语言集中的媒介,包括立面布置、造型、门窗设计等。

强调权威的建筑,如宫廷,立面较多采用对称式;凸显浪漫的建筑,如海滨度假酒店,则喜欢看似随意的立面形式。

古代建筑多用装饰性强的立面造型,如欧式古典建筑运用柱式、线脚等,印度教神庙立面密密麻麻布满了雕塑小神像;现代主义建筑主张简洁的立面;后现代主义建筑则喜欢运用一些放大或变形的古代建筑或世俗符号。

门窗是辨识建筑艺术风格最便捷的标识,例如,半圆拱门窗是罗马风格,尖拱门窗是哥特风格,马蹄拱门窗是伊斯兰风格等。

明亮的光线和阴影都是美学元素,光影的变化犹如韵律。

建筑表皮的虚实、质感、色彩、比例、韵律、凸与凹、明与暗、简与繁、曲与直、对称与随意等都是建筑艺术语汇,用来表达出建筑的风格、气质与情感。

(8)雕塑、浮雕、绘画

许多建筑特别是古代建筑,雕塑、浮雕和绘画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希腊建筑山花里的浮雕;东方建筑屋脊端部的鸱尾;文艺复兴建筑的壁画和穹顶画等。

(9)构造物与细部构造

附属于建筑的构造物和建筑上的细部构造,是建筑艺术的重要部分,其象征性更强。

如埃及神庙的方尖碑;伊斯兰清真寺的宣礼塔,清真寺屋顶的新月标志;中国古代建筑的华表、牌坊;日本神道教的鸟居等。

(10)内装饰

建筑内部装饰也是建筑艺术风格的构成。例如,拜占庭风格和伊斯兰风格的马赛克,洛可可风格的石膏造型,都是其建筑艺术风格的鲜明特征。

(11)结构

结构与建筑艺术风格的关系包括四个方面。

结构对艺术风格的影响。例如,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结构与罗马时期万神庙的穹顶结构的差异,形成了其建筑艺术风格的差异。现代建筑柱梁结构、剪力墙结构、悬索结构和空间薄壁结构的差异,对建筑形体乃至艺术风格也有重要的影响。

结构构件是艺术元素的载体。如埃及建筑结构柱上的浮雕,埃及和希腊建筑中柱头的雕刻造型,中国木结构柱顶的斗拱等。

结构本身是艺术元素。极简主义清水混凝土建筑,结构构件就是建筑美学的一部分。现代建筑师沙里宁的有机主义建筑和圣地亚哥·卡拉特瓦拉的造型舒展的建筑,将结构逻辑之美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

非结构功能的“结构构件”。一些“结构构件”并没有结构功能,而只是作为美学元素。今天的装饰构件可能是过去的结构构件,如没有支承功能的装饰性柱子。

(12)实现难度

审美评价与建筑的实现难度有关。不易实现的艺术品美誉度会更高一些。

例如,埃及金字塔和玛雅金字塔都是在新石器时代建造的,实现难度很大,为其艺术感染力加分。再如,秘鲁的马丘比丘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名气非常大。但其实不过是在山顶上建造的石头墙、茅草顶的建筑群,它的美学评价是被实现难度赋予的。

(13)环境与场地

建筑的艺术效果不仅取决于建筑本身,而且与场地和环境有密切关系。同样的建筑,在广场、河边、海边、空旷地与在市区街道旁比较,视觉效果差距很大。金字塔建在沙漠里才有气势和问天之境界,如果建在拥挤的闹市中,就会显得突兀,有压迫感。

3.3 影响建筑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

一种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不单单出于建筑师的美学观念和创意。古往今来,那些有艺术表现力的建筑,其实是不同时期主导社会的人们表达思想与意愿的媒介。

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时代、地域、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美学观念有关,与建筑材料和技术条件有关。在不同地区、文化、时代和美学偏好影响下,美学判断不同。

(1)时代印记

建筑艺术风格是时代印记,是主导时代的那个阶层的需求与价值观的反映。

哥特式风格是中世纪神权的印记;文艺复兴风格洋溢着人本主义的气息;纽约、芝加哥的摩天大楼表达的是资本的意愿;现代社会大众时代,极简主义美学正被中产阶层所接受。

文明前社会,神权和君权尚未确立,生产力也不发达,建筑形态自然质朴;古代社会由强大的神权和君权主导,宗教和宫廷建筑注重象征性和形式主义;现代社会民众地位提升,生产力发展,建筑风格多元,总体上对形式主义是排斥的。

(2)地域特征

地域环境特别是地理、气候条件对建筑艺术有较大影响。寒冷地区喜欢厚重;炎热地区习惯通透;多雪地区陡坡屋顶不存积雪;多雨地区缓坡大挑檐有利于把水排得远一些。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建筑表皮与形体设计。

建筑艺术是传播的。交通便利的地区,建筑艺术风格借鉴外来因素较多;交通封闭的地区,建筑艺术变化缓慢。当地建筑材料对建筑艺术的影响也是一种地域性影响。

(3)宗教影响

建筑艺术受宗教影响非常大,对古代建筑而言,宗教影响是第一位的。

宗教是建筑艺术的源头。建筑艺术的历史是从祭祀性建筑开始的,古代建筑艺术最主要的载体就是宗教建筑。

宗教的性质、观念和表达习惯,搭起了建筑艺术的框架。不同宗教的差异可以在宗教建筑上找到最直接最鲜明的符号。

印度教是多神教,其神庙没有中心,不对称,外立面布满各路神的雕塑;基督教是一神教,教堂有中心,有重心,对称布置,突显唯一权威。

同是基督教,注重宗教仪式的天主教教堂多华丽,而弱化宗教仪式强调个人面对上帝的新教教堂多简朴。

(4)权力作用

城市规划、政治功能建筑和标志性公共建筑的艺术风格和品位,很多时候取决于权力执掌者的意志和美学偏好,或选择他中意的建筑师,或亲自干预设计。例如,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不仅亲自选定设计师,还干预设计和施工过程。美国国会大厦所以采用罗马风格,基于时任总统杰斐逊效仿罗马共和的理念。

(5)经济条件

建筑艺术风格受经济条件制约。可支配的经济资源多,建筑或宏伟或奢华;经济不发达时期或地区,建筑风格趋于简单。埃及古王国是大金字塔时代,因为当时国力强盛;中王国是小金字塔时代,因为国力虚弱,没钱建造大体量建筑。

罗马风建筑简朴,哥特式建筑复杂,巴洛克建筑奢华,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基本同步。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佛罗伦萨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迪拜哈利法塔是石油经济的象征。

(6)文化传统

建筑艺术风格与文化传统有关,文化积淀影响着决策者、建筑师和公众的美学偏好。

例如德国人、北欧人和日本人喜欢简洁的风格;西班牙人和拉丁美洲人喜欢热闹的风格;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喜欢浪漫的风格……这些都与文化传统有关。

(7)建筑习惯

一些建筑艺术语言源于习惯,与功能、结构和艺术逻辑无关。

例如埃及神庙的斜面石墙,源于下宽上窄的夯土墙习惯,用石头砌墙了,也要按习惯砌成斜墙。我国藏式建筑的斜墙也是源于下宽、上窄的夯土墙习惯。

再如日本神社建筑,最初是节日游行时抬着的象征性建筑,后来改为固定建筑,但每20年要按照原样重建新神社,建好后再把旧的神社拆掉。如此,现在看到的虽然是20年内建的神社,却是一千多年前的样子。

(8)材料影响

不同建筑材料形成的建筑风格不同。形体、空间、质感、造型、色彩等艺术元素都可能受到材料特性的限制。

例如,东亚木结构古代建筑与欧洲石结构古代建筑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再如,以混凝土、钢材和玻璃为主要材料的现代建筑,与以石材、木材和砖瓦为主要材料的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完全不同。

(9)技术制约

建筑艺术受结构技术制约,随着结构技术的进步,建筑艺术的表达空间也大了。

例如,由于结构技术的进步,哥特式建筑采用侧推力小的尖拱和飞扶壁支承体系,比之前的罗马风格教堂墙体薄了很多,可以设置彩色玻璃窗,使其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再如,现代结构技术、起重设备和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得摩天大楼越建越高,形成了新的建筑艺术语言。

3.4 建筑艺术风格的谱系

建筑艺术风格可分为自然建筑、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三大类。

自然建筑基本无装饰,古代建筑大都有装饰,现代建筑在有装饰和无装饰间摇摆。

建筑艺术的历史从5500年前文明出现之时开始。不同原创文明孕育了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建筑艺术风格随时间的推移,或演进,或传播,或消失。

一些建筑风格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关联性,或有着共同的起源,或互相影响,或单向传播。如此,构成了建筑风格的谱系。

有的建筑艺术风格传播较广,分叉较多,谱系枝繁叶茂;有的建筑艺术风格则只限于地域性影响。

有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建筑风格相似,但互相之间没有关联性,是巧合性相似,不属于一个谱系。例如金字塔,埃及有,中部美洲也有,形体大致一样,只是体量和功能不一样。美洲与欧亚非大陆在1万多年前就处于隔绝状态,两地金字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互之间不存在传播和影响的可能。所以,虽然都是金字塔,但不属于一个谱系。

再比如叠涩式尖拱,美洲玛雅有,欧亚大陆也有,互相之间没有传播的可能,也不属于一个谱系。

古代建筑可归纳为4个谱系:地中海谱系、南亚谱系、东亚谱系和印第安谱系。

现代建筑由于历史尚短,也由于现代社会建筑艺术风格传播很快,世界各地建筑相似性关联性较强,虽然有各种风格和流派,但归类谱系有些勉强,可以把现代建筑视为一个谱系——现代建筑谱系,包括现代主义、有机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及各种流派。

建筑风格与谱系见表3-1。

表3-1 建筑艺术风格谱系

3.5 建筑艺术风格的演变

文明出现前的建筑是自然主义和功能主义的,未形成建筑艺术风格。

无艺术建筑向有艺术建筑转化,是建筑的生理功能向心理功能转化,实用性向象征性转化,结构和构造元素向艺术元素转化的过程。

文明出现后,建筑艺术风格开始形成。古代建筑艺术风格主要是形式主义和象征主义的。

在经历了从古代建筑向现代建筑转化的过渡期后,现代建筑开始形成了以强调功能和结构为要旨的风格,弱化甚至摒弃了形式主义和象征主义。随后,形式主义和象征主义又以新的形态有所回潮,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等。

建筑艺术风格演进有理性和浪漫交替出现的规律,即理性→浪漫→再理性→再浪漫的路径。

例如,欧洲古代建筑风格的演进:希腊(理性)→罗马(浪漫)→罗马风(理性)→哥特式(浪漫)→文艺复兴(理性)→巴洛克(浪漫)→新古典主义(理性)。

再比如现代建筑:现代主义(理性)→后现代主义(浪漫)→新现代主义(理性)→解构主义(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