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和旧裤子一样的新裤子——混淆概念还是偷换概念
思维想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概念就必须是清晰的、辩证的、富于逻辑性的。一般来说,概念要通过语词来表达。词义有表达概念的作用,有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的现象,造成了概念和词语的复杂关系,因而很容易造成概念方面的逻辑混乱。概念混淆和偷换概念便是其典型的两种。
混淆概念
故事中,卜子所说的“做成旧裤子那样的”指的是新裤子在款式上要和原来的旧裤子一样,而他的妻子却理解为所有的特征都要像旧裤子那样,包括破旧程度,于是把一条新裤子毁坏成旧裤子,这就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混淆概念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逻辑错误,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比较接近的事物和现象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没有辨别清楚。
关于混淆概念,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
上面案例中的店员在算账的时候,明显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案例中,在店员把钱退给个人之后,实际发生的费用只有27元而不是30元,老板得到的25元加上店员藏起的2元,正好就是27元,按照这个思路,账目就很清楚。店员用30元计算,是没有弄清楚实际发生费用的概念,而且用27元加自己藏起来的2元,相当于多加了一次2元。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识地把某些表面相似的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用或在不同意义上使用同一概念而犯的逻辑错误。具有相对意义的词项,如果混淆了所相对的范围、论域或语境,也可造成概念混淆。
概念混淆的例子有很多,除了上述的例子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情况,比如:误用近义词造成概念混淆;误用同音字造成概念混淆;把两个表示不同时间的概念混淆;把反映事物的具体内容的概念混淆为事物本身的概念;同音异形的概念混淆;对象的概念混淆等。
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违反同一律,把某些表面相似的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用或在不同意义上使用同一概念而犯的逻辑错误。比如,电商平台搞活动打出的宣传语“买一送一”,甚至“买一送六”,乍一看以为送的是原品,买家会觉得很划算,但是点进去看详情,就会发现,原来送的是小赠品,赠品的种类就得看店家了,几根牙签或者几张卡片都有可能。又比如,“充话费送手机”,表面是白得一个手机,实际上是把自己买手机的钱存了进去,每个月设置最低消费金额,钱花不完也要扣那么多。在辩论中,人们也经常用偷换概念的方法来误导对手,从而让对方顺着自己的思路走。
故事中,阿凡提就是故意通过偷换概念来戏弄财主的。第一次财主说“要”眉毛,是指要把眉毛留下来,但阿凡提故意理解为要把它刮下来带回去;第二次财主说“不要”胡子是指不要把胡子刮下来,但阿凡提却故意理解为不要把胡子留下来。通过两次偷换概念,阿凡提不但教训了小气的财主,而且让他无话可说。
亚里士多德曾在《辩谬篇》中记载了一则诡辩:你有一条狗,它是有儿女的,因而它是一个父亲;它是你的,因而它是你的父亲,你打它,就是打你自己的父亲。这是很经典的诡辩案例,这个推理乍看上去很符合逻辑,甚至无懈可击,实际上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因而是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