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老年人的膳食指南
什么是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
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的基础上,中国营养学会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实际状况,把《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的原则转换成各类食物的重量,制定了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以便于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参照执行。
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为五层:
谷类食物包括粳米、糯米、小米、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类是供给人体热量最主要的来源,谷物中还含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所必需的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薯类食物包括番薯、芋头、马铃薯等。薯类富含保健功能因子,能抗氧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维护心脑血管功能、健脾、护肝、抗诱变、抑癌、解毒等,各种薯类含有的保健功能不同,应尽可能地调配着吃。杂豆是指除去大豆以外的其他干豆类,如绿豆、红小豆、芸豆等。营养专家建议老年人平均每天吃五谷杂粮200~350克,其中粗粮、细粮、薯类的比例为1:2:1(以重量比计)。
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健康非常重要。专家建议老年人每天吃400~500克蔬菜和200~400克水果。
膳食宝塔
肉、禽、鱼、蛋是动物类食物,是老年人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也是老年人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专家建议老年人每天吃150克肉、禽、鱼、蛋,其中鱼虾、禽类50~100克,畜肉50克,蛋类25~50克。
奶类是老年人蛋白质、钙等的重要来源。大豆可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蛋白质、钙、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奶制品和豆制品同样具有丰富的营养。专家建议,老年人每天应吃相当于液态奶300克的奶类及奶制品,以及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
烹饪油包括动物性油和植物性油,可为老年人提供脂肪和能量。营养专家建议老年人每天烹调油的摄入量为20~25克,并经常更换烹饪油的种类。营养专家建议老年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
另外,膳食宝塔还特别强调了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营养专家更是建议老年人每日至少喝1200毫升水,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量,最好达到1万步。
为什么要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世界上的食物多种多样,每一种食物的成分和营养价值都不一样,而且,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食物多样化,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全面养护身体健康。对于身体日渐衰弱的老年人来说,更需要通过多样化的食物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从而养护健康。
而且,食物多样化能够降低不安全食物带来的威胁。食物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会在食物中残留,给饮食安全带来风险。当食物种类增多,每种食物的食用量相应就少,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对人体健康不利物质的摄入量也就减少。从这个角度说,食物多样化能够降低不安全食品带来的威胁。
此外,多样化的饮食能够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健康,延缓衰老,预防营养不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组织细胞的修复能力。研究表明,饮食多样化有助于使血糖水平达到良好的标准,并且能够降低糖尿病人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及流行病学后续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多样化食物的人群中发病后存活率较高。
老年人的饮食之所以要以谷类为主,是因为谷类食物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传统膳食的主体,谷类食物是最有效、最安全、最易得到也是最便宜的能源,谷类食物中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科学研究表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病率。要坚持谷类为主,老年人一般每天应摄入200~300克。
粗细搭配可增加膳食的饱腹感,防止能量过剩和肥胖。老年人食物粗细搭配,适当多吃粗粮,有利于促进肠蠕动和排便,减少肠道分解产生的酚、氨及细菌毒素等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预防肿瘤。同时植物化学物如木酚素、芦丁、植物固醇等,具有抗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作用。粗细粮搭配有两层意思:一是适当多吃一些传统上的粗粮,如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芸豆等;二是目前谷类消费主要是加工精度高的精米白面,要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
为什么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水果和薯类是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尤其对保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肠道正常功能,降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糖尿病、肥胖、白内障、老年性黄斑等慢性疾病的得病率具有重要作用。
蔬菜水果水分多、能量低,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城乡居民蔬菜摄入量逐渐下降;水果摄入量也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摄入量仅达到推荐量的30%。老年人牙齿不好,消化道功能降低,摄取的蔬菜水果少,容易发生微量营养素缺乏。为了保证健康,老年人应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医学专家建议,中老年人每天应该摄入蔬菜400~500克,摄入水果200~400克。保证每餐有1~2种蔬菜,每天吃2~3种水果。尽量食用新鲜蔬菜,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和菌藻类食物,少吃腌制蔬菜和泡菜,并且要选择健康的烹调方式。
薯类富含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见的薯类有以下几种:
马铃薯含淀粉达17%,维生素C和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既可以当主食食用,也可做蔬菜。
甘薯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5%,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25%;甘薯中胡萝卜素、维生素C、烟酸含量比谷类高;甘薯中还富含有一种黏液蛋白,一些薯(如紫薯)含有的花青素,有保护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甘薯叶已成为餐桌上的蔬菜,它们的蛋白质、脂肪、糖分、钙、磷、铁的含量比一些叶菜类高。
木薯含淀粉较多,但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含量低,是一种优良的淀粉生产原料。薯类干品中淀粉含量可达80%,而蛋白质含量仅约5%,脂肪含量只有0.5%。
为什么要每天吃奶类或其制品
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被全世界公认为优质钙和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由于我国老年居民膳食钙的摄入量远远低于推荐摄入量,随着年龄增加骨钙流失严重,对钙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加。为了保护中老年人骨质和牙齿健康,预防控制钙缺乏相关疾病,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喝奶。
常见的奶类有牛奶、羊奶和马奶等鲜奶,其中以牛奶的食用量最大。《本草纲目》中也提到:“牛乳,老人煮粥甚宜。”可见古人早就知道牛奶对老年人的滋补、强壮作用。
牛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六大营养素,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理想的完全食品。
老年人对蛋白质的消化力还比较强,每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在70~80克为宜。老人膳食中蛋白质含量应高一点儿,脂肪含量应低一点儿,多喝牛奶可保证有足量的蛋白质摄入。老年人脂肪摄入量不宜过多,并且要有足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多喝牛奶不仅可以让老年人从其他食物中摄入的脂肪适量,而且可以从牛奶中获得如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有显著的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花生四烯酸可以降低三酸甘油酯。这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都有好处。
牛奶中含有一定量的乳糖。乳糖能促进人体肠道内有益的乳酸菌生长,维持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乳糖有利于老年人对钙的吸收,可防止机体因缺钙而产生的骨质疏松等病症。乳糖消化后变成葡萄糖可以补充能量。
牛奶中含有许多矿物质,其中就包含钾、钙、磷、铁、硫、镁、锌、铜、碘、锰等人体12种必需的矿物质,其中钙、磷、铁和碘对人体最为重要。与其他食物相比,老年人更易吸收和利用牛奶中的钙和磷。
奶类是钙的良好的来源,几乎对所有的缺钙性病症都适用。如果能定时喝牛奶,则可以有效防止老人骨质疏松症的产生。
另外,老年人患肝、胆疾病和糖尿病时喝牛奶,奶中的乳蛋白能促进细胞生成。高血脂老人可以饮脱脂牛奶,牛奶中乳清酸可以清除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轻度肾功能损害的老人喝牛奶,肾脏的排泄功能可以得到提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老年人可以喝牛奶,因为其乳蛋白不含嘌呤。老年人如发生汞、铝等重金属中毒,在缺乏急救药物时,可喝牛奶(或灌牛奶)以解毒。
专家建议每人每天饮300克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如奶粉、酸奶、炼乳、奶酪等),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低脂奶、脱脂奶及其制品,建议老年人多喝低脂奶及其制品。
为什么要每天吃大豆或其制品
大豆包括黄豆、黑豆和青豆。大豆制品通常分为发酵豆制品和非发酵豆制品两类。发酵豆制品有豆豉、豆瓣酱、腐乳、豆汁等。非发酵豆制品有豆浆、豆腐、豆腐干、腐竹等。
大豆所含的营养元素非常丰富,B族维生素、维生素E、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都能够通过摄入大豆获取,且大豆含有大豆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专家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中老年人每天吃大豆及豆制品不仅能够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还可以防止因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大豆能够预防多种疾病:
由于代谢和内分泌等各方面的原因,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容易骨折。研究证明大豆中的异黄酮有雌激素作用,如果在围绝经期及时补充大豆异黄酮,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
绝经期是妇女进入老年期的开始,这一时期一些妇女出现燥热、潮红和老年性阴道炎,多起因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属于植物雌激素,长期补充可防止女性卵巢功能过早衰退,双向调节雌激素水平,从而缓解更年期症状;大豆中还有丰富的磷脂和必需脂肪酸,能改善细胞膜的硬化程度,逆转老化的细胞,延缓细胞的衰老,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大豆可升高人体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而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常吃大豆和豆制品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大豆中富含低聚糖,在肠道中起“清道夫”作用,既能及时清除肠道中有害物质,保持大便通畅,又能维护血糖平衡,对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大豆中富含的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可作为抗氧化剂阻止DNA氧化损伤,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另外大豆中富含的大豆皂苷也可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细胞的生长。
为什么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医学专家建议老年人饮食宜清淡,于是有些老年人干脆说:“那我们吃素好了。”其实,这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从医学角度讲,并非所有人都适宜长期吃素,患某些疾病及体质弱的老年人就不适宜长期吃素。不少吃素的老人常出现消瘦或虚胖,并伴有全身乏力、肢体疼痛、情绪低落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又查不出器质性病变,这多是营养不良所致。有资料显示,国内有人对终生清淡素食的645名寺庙和尚体检发现:45.6%的和尚患有慢性疾病,其中34.3%的慢性疾病与长期营养不良有关。
据研究,素食者易造成优质蛋白质缺乏。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从食物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蛋白质,含包括必需氨基酸在内的所有氨基酸,动物性蛋白质如奶类、精肉、禽蛋和鱼虾内的蛋白均属此类。另一种是不完全蛋白质,所含氨基酸数量不足,而且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植物性蛋白质即属此类,故吃素者易造成完全蛋白质缺乏。另外,素食者饮食单调,最容易造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镁、钙、铁、锌的缺乏。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B族维生素、叶酸等。
为什么要减少烹调用油,吃清淡少盐膳食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烹调油42克,远远高于营养专家的推荐量25克。同时相关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呈现出增加趋势。相比于1992年,成年人超重率上升了39%,肥胖率上升了97%,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31%,血脂异常者为18.8%。
过多摄入脂肪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肥胖、肾动脉硬化、肾性高血压、胰腺炎、胆囊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减少脂肪摄入量能够有效地控制这些慢性病的发生。由于很多提供脂肪的食物(比如肉类、豆类)既含有脂肪,又含有蛋白质等其他多种营养素,而烹调用油几乎全部是脂肪,因此减少膳食脂肪摄入量最有效可行的措施就是减少烹调用油。
另外,烹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在体内产生过氧化物质,体内过氧化物质增加可促进衰老,过氧化物质被吞噬细胞吞入后,形成泡沫细胞,容易发展成动脉粥样斑。
从上述两点来看,老年人减少烹调用油量势在必行。
现代研究指出,清淡饮食的好处在于:降低血中葡萄糖水平,抑制了大分子物质在体内的非酶促糖基化;减少了脂肪沉积和蛋白质的分解,降低了代谢率,延缓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时间;使下丘脑和垂体减少分泌衰老激素;延缓了具有免疫效能的T细胞(也称T淋巴细胞)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的过程,推迟了自身抗体的出现。上述机理的综合效果是:清淡饮食可以延缓衰老。
说到清淡饮食,自然不能不提食盐,有些老年人口味重,喜吃咸盐。殊不知,食盐过度是老年慢性病的幕后黑手。医生建议,健康人每日最佳食盐量应控制在4~5克,并认为,远离高血压,应该从限盐开始。其实少吃盐,在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同时,还有诸多的妙用。
(1)少吃盐能补钙。少吃盐补钙是英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的。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是钙排出量多寡的主要决定因素,即盐的摄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钙的量越多,钙的吸收也就越差。营养学专家说,高钠通常会使女性的骨质每年流失约1%,患有高血压的妇女骨质流失的速度比血压正常的妇女快许多。这就是说,少吃盐等于补钙,少吃盐对钙实际起到了“不补之补”的作用。
(2)少吃盐能抗衰。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体液中,它们在保持人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吃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就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从而造成皮肤老化,时间长了就会使皱纹增多。因此,要想预防皱纹生成,老年人最好少吃盐,多喝水。
(3)少吃盐可防胃病。在消化食物时,胃黏膜会分泌一层黏液来保护自己,但黏液怕盐,如果吃得太咸,日积月累,胃黏膜的保护层就没有了,酸甜苦辣长驱直入,娇嫩的胃怎么能受得了呢?结果会引起胃溃疡、胃炎,甚至胃癌。因此,老年人为了预防胃病,应少吃盐为好。
为什么要选择正确的烹饪方法
好的食物还需要好的烹调方法,才不会让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变成毫无益处的垃圾食物。食物真正的营养价值,既取决于食物原料的营养成分,还取决于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保存率。因此,一日三餐烹饪加工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体营养元素的摄入。
烹调的作用在于使食品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具有良好的感官性质,并杀灭其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食物在烹调过程中可以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由于食物组成成分复杂和烹调方法的千变万化,所以食物烹调时所发生的变化也是异常复杂的综合的物理化学过程。
例如食品中一部分营养素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蛋白质分解为肽以及更小单位分子的氨基酸,淀粉变成糊精等。加热时蛋白质的凝固、淀粉的加水浸涨、植物细胞果胶的软化、细胞膜的破坏、水溶性物质的浸出、芳香性物质的挥发、有色物质的形成等都能在烹调过程中产生。通过上述的各种变化,可以使食品去除原有腥膻气味,使颜色更好看,增强令人愉快的色、香、味改善其感官性质,营养素变得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由烹调过程中洗涤和加热等,也就将食品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如细菌、寄生虫等)等去除、破坏或杀灭。所以,通过上述各种变化可以达到烹调食物的目的。但是,食物在烹调时也可能发生一些营养素的损失和破坏。
食物里的各种维生素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加热时,常常被破坏,加热时间越长,破坏损失就越大。烹调原则只要食物能熟,加热的时间尽可能越短越好,特别是新鲜蔬菜类的食物,宜采用“急火快炒”的烹调方法,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采用“急火快炒”的烹调方法,抗坏血酸的保留率可提高至60%~70%。而采用长时间的熬煮则抗坏血酸的保留率几乎等于零。
抗坏血酸、硫胺素、核黄素等水溶性维生素遇到碱性物质,很容易破坏。在食物烹调习惯上很多人喜欢熬粥时加碱,这可使食物中水溶性维生素大量被破坏。馒头加碱主要是中和面中的酸,没有调味作用,而且食物碱性愈强,食物中的无机盐类变得不好吸收,这也是一种间接的损失。
为什么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新鲜食品是指新近生产出来、存放时间较短、能保持原有性质的食品,即食品中只含有原本固有的成分,而不含有任何原本没有的物质。
目前随着食物生产的丰富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各家各户家中都有冰箱,许多老年人为了生活的方便,会一次性购买大量食物存放。更有很多老年人习惯一次性烹饪大量食物,反复加热食用。殊不知,这些都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经常食用不新鲜的食品会对中老年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1)存放时间过长会造成食物营养元素的流失。不新鲜的食物中的营养元素会遭到破坏。例如菠菜中的维生素含量在新鲜状态下为每100克含有30毫克,存放3天之后为每100克含有22毫克,存放9天后为每100克含有9毫克。
(2)不新鲜的食物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油炸食品即使保存在冰箱,其过氧化值也可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增加。动物性食品如存放不当,还会出现腐败变质。
卫生食品就是指食品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包括食品中天然含有的(如龙葵毒素、河豚毒素等)和外界污染的(如铅、农药等)。食用不卫生的食物会对中老年人造成极大的危害:
(1)急性危害。不卫生食物中的大量致病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会造成人体中毒。由于中毒原因不同引起的症状也不同,一般都伴有急性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会因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
(2)慢性危害。食品被某些有害物质污染,其含量虽少,但由于长期连续通过食品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不能完全排出,并不断蓄积起来,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当达到一定的中毒剂量时就发生中毒症状,这种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显露出来的危害称为慢性危害。由于食品中引起慢性危害的因素不易被发现,原因较难查清,因此通常比急性危害还大,更应引起重视。
对于代谢功能、免疫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来说,吃新鲜卫生的食品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什么食物要酸碱平衡、荤素搭配
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搭配食用,目的在于保持中老年人血液的酸碱平衡,使之经常处于弱碱性状态(pH值为7.4左右),有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千万不要以为食物的酸碱性就是指味觉上的感觉,这里指的是生物化学性质,如口感酸的葡萄、醋等,都是属于碱性食物。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形成酸性物质(如碳酸、硫酸等),属于酸性食物。富含钾、钠、镁等矿物质元素的蔬菜、水果等,在消化时形成碱性物质,属于碱性食物。在膳食结构中,酸性食物不能多吃,否则会导致身体酸碱失衡,有害健康。
一些中老年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吃了过多的鸡、鸭、鱼、肉以后会感到发腻,殊不知,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表现。富含矿物质、膳食纤维的瓜果、蔬菜是食物中的碱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肉属于酸性食物。无论日常生活或节假日,饮食都应掌握酸碱平衡,不可偏颇,只有平衡方可益补得当。如终日饱食膏粱厚味,酸碱失衡,将严重影响健康。膳食的酸碱平衡早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大凡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都是酸性食物,食用过多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为弱酸性,令人倦怠乏力,严重的还会使人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故欲避免上述状态,就得减少“山珍海味”,增加蔬菜、瓜果、豆类等碱性食物。
为什么老年人要重视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低体重的发生率为17.6%,是45~59岁人群的2倍;贫血患病率为25.6%,也远高于中年人群。老年人之所以多发营养不良和贫血,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衰退现象,很多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慢性疾病。另外,牙齿问题、精神状态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老年人食欲不振,摄入的食物减少,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的摄入量降低,从而造成营养不良和贫血。
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发生呢?
营养不良和贫血的老年人要增加主食和各种副食品的摄入量,保证能量、蛋白质、维生素B12、铁、叶酸的供给,使体重增加到正常范围,同时提供造血的必需原料。
贫血的老年人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如酸枣、杏、橘子、苦瓜、生菜等;富含铁的食物,如鸡肝、猪肝、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蘑菇、芹菜等。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一次进食较多不能保证完全吸收,因此,老年人应该多餐少食,一天吃4~5餐为宜。这样既能够保证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又能让营养得到充分的吸收。
老年人每天可能无法从膳食中获取充足的营养素,因此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营养素补充剂,如铁、B族维生素、维生素C、矿物质等。
科学研究表明,食物强化是改善人群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中老年人要多食用强化铁的酱油、强化铁的面粉和制品等。
许多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这些慢性病也能够导致和加重营养不良和贫血,因此,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