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北大老同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忆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毛遂自荐

1984年的一天早晨,一位陌生的女士来敲门。她自报是北大社会学系1981级硕士刘沈生,是通过《社会学通讯》编辑部找到我家的。我当时心中不免诧异,不仅因为此人我不认识,而且我也没听说过北大有个社会学系。虽然这是新成立的,但并不是新系。早在20世纪30年代,燕京大学就有社会学系,当年雷洁琼先生就是社会学系教授,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全盘苏化,社会学系被取消。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祖国大地吹响,活跃的北大人乘时机之东风,在老一辈社会学家的努力下,首批恢复了社会学系。但毕竟中断了30年,国外社会学系的课程有了飞跃发展,例如统计学、计算机都成了社会调查研究不可或缺的知识和工具,统计学成了社会学系学生的主干课,而刘沈生同学正是看到我的文章来求教的。谈话中,我感到虽然离开北大仅短短几年,但改革开放带给北大的变化太大了,北大涌现出不少新系或新专业,其中包括社会学系。她还说,由于是新系,统计学方面还没人开课,希望我能去讲。她的建议让我动了心,一方面是自己对统计应用有兴趣,另一方面我在北大工作近20年,北大对我已是故乡。

不久,我托人带话,要求拜见社会学系主任袁方教授。记得那天是在北大27楼袁先生办公室,我呈上了发表的文章,并毛遂自荐,可以来开设社会统计学课程。我告诉袁先生,我在做北京市婚姻调查时,从中国社科院薛寅老师处借看过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李沛良教授在社会学讲习班上讲授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的讲义(后来以《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为名出版),对社会统计学的内容和所举的例子是了解的。我在北师大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开设概率统计课,还编写了讲义,所以讲授统计知识是有经验的。听了我的一番介绍,由于我的自信和社会学对定量研究的重视,袁先生立即表示,欢迎我来给1983级研究生开设社会统计学课。就这样,讲课之事竟一次谈妥。说起来,我和袁先生素昧平生,在谈话前大家还互不了解,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拍板定案,我深感他的工作魄力和对定量研究的重视。套句美言,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吧!记得当时的副系主任华青教授在排课表,正为找不到教员发愁,所以他说:“你来得正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