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由理入文”的“敲门砖”
我不断被北师大列为派出人选,先是打算被派往南斯拉夫,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师大培训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我又被列入其中。1981年我来到了美国,先在波士顿数字设备公司交流,后到俄亥俄大学访学,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我的职业轨迹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了学习CAI,俄亥俄大学的唐寅北教授为我们选择了心理系的程序教学课本《统计学》,我结识了该系统计学教授R.克莱尔(Geeqe R.Klare),他毕生研究认知心理的统计模型,探讨应用文字的易懂性。无论是课程,还是克莱尔教授的研究,都使我大开眼界。原来在理科所熟悉的概率统计,在文科也大有用途,所谓学科交叉,不仅是相邻学科,还可以是文理两大学科,我感悟到了美国先进之所在。
回国后,联合国教科文协议中的计算机迟迟未到货。我无事可做,于是在所里开设了概率统计课,这原本是由数学系开设的。同时也是出于兴趣,我又积极探索统计在其他社科领域的应用。当时全国妇联正开展北京市婚姻调查,我自告奋勇承担了该项统计工作。当时还没有应用统计包,每项统计都要自己编写程序,工作量还真不小,但我乐此不疲,当别人用我统计的结果写报告、做文章时,我很有成就感。此外,我用相关、回归、列联表、统计检验等写了一篇文章,交给了全国妇联。他们把文章退还给我,原因是看不懂,所以总体调查报告中不要了;但建议我可找其他刊物发表,我理解就是文责自负的意思。所以,我的《婚姻道德观的统计分析结果》一文,是以个人名义发表在《社会学通讯》(1983年第4期)上的,该杂志就是社会学核心刊物《社会学研究》的前身。不曾料到,该文成了我改行社会学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