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智能化:基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实践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链接
浦东新区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经验

近年来,浦东新区以实现数据“无条件归集、有标准管理、多层次评估、无障碍共享、全方位使用、全覆盖安保”为目标,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上不断探索,推进数据归集和共享应用,在提高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基层社区治理的水平和实效。

早在2011年,浦东新区就在上海市率先推出了《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 2015)》和《智慧浦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和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在国内率先发布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提升民众幸福感和城市运行效率为“智慧浦东”建设目标,先行先试“智慧城市”建设。

2018年7月,浦东新区在完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大数据中心,专门负责全区政务云和政务内外网等基础设施、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浦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对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研究制定政务数据相关技术标准,基于多方数据融合开展大数据挖掘分析研究,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随后,大数据中心即以“1+5+X”(即1个区域数据大脑,城市综合管理、党建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市场监管5个神经枢纽,X个应用项目)为基本框架,通过构建“一朵云”(政务云)、五个中心(即党建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城市运行中心、大数据中心)、五个库(即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信用信息五个基础数据库),全力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

其间,在五个中心中,大数据中心主要负责为其他四个中心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其他四个中心除了企业服务中心主要为法人提供服务外,其他三个平台都与社会治理紧密相关。党建服务中心建设主要通过“浦东i党建”信息化平台构建智慧党建格局;城运中心建设主要通过浦东“城市大脑”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市民服务中心建设主要通过“一网通办”提升市民办事的智能化水平。

一、“浦东i党建”信息化平台

“浦东i党建”信息化平台系遵循智能化、模块化、集成化设计理念,从立足大党建、搭建大平台、推进大联通出发,着力打造“1+3+5”智慧党建格局。“1”即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一个总系统;“3”即基于区级、街镇(大口)、村居(“家门口”服务站)三级管理,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相互支撑的三级运行体系;“5”即指挥大屏、PC后台管理屏、居村电子屏、家庭电视屏、居民手机屏五屏联动。

(一)建设维护

“浦东i党建”由区委组织部授权党建服务中心负责运营,数据存储于区政务云,采取每日定时全量备份、双机热备等方式保障信息安全。目前,“浦东i党建”已覆盖全区36个街镇1285个“家门口”服务站(包含服务站管理人员、社工、居村百姓)。

(二)拓展延伸

“浦东i党建”以“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法律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社区管理服务七大类服务,以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区标准相统一的服务平台为目标。居民可随时随地通过“浦东i党建”微信公众号“家门口”服务模块,了解全区1285个居村“家门口”服务站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活动预告,真正实现“活动在家门口参加、服务在家门口享受、爱心在家门口奉献”。

“浦东i党建”全时段开放,拥有一个实时的动态监管平台。系统设置预警提醒功能,瞄准连续7天没有开展民情走访、连续7天没有开展活动的“家门口”服务站和社工,自动向街镇管理部门和村居党组织书记亮起红灯、发起提醒。任何服务站的实时运行情况均可在区党建服务中心大屏幕上得到实时反映。区层面的管理人员可按照区、街镇、居村三级体系逐层追溯、检查,数据实现了由面及点、由单项到综合的汇聚。通过启用各街镇社区、各园区楼宇党建服务中心的公共空间视频监控,“浦东i党建”建立了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的可视化监督管理机制,倒逼各级各类党组织落实“家门口”服务精细化管理要求的各项任务。

(三)整合融合

“浦东i党建”目前已实现与市、区、街镇、居村四个平台系统协同。

(1)与市党建服务中心管理平台协同,同步基层“三张清单”(需求、资源、项目)与活动开展情况。

(2)与区城运中心平台协同,打通指挥大屏系统和派单系统接口,实现“家门口”服务中心(站)首问接待、民情走访、预警督办、活动服务等信息的共享和流转。

(3)与区地工委村居电子台账系统协同,满足支部生活记录台账、“家门口”民情走访、“三会”信息、活动服务等信息的共享。

(4)与区内各街镇应用平台协同,共享“家门口”服务信息、微心愿信息、党员党组织信息以及活动动态等信息,为城市基层党建插上“隐形的翅膀”。

(5)与街镇层面“全岗通”社工助手系统、居村层面“电子台账”系统协同,实现“一次录入、多点共享”,既打破了原本跨平台、跨条线的“信息孤岛”,又让社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走访服务,大大提高了“全岗通”的服务成效。同时,凭借首问接待、民情走访、政策通知识库等功能精准提取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和活动。

(四)管理运行

“浦东i党建”采用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其中,“家门口”服务管理子平台是与实体的“家门口”服务中心(站)配套使用的线上服务管理平台,包括管理、教育、决策、宣传、资源、运营支撑等多个系统平台。同时,“浦东i党建”采用预警、提醒、督办、反馈、办结的闭环全生命周期模式管理“家门口”中心(站)日常运作。

二、浦东“城市大脑”智能化平台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早在2017年4月,浦东新区就组建了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简称浦东城运中心),统筹协调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构建浦东“城市大脑”智能化平台。

(一)建设维护

浦东城运中心集运行监控、监督指挥、联勤联动、数据集成应用等功能于一身,专门负责浦东“城市大脑”智能化平台的建设维护。与此同时,作为浦东城市运行综合管理的统筹协调机构,浦东城运中心还包括了区应急管理协调处、区安监局、区医疗急救中心、区防汛指挥中心、区城管执法局信访分队5个部门;公安、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建交、环保市容、规土、卫计、教育、消防9个部门也派驻了业务骨干进驻城运中心。

(二)拓展延伸

作为浦东“城市大脑”,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信息汇聚中心。汇聚与城市运行相关的各渠道信息,全面、实时掌握城市运行状况。

(2)运行监控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GIS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区域内的交通、客流、气象、环境、车辆的状态进行实时综合监控,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管理水平。

(3)监督指挥中心。形成上下指挥高度统一、督查督办追责有力、响应处置灵敏高效的监督指挥体系,提升城市运行统筹指挥科学化管理水平。

(4)联勤联动中心。汇总联勤联动事项,牵头组织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开展联勤联动,提升城市运行法治化管理水平。

(5)数据应用中心。推动城市运行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实现信息资源高度整合,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整合融合

浦东“城市大脑”凭借数据归集、数据清洗推动数据共享和交换。其数据归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常态化的数据共享。以政务云为平台,制定数据目录清单,要求委办局、街镇等定期将数据上传至区政务云,使得城运中心、党建中心等智能化平台得以从政务云中获取相关数据。

(2)以场景应用为导向的数据共享。浦东“城市大脑”构建以智能场景应用为导向,如渣土车治理模块,既归集了出土工地、运输企业、卸土点等审批、管理数据,也归集了城管、公安的执法数据,使数据与数据之间发生关联,产生新的管理力。

(3)共享市级部门数据。在推动数据共享和交换的过程中,市公安局、市环保局等部门也以数据包或数据接口的形式,向浦东“城市大脑”开放了部分数据。

(4)获取社会企业数据。在推动数据共享和交换的过程中,浦东“城市大脑”还通过与包括水电气、外卖、共享单车在内的一批企业合作,实现了与社会企业的数据共享。

(四)管理运行

在构建浦东“城市大脑”智能化平台的过程中,浦东新区也探索构建了“1+36+1316”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即以1个区中心、36个街镇分中心和1316个居村联勤联动站为支撑,实行全覆盖、无死角的三级管理。在区中心层面,实行平急结合、领导轮值、联席指挥等工作机制,涵盖六个方面的职能。

(1)负责集成全区范围内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资源,包括“110”、“119”、“120”、“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19”(城建服务热线)等,实现城市运行综合管理类信息的最全面、最及时掌控。

(2)负责平台问题或事项的受理派遣、核查回复(访)、结案反馈、考核监督等,包括市级转派、一级平台主动发现、二级平台上报、“12345”和“12319”等热线举报、“浦东e家园”被动发现等。

(3)承担区总值班室、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职责,指导全区政府系统应急值守工作。

(4)负责组织实施区级联席、联勤和领导轮值,并指导、督促街镇(特定区域)分中心具体落实。

(5)负责全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工作业务培训和监督考核。

(6)负责牵头协调处置二级平台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和领导交办的与城市运行综合管理相关的事项。

扎根于社区的各街镇分中心有统一的基础功能界面,并且在社区布设了摄像头、地磁、门磁、烟感等物联感知设备,实现了试点社区智能神经末梢全覆盖;36个街镇城运分中心24小时有人在岗监控区域平台运行,通过覆盖街镇的视频会商系统,可以随时与街镇协同处置各类事务;1316个居村白天在岗、夜间在线,确保城市管理末梢具备应急和处置能力,通过覆盖村居的移动视频系统,可以随时将指挥末梢延伸至管理一线。

三、社区事务受理信息平台

按照上海市的统一部署和《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规范》的标准化建设要求,浦东新区36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使用全市统一的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开展服务事项的受理。同时,借助该受理信息系统和远程视频技术,将社区事务的受理服务延伸至村居“家门口”服务站中心(站)。

(一)建设维护

社区事务受理信息平台现行系统为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3.0版,于2017年3月1日开始试运行。该系统采用市级统一开发、区级分散部署的架构建设,平台旨在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浦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在所有面向群众和企业的线上线下服务事项上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实现协同服务、一网通办、全市通办。

(二)拓展延伸

为了用好“一网通办”平台,通过“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做强为民服务的“神经末梢”,实现事务受理服务延伸至居村,浦东着力在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1)统一采购设备。由区层面统一采购,在“家门口”服务中心(站)统一配备电脑、打印机、读卡器、高拍仪、摄像头、扫码仪“五件套”设备,接入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

(2)明确服务方式。通过自助办理、当场办结、代为办理、现场预审、政策咨询等方式,努力实现“让群众只跑一次”,以便民服务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3)村居分类延伸。在居民区层面,通过“家门口”服务站提供视频远程办理服务,让居民“不见面”也能办成事,提高办理效率;在村层面,通过在“家门口”服务中心(站)分设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让村民办事更为便利。

(三)整合融合

目前,浦东新区社区事务受理信息平台受理的事项为175项,其中174项为“全市通办”的标准化事项,涵盖人社、公安、民政、计生等11个条线业务。通过将各条线业务数据和信息整合在一个系统中,平台有效地推进了数据落地和信息共享,也为逐步实现“一证通办”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管理运行

浦东新区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由区民政局(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联席会议)牵头负责,日常运维管理由区社区建设指导中心(民政局局属事业单位)负责。同时,平台依托政务外网延伸至各街镇、村居,由区大数据中心负责政务外网的相关保障工作。

下一步,浦东新区基于改革开放再出发和率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紧扣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目标,针对目前社会治理智能化实践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方法,加强数据整合与数据运用谈燕.李强: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浦东要作出表率走在前列[N].解放日报,2019-11-23.,着眼于智能化技术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88.,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以期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治理。

一是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全面实现条块互联的三级数据交换共享。推动新区各有关部门针对各自应用需求开展数据收集工作,有序推进区级层面的数据共享;以“三清单一目录”为基础,梳理汇总区内各部门对口市级各部门的数据需求;以基层台账“多表合一”为抓手,全面清理各条线、各部门涉及居村的台账信息;通过数据治理和明确“一数一源”,建设全区统一的“家门口”服务主体数据库。

二是推动系统整合,支撑基层减负增能。依托线上“家门口”综合服务平台(即“浦东i党建”平台),最大限度地整合市民服务“一网通办”、农民“一点通”、街镇自建服务等各类信息系统及终端设备,实现云端一体、多屏合一、单点登录、数据共享、一站办理;深入挖掘、开发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实现“家门口”服务集约化、智能化发展。

三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主题数据库建设应用,实现数据反哺基层。以浦东新区政务云为支撑,会同有关部门加速推进“家门口”服务各类数据无条件归集和标准化治理,建立基层社会治理主体数据库。在“家门口”服务主题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建立高效协同的政府多级联动管理机制,推广“远程视频帮办”服务和“家门口”一站式自助办理服务高国忠,倪倩.上海浦东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