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智能化与社区治理工作熟练程度提升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知识和智力的人,即将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社区治理的劳动者指的是参与社区治理的各类工作者,既包括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政府部门及其附属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包括参与社区自治共治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还包括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以及社区居民、志愿者,等等。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动机不同,参与程度也不一样,其中政府部门及其附属单位的工作人员是社区治理工作者中的主导力量。
一般劳动者参与社会劳动,需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提升工作的熟练程度。同理,智能化系统操作技能的掌握也一样能够“武装”社区治理工作者,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与开展社区治理工作的熟练程度。
劳动者素质又称劳动力素质。它是劳动者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素质等的总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术和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治理工作者的素质也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素质等内容。
智能化提升社区治理工作者素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提升社区治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智能技术应用水平,通过智能化社区治理技能训练,培育出能够胜任新时代社区治理工作的人才。比如,浦东“全岗通”社工助手就是运用智能化技术培训基层干部和社会工作者的一个智能平台。该平台可以培训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志愿者等特定对象,培训内容涵盖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服务规范、操作技能等方面。培训目标是要实现各类岗位职能由“专一职能”向“一岗多能”转变,工作方式由“条线为主”向“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转变,服务方式由“等上门”向“走上门”转变,培育出一批批“全能型”服务人才,为社区治理提供可靠的高素质人才资源支持。当然,类似于“全岗通”的培训功能其他智能平台上也有,如社区基层党建智能平台,其很大一部分功能是学习培训;又比如社区“卫生云”,其中有一部分功能也是为帮助基层医生与大型医院的医生建立远程联系、交流经验设置的。
劳动熟练程度指的是劳动者在同等条件下从事某项生产(或劳务)活动的技能水平高低。它是劳动者素质高低的一个具体表现。这是马克思在其劳动价值学说中使用的一个概念。与此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是熟练劳动和复杂劳动。前者指的是同一工种内具有丰富经验和熟练技术的生产者的劳动;后者指的是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在技术上比简单劳动复杂的劳动。在同等时间内,熟练劳动能形成比非熟练劳动较多的价值,而复杂劳动也可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马克思认为,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也就是劳动密度)是影响劳动价值密度的三个基本因素;必要的劳动强度和必要的劳动熟练程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有机构成,而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则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熟练劳动的能力和技巧通常是劳动者在完成某项工作中训练出来的,这种能力与技巧最终要体现在完成工作的速度和效率上。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工作熟练程度越高,他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
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社区治理工作者的熟练程度,主要体现在它可以通过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将一些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大量的数据运算和社区工作流程后台化,间接达成提升社区治理工作者处理社区事务熟练程度的目的。如电子台账系统,它能轻松完成大量数据的录入、检查、调阅、计算等工作,社区治理工作者只需要简单按几个按键就可以轻松生成各类报表,掌握工作动态,这种便利性在用纸质台账记录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又比如社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遍布社区内各个街道的监控网实时监控社区内的动态,管理者一旦发现异常,马上就可以通过指挥系统指挥相关部门前去处置,系统反应速度与处置便捷程度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提升。
综上所述,社区治理智能化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社区治理打造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现代化治理工具,提高社区治理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工作熟练程度,从而提升他们开展社区治理工作的效率,从容面对和解决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当然,这也需要社区治理工作者的高度配合,充分重视用数据说话、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习惯的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智能化系统工具的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