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新疗法:靶向针灸治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针灸临床软组织损伤常见压痛点

一、颞肌压痛点
痛点常见在耳尖前上1~1.5寸处。颈项痛伴有头胀、头痛者或者偏头痛患者在该处均可找到明显压痛点,用脑过度、紧张时常在此点有压痛(图4-3-1)。
图4-3-1 颞肌压痛点
神经及节段:下颌神经(三叉神经)、C 2
二、枕大神经出口处压痛点
该处为头半棘肌,枕大神经的出口处、枕骨粗隆下(近风池穴),颈项酸痛者这两处一般均可见到不同程度之压痛,按压时酸痛胀麻可向上波及整个后脑部(图4-3-2)。
图4-3-2 枕大神经出口处压痛点
神经及节段:枕大神经、C 2后支。
三、枕后乳突压痛点
该处为胸锁乳突肌乳突处的抵止点,胸锁乳突肌的附着点,长期的颈项部疼痛酸胀者该处往往可找到压痛点,为常见压痛点之一(图4-3-3)。
神经及节段:副神经及颈丛肌支C 2、3
四、颈椎横突压痛点
以颈椎2、3、4横突的压痛最为多见,差不多90%左右患有颈痛症的患者可以找到压痛点,同时可有颈部头夹肌、颈夹肌的肌肉紧张出现。另外,颈椎1、2、3、4横突为肩胛提肌上部的附着点,故临床发现许多肩胛提肌在肩胛骨内角有压痛者,也常可见到上述颈椎横突出现压痛(图4-3-4)。
五、颈椎棘突压痛点
颈椎棘突压痛多见于棘上韧带亦称项韧带,压痛常见于颈椎3、4、5、6的棘突上,一般颈项痛者都有压痛存在(图4-3-5)。
图4-3-3 枕后乳突压痛点
图4-3-4 颈椎横突压痛点
图4-3-5 颈椎棘突压痛点
六、前斜角肌压痛点
前斜角肌起始于颈椎横突上面,抵止于第一肋骨上。此点出现压痛,可影响颈部前屈及侧屈运动,疼痛可向胸部放射。前斜角肌锁骨窝内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通过,故此肌肉出现疼痛、肌肉紧张,可引起胸闷、呼吸不畅、上肢疼痛、麻木酸胀、发冷等感觉。另外,此处还有中后斜角肌经过,有人把这些症状称为胸廓出口处综合征、锁骨上窝综合征、前斜角肌群综合征(图4-3-6)。
图4-3-6 前斜角肌压痛点
神经及节段:颈神经前支C 3、4
七、冈上肌、斜方肌上部压痛区
冈上肌起始于冈上窝,抵止于肱骨大结节。斜方肌上部起始于枕外隆凸及上项线,抵止于锁骨外1/3肩峰及肩胛冈。此点的疼痛可向颈部放射,影响颈部活动。患侧颈部疼痛板紧,侧转受限,枕部头痛、头胀,此处轻压而痛为斜方肌,重压而痛为冈上肌,日久在风池穴处可找到明显的压痛,同时可引起耳鸣、偏头痛、目糊、目湿、怕光,有的患者可发现一侧项背出汗或不出汗(图4-3-7)。
图4-3-7 冈上肌、斜方肌上部压痛区
神经及节段:肩胛上神经C 5、副神经颈丛肌支C 3、4
八、肩胛提肌压痛点
肩胛提肌起始于上4个颈椎横突,抵止于肩胛骨内侧角。此肩胛骨内角压痛点按压时可感疼痛放射至同侧颈项、前额,甚至颈部,有的患者向下放射到冈下肌直到手部。颈项极紧痛,低头时酸胀疼痛加重,有许多病例整个肩胛提肌可以见到肌肉紧张。肩胛骨内侧角的附着点处可以摸到“沙沙”声之索条状或泥沙状节结感(图4-3-8)。
神经及节段:肩胛背神经C 3-5
九、肩峰下压痛点
此压痛点在肩峰下缘,亦称为肩峰下滑囊炎压痛点。该滑囊位于三角肌下缘与冈上肌的上缘,整个滑囊覆盖肱骨结节间沟和短小旋转肌。滑囊顶部和肩胛骨肩峰、喙突紧密相连,滑囊底部与短小旋转肌在肩峰下滑动,滑囊内壁被盖的滑膜往往因长期摩擦而引起劳损,产生滑囊水肿。增厚后发生粘连,可使上臂外展和旋转肩关节活动受限。此症状主要特征是,当三角肌主动收缩(上肢外展)时疼痛增加(图4-3-9)。
图4-3-8 肩胛提肌压痛点
图4-3-9 肩峰下压痛点
十、冈上肌肌腱压痛点
此压痛点在肱骨大结节的冈上肌止点处,按压时疼痛可向肩外侧放射直到手指,疼痛向下还可向斜方肌放射,肩部活动可不受任何方向限制,但唯独在上臂外展至60°~120°时,可瞬时出现剧烈疼痛。这时正是冈上肌肌腱抵触肩峰时,一旦超越这个幅度,疼痛消失。但当上臂下放,从极度外展复原下放时,在经过60°~120°可产生尖锐的疼痛,此点在外展动作的中间幅度发生的疼痛现象是诊断冈上肌肌腱炎的特征与主要依据。此症长期不愈,在X线片中可发现在肱骨大结节上方有一不规则的钙化阴影(图4-3-10)。
图4-3-10 冈上肌肌腱压痛点
十一、肱二头肌长头、短头肌腱压痛点
肩关节前面,相当于肱骨结节间沟内,为肱二头肌腱长头部位。此点出现疼痛,上肢用力提物或者用力握拳屈肘时感到疼痛加重,当上肢外展外旋时,感到受限并出现疼痛。肩关节前面内侧部,为肱二头肌短头肩胛骨喙突上的附着点,此点发生疼痛,当肩部、上肢外展及后弯时可感到疼痛加剧或运动受限不舒(图4-3-11)。
图4-3-11 肱二头肌长头、短头肌腱压痛点
神经及节段:肌皮神经C 5-7
十二、三角肌后缘压痛点
此压痛点为三角肌在肩部后侧的附着点发生疼痛时,酸胀不舒可沿着肩后向上肢后外侧放射至肘部。上肢内收活动时感受胀和疼痛加重(图4-3-12)。
图4-3-12 三角肌后缘压痛点
神经及节段:腋神经C 5、6
十三、大小圆肌压痛点
大圆肌起始于肩胛骨下角背面,抵止于肱骨小结节嵴,小圆肌始于冈下窝下部,抵止于肱骨大结节。此二肌出现压痛,可向上肢放射,沿上臂后侧直至小指(图4-3-13)。
图4-3-13 大小圆肌压痛点
神经及节段:大圆肌,肩胛下神经C 5、6;小圆肌,腋神经C 5、6
十四、冈下肌压痛点
冈下肌起始于冈下窝,抵止于肱骨大结节。冈下肌出现压痛点是非常明显的,按压时患者可发现向上肢后侧、小臂外前侧放射直至小指,似患有颈椎病神经根压迫的放射状,病程日久者,也可出现手指麻木感,不少病例在消除冈下肌压痛点后,解除肌紧张,患者即可感到手指麻木消失(图4-3-14)。
图4-3-14 冈下肌压痛点
神经及节段:肩胛上神经C 5、6
十五、三角肌肱骨粗隆附着处压痛点
三角肌起始于锁骨外1/3肩峰及肩胛冈。抵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此点压痛点因肌肉较薄,一触压即到,压痛可较为明显。患者可明显拨压到一条索状物,此点压痛并可向前臂放射。但此点压痛的放射须与从肩部放射来的疼痛加以区别(图4-3-15)。
神经及节段:腋神经C 5、6
图4-3-15 三角肌肱骨粗隆附着处压痛点
十六、肱骨外上髁压痛点
压痛点在肱骨外上髁、桡肱关节滑液囊、伸腕肌腱附着点附近。此压痛点发生在经常从事单一做前臂旋转伸屈肘关节活动患者。临床上称为肱骨外上髁炎,即“网球肘”。患者可觉得肘部疼痛无力,局部略肿而痛,劳累后疼痛加剧,患肢握拳旋转(如绞毛巾)时发生疼痛加重,竖腕提物疼痛加剧,发作时甚至提在手中的东西因无力、疼痛而脱手掉落。但肘关节活动正常(图4-3-16)。
图4-3-16 肱骨外上髁压痛点
神经及节段:桡神经C 6-8
十七、肱骨内上髁压痛点
此点压痛发生在屈腕肌群在肱骨内上髁及其周围,临床称为肱骨内上髁炎,或“标枪肘”、“学生肘”。除局部有疼痛外,可沿前臂内侧向手部放射并出现酸痛(图4-3-17)。
图4-3-17 肱骨内上髁压痛点
神经及节段:桡神经C 5、6及正中神经C 6、7,尺神经C 7~T 1
十八、尺骨鹰嘴突压痛点
在肘部尺骨鹰嘴部位有2个滑囊,1个处于鹰嘴突和肌腱之间,1个处于皮肤与鹰嘴突和肌腱之间。当发生跌仆、撞伤、摩擦时,使该处滑囊损伤发炎,局部红肿、疼痛,甚至肘关节伸屈不利等症状。临床上称为尺骨鹰嘴滑囊炎或“矿工肘”(图4-3-18)。
十九、前臂桡侧下1/3处压痛点
从解剖位置来讲,此处压痛点是由于桡侧腕伸长、短肌腱位于前臂桡侧1/3与外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相交叉处,而两肌群交叉时都已走出腱鞘,故活动时缺乏腱鞘的保护,周围仅有疏松的结缔组织,故当前臂肌肉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手部经常做持久负重运动时,则可引起肌腱摩擦,严重时产生急性的大量炎性液体渗出,局部肿胀,患者握拳及放松时可感到有“沙沙”的摩擦音(图4-3-19)。
图4-3-18 尺骨鹰嘴突压痛点
神经及节段:桡神经C 6-8
二十、桡骨茎突部压痛点
此压痛点发生在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症中,因拇长展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一起通过茎突部腱鞘。由于腱沟浅而狭窄,底面突出而不平,沟面又覆盖着腕背韧带,使肌腱在这狭窄的坚硬鞘内发生摩擦产生炎性反应。日久鞘内外层增厚,使鞘道更变狭窄,出现疼痛及功能障碍。有的病例此点可摸到颗粒样突出,疼痛可向手指及前臂放射,当患者拇指内收屈曲置掌心面握拳并使腕向尺侧斜倾,疼痛会感加剧(图4-3-20)。
图4-3-19 前臂桡侧下1/3处压痛点
图4-3-20 桡骨茎突部压痛点
二十一、手掌部压痛点
此压痛点常发生在掌骨颈与掌指关节的掌侧面,五指中以拇指、中指及无名指最为常见。临床上称此症为手指肌腱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扳机指”。本症主要是由于手指经常用力过度与活动频繁,使肌腱与腱鞘间长期摩擦,因而造成腱鞘肥厚,纤维化鞘管狭窄而产生疼痛、活动障碍。此症初期可感到患指弯曲活动不利,局部酸痛,随之发生弹响(图4-3-21)。
二十二、背部胸椎棘上韧带压痛点
背部的胸椎棘上韧带由背部斜方肌及背阔肌起始韧带组成,称为棘上韧带,常见压痛点发生在胸椎5~10的棘突上。常与上肢用力搬重物不慎、提物过重而造成棘上韧带的损伤。损伤的棘上韧带可找到明显的压痛及触痛,可见到棘突处有“硬块”突出,按之疼痛。有的患者坐势时、背靠硬物时即感疼痛发生,因在皮下,压痛点寻找极为容易(图4-3-22)。
图4-3-21 手掌部压痛点
图4-3-22 背部胸椎棘上韧带压痛点
二十三、背部菱形肌压痛点
菱形肌起始于颈椎6、7和胸椎1~4的棘突,抵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上部名为小菱形肌,下部为大菱形肌。菱形肌损伤一股在上肢负重不平衡、用力过猛的一刹那发生,损伤后可在肌腹、棘旁与肩胛骨内缘的起止点附近找到压痛点。得病后,上肢用力时感疼痛加重,甚至睡在床上翻身时也感到疼痛,严重者肩胛骨活动均可出现疼痛不舒。疼痛可向前胸放射,引起胸闷,呼吸不畅,深呼吸痛。也有病例其疼痛向上呈现颈根强直酸胀,患侧头后胀痛。还可向外向肩部放射痛(图4-3-23)。
神经及节段:肩胛背神经C 4、5
图4-3-23 背部菱形肌压痛点
二十四、腰椎棘上韧带压痛点
腰椎棘上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症之一,可见于急性弯腰搬重物不当姿势所产生,也可以由慢性损伤所发病,多见于弯腰操作者。棘上韧带损伤好发于腰椎2、3、4、5棘突。其中的腰椎4、5为最多见。压痛见于腰椎棘突中线,压痛点的韧带触摸时可感增厚、高低不平或条索状。压痛明显而易找(图4-3-24)。
图4-3-24 腰椎棘上韧带压痛点
二十五、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
第三腰椎横突压痛主要是由腰背筋膜损伤所致。腰背筋膜分深浅两层:浅层(后叶)在骶棘肌后面,下缘附着于髂嵴,髂嵴后长韧带和骶骨嵴;内侧缘附着于胸椎、腰椎和骶椎的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缘的上半部附着于肋骨角,下半部在骶棘肌的外缘与深层(前叶)结合。深层相当厚,位于骶棘肌与腰方肌之间。上缘附着于第12肋骨,下缘附着于髂嵴,内侧缘附着于第1~4腰椎横突,外侧缘与浅层结合并作为腹横肌的起点,第三腰椎横突常为第12胸神经的皮支,于骶棘肌外缘穿出腰背筋膜,在软组织松解术中常发现该处腹背筋膜损伤破裂与皮神经、骶棘肌外缘发生不同程度之粘连,也有人称之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另外腰椎2、3、4横突均可产生如上情况,发生疼痛。但以第三腰椎横突为多见,由于第三腰椎横突在一般情况下较腰椎2、4横突为长,加上经常弯腰牵拉与摩擦而致。同时我们看到在腰部此处并无其他骨骼支持,活动全靠软组织负荷,当然容易发生劳损。腰3横突损伤处可有明显压痛,同时产生患侧骶棘肌紧张,腰椎轻度侧弯,弯腰时产生疼痛,板紧。局部按压时疼痛可向臀部放射至臀横纹左右,有些患者可摸到如块状物,此为粘连及增生之腰背筋膜(图4-3-25)。
二十六、臀上皮神经压痛点
臀上皮神经由胸12至腰3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皮支组成。在骶棘肌外缘和髂嵴上侧穿出,越过髂嵴,分布于臀上部的皮肤,称为臀上皮神经,臀部筋膜损伤时,常在髂嵴下2~3cm出现疼痛区域并找到压痛点。由于筋膜撕裂,使皮神经发生嵌顿,粘连形成索条状硬节,此点压痛可向整个臀部放射或至大腿后侧中段,弯腰时可感整个臀部拉紧疼痛,对直腿高举稍有影响,但与根性压迫不同(图4-3-26)。
神经及节段:T 12~L 3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皮支。
图4-3-25 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
图4-3-26 臀上皮神经压痛点
二十七、髂后上嵴内侧缘压痛点
髂后上嵴内侧为骶棘肌外缘附着点,压痛常发生在髂骨下面凹陷处,此点在临床上有极重要的意义。腰腿痛患者到后期久治不愈,检查后常常此点有疼痛。由于解剖上的位置特殊,治疗上过去常被忽视,腰腿痛患者治疗到一定时期,效果上不去,不能彻底根治,往往与此点有关。此压痛可以放射至大腿后侧到小腿外侧。似为神经根压迫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直腿抬高,但本质上与根性压迫症状不同(图4-3-27)。
二十八、骶髂后长韧带、臀大肌(髂后上嵴下缘)压痛点
臀大肌起始于骶骨背面,髂骨翼外面,抵止于股骨臀肌粗隆、髂胫束。骶髂后长韧带、臀大肌的压痛可向臀后中部、大腿后侧、腘窝外侧至小腿外侧、踝外侧、足趾放射,可因疼痛使直腿抬高严重受影响,压痛点可摸到结节或条索状物,病程长可出现下肢皮肤感觉下降,甚至 趾背伸力降低,似为坐骨神经根性压迫,临床需加以区别诊断为要(图4-3-28)。
神经及节段:臀下神经L 4~S 2
图4-3-27 髂后上嵴内侧缘压痛点
图4-3-28 髂后上嵴下缘压痛点
二十九、臀中肌压痛点
臀中肌起始于髂骨翼外面,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此压痛点可触及明显肌紧张,似为硬块状物,压后疼痛可向臀后侧、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外侧、外踝上部放射,下肢直腿抬高可有影响,小腿外侧可发生麻木,皮肤感觉减退, 趾背伸力可正常,临床上须与腰痛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加以区别(图4-3-29)。
神经及节段:臀上神经L 4~S 1
三十、臀小肌压痛点
臀小肌起始于髂骨翼外面,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此压痛点处于髂前上棘后1.5~2寸。压痛明显,疼痛可沿大腿外侧向下放射至膝部附近。临床上患者主诉髋外侧、髂前上棘周围疼痛不舒,往往与臀小肌之疾有关(图4-3-30)。
神经及节段:臀上神经L 4~S 1
图4-3-29 臀中肌压痛点
图4-3-30 臀小肌压痛点
三十一、梨状肌压痛点
梨状肌起始于骶骨前面,抵止于大转子尖。此压痛点可向臀后侧正中、大腿后侧中部、小腿后外侧至外踝、足趾放射。与根性坐骨神经痛压迫症状相似,区别只是可否有腰部症状。因梨状肌处在臀中较深位置,要重压方可触到紧张如硬块状的梨状肌。此症还可出现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麻木, 趾背伸力减弱,严重者出现直腿抬高阳性,下蹲、行走加重或困难(图4-3-31)。
神经及节段:骶丛分支S 1、2
三十二、臀横纹上、坐骨结节压痛点
坐骨结节为股方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骶结节韧带的附着点,当这些肌肉发生损伤及坐骨结节的这些附着点撕裂后即出现疼痛,可摸到结节样韧带状硬块,疼痛可向臀中后部、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到外踝放射,似为坐骨神经根性症状,影响直腿抬高,坐骨神经干在此旁紧贴通过这些肌肉,故有病可直接影响坐骨神经,并出现似为根性症状(图4-3-32)。
图4-3-31 梨状肌压痛点
图4-3-32 臀横纹上、坐骨结节压痛点
三十三、内收肌群压痛点
内收肌群包括耻骨肌、股薄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此点有压痛点可向大腿内侧放射至膝关节内上侧,屈髋分腿受限并疼痛,4字试验感觉受限和疼痛出现,大腿内侧肌群可找到肌紧张及压痛。内收肌群如症状日久,常可出现女性患者白带增多、小腹痛、月经不调、尿频等妇科症状,男性患者可有阳痿、早泄、遗精等症。分腿站立工作,分腿弯腰体位的人日久最易患此内收肌群之症状(图4-3-33)。
神经及节段:闭孔神经L 2-4
三十四、股外侧皮神经出口处压痛点
股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起源于腰2、3脊神经后根。自腰大肌外缘伸出后,该神经越过髂肌深面至髂前上棘并在其内侧通过腹股沟韧带下方达股部,然后沿缝匠肌的外侧下行,距髂前上棘5~10cm处穿出大腿阔筋膜,并分成前、后支至股前外侧皮肤。在髂前上棘内侧经腹股沟韧带处的骨纤维管或穿出阔筋膜处遭受卡压所致。压痛点常在患侧髂前上棘向内再向下1.5~2cm处寻得,该处出现压痛及病变时可见患侧的大腿前侧面有疼痛、麻木、烧灼及捆束感,疲劳、受寒、行走过多、久立可使症状加剧,日久在大腿前侧面出现感觉减退(图4-3-34)。
神经及节段:腰脊神经L 2、3
图4-3-33 内收肌群压痛点
图4-3-34 股外侧皮神经出口处压痛点
三十五、髌下脂肪垫压痛点
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韧带之后,膝关节的滑膜在髌骨下方两侧向后突,形成皱襞,其内夹有脂肪组织即为脂肪垫。劳损、外伤后脂肪垫可出现压痛点。此点压痛可沿胫骨前外侧向足背放射,有的患者疼痛可向腘窝放射,沿小腿后部肌肉至跟部,膝关节活动无力。上下楼梯及跨高时症状加重,在临床上许多半月板损伤、髌韧带劳损及髌上滑囊炎等膝部损伤时常伴有或并发髌下脂肪垫劳损(图4-3-35)。
三十六、髌韧带压痛点
髌韧带起始于髌骨下缘,抵止于胫骨胫突处。当膝关节撞地外伤及劳损时,髌韧带常可发生劳损,出现压痛,压痛点多见于髌骨下缘的髌尖部位。当出现损伤时,患者屈膝到伸直时感疼痛无力,平地行走可无明显症状,但上下坡或下楼梯时腿部用力可出现突发性的疼痛,刹时感疼痛无力而导致跌倒,为常见的膝部慢性损伤的一种症状(图4-3-36)。
图4-3-35 髌下脂肪垫压痛点
图4-3-36 髌韧带压痛点
三十七、髌上滑囊尖压痛点
髌上滑囊位于股四头肌的下部之后和股骨之前面,与膝关节相通、髌骨髌底的上缘,其滑膜细胞分泌滑液,滑利关节和滋养关节软骨。临床中由于外伤、劳损可致滑膜充血甚至出血出现肿胀,日久产生滑膜增厚、粘连,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在主动极度伸直时出现疼痛。发生肿胀时可出现浮髌试验阳性,在髌骨的上缘可触及压痛点(图4-3-37)。
三十八、内侧副韧带损伤压痛点
膝关节内外侧各有一条副韧带,内侧副韧带从股骨内髁到胫骨内髁的下缘,韧带的深层与半月板相连,其主要作用是加强膝关节侧面的稳定性。内侧副韧带可因小腿突然外翻或重物直接致膝外伤而造成副韧带产生不同程度的撕裂而发病,严重者内侧副韧带可发现肿胀压痛,膝关节伸屈因疼痛而不利,行走困难。
痛点多取在腘窝的诸肌与其肌腱的移行处或止点处,如肱二头肌止点即腓骨头,半膜肌止点即胫骨内侧髁下缘,腓肠肌内外侧头止点即股骨内外侧髁。
痛点:侧副韧带起止点附着部、交叉韧带(髌韧带正中)、半月板(内外膝眼)、髌上滑囊(髌骨上)、脂肪垫(髌韧带两侧)、内外关节间隙等(图4-3-38)。
图4-3-37 髌上滑囊尖压痛点
图4-3-38 内侧副韧带损伤压痛点
三十九、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压痛点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由腓距韧带和腓跟韧带组成,常因步行高低不平之地或跑、跳不慎使足踝内翻造成外侧副韧带的损伤与撕裂。损伤后在外踝腓骨下可见肿胀疼痛,损伤处可找到明显压痛点。此症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图4-3-39)。
四十、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压痛点
踝关节内侧副韧带也称三角韧带,常因跑、跳或从高处坠地而不慎扭伤,在内踝下线可见明显压痛点出现,严重者局部可出现肿胀,行走不利(图4-3-40)。
图4-3-39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压痛点
图4-3-40 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压痛点
四十一、踝部腱鞘炎压痛点
踝部腱鞘炎常见于踝关节的前面胫前肌与趾长伸肌腱鞘,因为这些肌腱均被约束在狭窄的骨与韧带的隧道内,一旦踝关节外伤或活动频繁则可发生水肿等炎性反应,在足踝前面找到肿胀及压痛点,患者常感踝关节酸胀疼痛、乏力易疲(图4-3-41)。
四十二、跟腱滑囊炎压痛点
跟腱滑囊处于跟腱的里侧,此症常因跟腱直接撞击伤或行走过度而形成滑囊炎症,出现肿胀疼痛,影响行、跑、跳,在局部可找到明显的压痛及肿胀(图4-3-42)。
图4-3-41 踝部腱鞘炎压痛点
图4-3-42 跟腱滑囊炎压痛点
四十三、跟骨骨刺压痛点
此症为中、老年及肥胖者常见的疾病,病者足跟疼痛加重,可发生一侧足跟或两侧足跟都痛,X线片可得到证实。底中部可找到明显压痛点存在(图4-3-43)。
图4-3-43 跟骨骨刺与筋膜炎压痛点
四十四、筋膜炎压痛点
筋膜炎可因久立,长期疲劳行走而发病。多见于肥胖过度者和中、老年人,主要原因是筋膜由于负荷过多牵拉和发生退变造成,使其在跟骨的附着处产生损伤性炎症,出现疼痛症状,该处压痛点与跟骨骨刺压痛点相近,两者常需做X线片检查加以区别。
四十五、足跟脂肪垫压痛点
整个足跟部均有较厚的脂肪垫组织覆盖,出现脂肪垫疼痛,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以及病后体弱、大病初愈的患者,行走、久立感疼痛出现,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跟部压痛范围较大,但以足跟底中部为甚(图4-3-44)。
四十六、跖神经损伤压痛点
跖神经损伤所引起的足背痛,亦称跖痛症,是因跖神经的趾间支发生局部件退变及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劳损而出现足背及足底前部疼痛,常可因跖骨骨折后遗、长期久立、久行及足背外伤所致,病者在行走、站立或穿过紧硬鞋而使疼痛加重,一般在足背发病的跖骨头间及足底部可找到压痛点,常以第3、4跖骨间发病最为多见(图4-3-45)。
图4-3-44 足跟脂肪垫压痛点
图4-3-45 跖神经损伤压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