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针灸临床常用辅助诊断技术
一、X线平片
X线平片是影像诊断的基本手段,适用于任何部位,能显示2mm以上的早期病灶等细微结构,尤其对于大多数关节疾患,依据平片表现可做出定性、定量、定位诊断或定位性意见。此外依据平片表现及参考临床体征,可决定是否需要做其他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平片的缺点是不能动态观察器官功能情况。
1.脊柱疾病的检查
脊柱各X线平片检查无固定的常规,需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拍片的目的选择位置。
(1)侧位片,主要观察以下几点:
1)颈、胸、腰及骶尾椎生理曲度有无改变;
2)椎体骨质结构情况,有无骨质破坏、疏松、硬化,椎体有无压缩呈楔形变及椎体周围有无骨赘;
3)椎体间隙是否狭窄及出现前窄后宽的征象;
4)椎体有无脱位;
5)椎体有无融合及棘突畸形;
6)椎管骨性前后径情况;
7)脊柱前、后韧带及颈部项韧带有否钙化;
8)有否颅底凹陷征象;
9)椎体前后软组织情况;
10)小关节有无错位及椎体上下关节有无骨赘。
(2)正位片,主要观察以下几点:
1)椎体形态是否改变,有无棘突偏歪及畸形;
2)椎间隙上下比较有否狭窄,左右比较两侧是否等宽;
3)双侧椎弓根结构及间距有无改变;
4)椎体上下关节突情况及有无钩椎关节骨赘形成;
5)寰枢关节有无融合,脱臼、齿状突有无偏歪、骨折或缺失(高位颈椎张口位时);
6)有无颈肋、横突肥大,有无脊椎隐裂及第五腰椎横突与髂骨形成假关节,即腰椎骶化;
7)椎体两侧软组织情况;
8)有无移行椎体等;
9)双侧横突排列的连线有无曲张,成角;
10)双侧椎体上角和下角的连线是否曲张,成角。
(3)左右斜位片:
左右侧前斜35°~45°摄片,用于颈段脊柱检查。颈段主要用于观察椎间孔是否改变及改变的原因。腰段主要观察椎弓根峡部是否断裂。
(4)功能位片:
过屈、过伸、左右斜位等可动态观察不同位置各段椎体有无畸形、滑脱及椎体骨赘等。
2.四肢骨和关节的检查
摄片是四肢骨和关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根据不同部位和摄片目的及观察结构的不同,投照位置也不同。主要观察:
1)骨皮质及髓质的骨小梁结构;
2)长骨干骺端之骨结构;
3)是否有骨膜增生反应;
4)关节囊、关节间隙及关节面的结构;
5)骨骼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等。
3.胸部检查
(1)后前位胸部正位片:
可清晰观察两肺全部肺野、胸部及肋膈角情况。
(2)侧位片:
可补充后前位胸片之不足。观察病变在肺内和纵隔内前后位置和分布情况。前后位胸部正位片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床边摄片,可以检查有无肺底积液或心包积液。局部片可观察后前位和侧位胸片不易显示的或被遮盖的病变,如结核空洞、较小的肿块病灶、胸膜肿块或包裹积液等。
4.乳腺病变的检查
乳腺X线摄影是目前检查临床无症状的隐匿癌的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为乳腺肿块检查的首选。最常用的是钼靶摄影平片,其目的是协助临床发现早期或隐性乳腺癌,鉴别乳腺肿块病变良性与恶性,以及追踪观察病变的发展等。乳腺平片一般常规双侧位照片比较,必要时摄轴位或肿块切线位、腋窝位等,以便明确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毗邻关节以及可能的性质。
5.腹部病变检查
腹部X线平片,用于初步检查肾脏及泌尿道区域有无结石。
6.颈椎X线片的读片方法
(1)颈椎正位片
1)看颈椎棘突的连线在不在一条直线上。
2)看颈椎棘突顶线有无变长或变短。
3)看颈椎两侧横突间的距离,如在某相邻两个横突间距离变短,说明该横突间肌肉和韧带处于挛缩状态,如在某相邻横突间的距离变长,说明该横突间肌肉和韧带处于弛缓状态,或另一侧相对应的肌肉、韧带挛缩,同时说明该相邻椎体有侧方旋转移位。
4)看横突的长短变化,C 2-6的横突长度基本是相等的,C 1和C 7则较长,如某椎体两侧横突同时变短,参考棘突有无偏歪,可诊断某椎体的旋转移位。
5)椎间隙的变化,如某椎间隙变窄,一为椎间盘突出退变,二为上下椎体的仰旋或俯旋移位,三为侧方移位。
6)看C 2-6椎体上、下角连线是否曲张。
7)看骨质增生的位置,某部位有骨质增生或骨赘生成,这个部位如是某韧带、肌肉、关节囊的附着区,则说明该软组织处于长期的挛缩状态;此部位如果没有软组织附着而是某骨关节面的部位,说明该处长时间应力较高。
8)看颈椎后侧韧带情况,如项韧带有钙化点,说明附着于项韧带这个部位的软组织长时间张力较高,如在棘中间有一条纵贯上、下的白色钙化带,说明这条线的棘间韧带长时间的张力很大。如在某两同侧横突间有白色钙化带,说明这两横突间的韧带、肌肉长时间的张力很大。
9)颈椎向一侧侧弯,说明中斜角肌和前斜角肌在C 1、C 2、C 3同侧横突附着之肌束挛缩或痉挛。
(2)颈椎侧位片的读片方法
1)看颈椎棘突间的距离;
2)看椎体前缘的连线,一般是为弧线,如果某个椎体前缘在弧线的后侧,说明该椎体向后方移位;
3)如整个颈椎的生理曲度消失、变直或反张,说明颈椎的前纵韧带挛缩,后纵韧带张力很大,如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则导致后纵韧带钙化,甚至骨化;
4)在椎骨的某一部位,发现有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如此部位不是在软组织的附着处,而是在关节面的某一部位(一般在关节边缘),说明此处长时间压力很高;
5)如颈椎椎体后缘的连线上有间断的钙化点,说明后纵韧带长时间张力很大,在应力集中部位已经开始钙化和骨化;
6)颈椎的小关节间隙在侧位片上显示都是一条斜向后下方的斜线,如果出现双道线,说明颈椎后关节错位。
(3)颈椎45°斜位读片方法
1)如果某侧某一椎间孔变小,说明该侧小关节错位;
2)如某侧某一椎间孔变扁,说明相邻两个椎体有侧方旋转移位;
3)如果某一个椎间孔特别大,说明椎体向同侧后外方移位;
4)如椎骨某一部位有骨质增生或骨赘生成,此处如是软组织附着处,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张力过高的状态,如该处不是软组织的附着处(一般都在关节面周围),说明此处长期处于压应力过高状态。
7.胸椎的X线读片方法
(1)胸椎正位片
1)胸椎正位片的棘突正常是在一条直线上,此直线也是胸椎的中线,如某一椎棘突偏离此中线,可能是该胸椎有轻度的旋转移位,也有可能是先天畸形。
2)胸椎间隙如果模糊不清,大多数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晚期。如果胸椎中线有一白色的钙化带,大多数是类风湿脊柱炎的晚期。
3)在胸椎某一部位有骨质增生或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如此部位不是在软组织的附着处,而是在关节面的某一部位(一般在关节边缘),说明此处长时间的压应力很高。
(2)胸椎侧位片
1)胸椎前缘上下角的连线是向后凸的一个弧线,如果上角离开此线向后说明此椎体有仰旋移位。
2)如果两个椎体间隙明显变窄,说明该间隙的椎间盘纤维环严重挛缩或椎间盘逸出。
3)如在椎骨某一部位有骨质增生或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如此部位不是在软组织的附着处,而是在关节面的某一部位(一般在关节边缘),说明此处长时间的压应力很高。
4)如在椎体前上下角有骨质增生,说明此椎间盘长时间向前突出。
8.腰椎X线片
(1)腰椎正位片
1)正常腰椎棘突的连线在正位片上是一条直线,如某一棘突偏离此线,一是该椎体旋转移位,二是该椎棘突的先天畸形。
2)如果腰椎间隙明显变窄,一是说明椎间盘的纤维环极度变形、挛缩,张力特大,二是椎间盘的软组织向椎体前方或后方大部分逸出。
3)如果整个腰椎结构基本正常,而出现侧方弯曲,说明凹侧腰段骶棘肌挛缩或痉挛。
4)如果在腰椎正中有一白色的钙化带,说明腰椎棘间韧带长期处于挛缩紧张状态。
5)在腰椎某一部位有骨质增生或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如此部位不是在软组织的附着处,而是在关节面的某一部位(一般在关节边缘),说明此处长时间的压应力很高。
(2)腰椎侧位片
1)在腰椎前缘上下角的连线是向前凸的一条弧线,如某个椎体前缘超过弧线向前,说明此椎体向前移位,如某椎体前缘向后离开此线,说明此椎体向后移位。
2)如椎体前缘出现唇样增生,说明此椎间盘长时间向前突出,如果已形成骨桥,表明此椎间盘向前突出的时间更长,此段前纵韧带已完全骨化。
3)如上位椎体的后下角,下位椎体的后上角特别靠近或完全靠在一起,说明此段后纵韧带已经严重挛缩。
4)在腰骶关节,如果骶骨和L 5向前成角过大,说明腰骶部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都已严重挛缩。
5)在腰椎椎骨上某一部位有骨质增生或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如此部位不是在软组织的附着处,而是在关节面的某一部位(一般在关节边缘),说明此处长时间的压应力很高。
9.骨盆X线片
(1)正常的骨盆平片尾椎和耻骨联合是在一条线上,两侧闭孔对称,大小和形状一样,双侧髋关节间隙清晰等宽。
(2)如髋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说明髋关节囊挛缩,张力很大,如果髋关节间隙明显增大,或者部分间隙增宽,说明该髋关节轻度脱位;如股骨头出现边缘不光滑,说明有股骨头坏死;如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不清或中断,一是血清阴性脊柱炎所引起,二是骶髂关节损伤。
10.膝关节X线片
(1)膝关节正位片
1)膝关节如内侧间隙变窄,说明内侧关节囊及韧带等软组织严重挛缩,均有轻重不同的膝外翻畸形,如两侧膝关节都如此,则为典型的O形腿畸形;
2)膝关节如外侧间隙变窄,说明外侧关节囊及韧带等软组织严重挛缩,均有轻重不同的膝内翻畸形,如双侧膝关节都如此,则为典型的X形腿畸形;
3)如膝关节整个间隙变窄,说明膝关节囊严重挛缩,膝关节的伸屈功能将受到限制;
4)如在膝关节某一部位出现骨质增生或有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如此部位是在关节面的某一部位(一般在关节边缘),说明此处长时间的压应力很高;
5)如在靠膝关节某一部位出现骨组织严重脱钙,说明此部位微循环障碍已久,如大面积脱钙,说明大面积微循环障碍。
(2)膝关节侧位片
1)如在胫骨结节处,有骨质增生并且指向上方,说明髌韧带长时间挛缩,张力很大;
2)无论在膝关节某一部位出现骨质增生或有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如此部位是在关节面的某一部位(一般在关节边缘),说明此处长时间的压应力很高。
11.踝关节X线片
(1)踝关节正位片:
从踝关节正位片上看,关节间隙呈倒U形,均匀等宽,约0.5cm,内踝间隙清楚。如倒U形关节间隙某一部位出现不等宽,则说明此处韧带或关节囊有挛缩;如内踝间隙不清楚或变窄,则说明踝关节内翻畸形,此处软组织有挛缩。
在踝关节某一部位出现骨质增生或有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如此部位是在关节面的某一部位(一般在关节边缘),说明此处长时间的压应力很高。
(2)踝关节侧位片:
正常的踝关节侧位片,内外踝部分重叠,腓骨偏厚,外踝比内踝长,胫骨后髁较大,向后突出,外形圆钝,胫骨前唇较小,微向前凸,边缘锐利,关节间隙弧度向上,均匀等宽。
在踝关节某一部位出现骨质增生或有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如此部位是在关节面的某一部位(一般在关节边缘),说明此处长时间的压应力很高。
12.足部X线片
(1)足背部正位片:
跖跗关节、楔骰舟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间关节、趾间关节、跖趾籽间关节、跟骰关节、距舟关节、骰跖关节等小关节间隙如出现狭窄,均为关节囊挛缩和周围有关软组织慢性损伤。
(2)足部的侧位片:
从足部的内侧观,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楔跖关节和骰跖关节的下2/3左右均有重叠影,但是均可清楚看到两条接近平行的关节间隙。
在足部某一部位出现骨质增生或有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
13.肩关节X线片
肩关节正位片
1)肩锁关节间隙如明显增宽,说明肩锁关节囊和肩锁韧带松弛,反之,如肩锁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则说明肩锁关节囊和肩锁韧带严重挛缩变短;
2)在肩部某一部位出现骨质增生或有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
14.肘关节X线片
(1)肘关节正位片
1)正常肱骨远端前后扁、内外宽;
2)如桡肱关节间隙变窄,则说明该处关节囊挛缩。
(2)肘关节侧位片
1)肘关节的侧位片如在屈肘90°时拍摄,在此位置,肘关节间隙在尺骨鹰嘴段较窄,其余部分较清晰;
2)如肘关节间隙全部模糊不清,大多数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期,如明显变窄,说明肘关节囊严重变性挛缩;
3)在肘关节任何一部位出现骨质增生或有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
15.腕关节X线片
(1)腕关节正位片
1)如腕骨间隙普遍模糊不清,则可能为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如果局部腕骨间隙模糊不清,则可能有局部感染病灶存在。
2)如腕骨间隙普遍变窄,一般都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静止期。
(2)腕关节侧位片
1)如见腕骨与桡尺远端间隙模糊不清或消失,则为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晚期。
2)在腕部任何一部位出现骨质增生或有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
16.手部X线片
(1)手部的掌指关节和指关节间隙如见明显变窄,说明此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有严重挛缩。
(2)手部的掌指关节和指关节如间隙消失,大多为类风湿关节炎晚期。
二、电子计算机断层X线扫描(CT)
1.CT显像原理
CT在脑、肝、肺、肾、腹膜后及腹腔包块,颈、腰椎椎管病变的诊断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CT的X线吸收单位,通常把水的吸收值作为0,致密骨或钙化等X线吸收值作为+1000(最高值),空气作为-1000,将其分为2000等份,这个吸收系数为CT值,各脏器及组织的CT值见下表:
各脏器及组织的CT值
2.CT的常用技术参数
每一次CT扫描都要有一定的技术参数,并用英文缩写的方式显示在CT片上,常用符号及代表意义为:
DR3:机器型号,此为第三代CT,此版本号多在左方标出;
CT-4839:此为患者CT号码;
Du3:008:患者扫描的CT影像储存的磁盘号码(此为第三软磁盘,第八张图像的标记);
SCAN:1:扫描顺序,此图像为第1位扫描图片;
以上多在CT片左上方标出,还包括CT检查的年、月、日、时及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CT所在的医疗单位等。
TI5(Time:5):为扫描仪一次的时间,此为5秒;
KV125:扫描电压125kV;
AS450:电流450mA;
SL:8(Slice):层厚8mm;
GT-20,扫描角度为20°;
TP:扫描层面距离中心的距离;
G:表示使用造影剂强化扫描,无“G”符号者表示无造影剂;
以上多在左下方标出。
H/SP:此为患者体位,表示仰卧位,头先进;
RIGHT:表示此为患者右侧;
W:500:此为窗宽500,窗口技术是CT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包括窗宽和窗位。窗宽表示CT图像中最亮到最暗之间的范围,临床根据检查的目的不同,每一次CT扫描取不同的窗宽,窗宽越小,越有利于看到细微差别,窗宽越大,分辨率越低,但范围广,窗宽500表示将CT值分为500份。
C:60:此为窗位,表示以第60点处为中心点(平衡观察点)。
以上在CT的右侧标出。
3.CT检查方法
(1)平扫:
通常包括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横断面扫描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如颈、腰椎间盘病变,胸腹部主要脏器病变,颅内病变,均可使用横断面扫描。冠状面扫描是常规横断面扫描的辅助检查,主要用于蝶鞍区病变的扫描。
(2)增强扫描:
某些平面平扫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与正常部分的CT值差别,则有必要借助于造影剂来增强病变部位效果,以清楚显示病变,易于诊断。这种方法称为增强扫描。原则上增强扫描应在平扫后进行,应掌握好适应证。
4.临床最常用的CT检查及观察要点
(1)颅脑CT扫描:
能直接显示颅内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炎症和其他病变的位置和形态。CT对病变的发现率高,但在定性方面仍有一定难度。
(2)脊柱CT扫描:
脊柱CT扫描主要是横断平扫,主要观察:
1)椎体骨质结构有无破坏或压缩。
2)椎间盘向后方即椎管内脱出和向四周膨出的情况。
3)硬膜囊是否受挤压,椎管和硬膜囊之间的脂肪层是否消失,这是椎间盘脱出最早发生的现象。
4)椎管骨性前后径和横径。正常椎管的矢状径为12~21mm,CT测量颈部椎管前后径<10~11mm,即为狭窄。腰椎管前后径<15mm,即为可疑狭窄;<11.5mm,即为肯定狭窄。
5)向后延伸的骨棘及骨化之后,纵韧带是否对硬膜囊造成压迫。
6)黄韧带有无肥厚,这在腰椎可能是形成椎管狭窄的重要因素,腰椎黄韧带厚度正常在5mm以下。
7)椎板的上下关节突是否增生肥大。
8)椎弓狭部是否断裂,导致椎体向前滑脱。
9)侧隐窝是否狭窄及出现一侧或两侧神经根肿胀,椎弓根上缘处侧隐窝前后径最窄处≤2mm为肯定狭窄,2~3mm,即为可疑狭窄,>5mm可排除狭窄。
10)手术后残留的椎间盘组织及纤维瘢痕增生情况。
(3)胸部CT扫描:
常用于进一步检查的措施。优越性在于CT分辨密度差异的灵敏性高,对于小于4mm病灶的密度分辨率可以小到0.3%;是普通胸片分辨率的10倍。CT横断面没有影像重叠。
(4)腹部脏器CT扫描:
对胆系、肝脏、胰腺及脾脏等CT均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5)女性盆腔脏器CT扫描:
CT是女性盆腔病变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CT可以发现膀胱、输尿管、子宫及其附件的肿块。可以显示骨盆及盆腔脏器损伤。还可以引导穿刺活检、吸引等介入性诊疗措施。CT扫描可鉴别盆腔肿块的性质为实质性、囊性、血管性或脂肪性。可以了解原发性肿瘤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扩散、转移范围,确定肿瘤的分期,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并可供随访、观察疾病的动态变化、疗效及复发。
三、磁共振(MR)
磁共振是一种有效而且用途广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其优越性特别突出,除了胃肠道应用较差以外,其他系统的疾病均可进行磁共振检查,尤其在血管病变,后颅凹病变、变性疾病、脊髓疾病方面比CT更具有独到之处。
1.临床目前最常应用的磁共振检查及观察要点
首先将磁共振摄片上常用的英文缩写符号及其含义列于下,以供阅片时参考。与CT相同,磁共振片上有磁共振所在的医疗单位;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片子号码,扫描的年、月、日及时、分等一般情况,不同点有:
SE1:自旋回波序列,此为第一回波扫描序列。
TR:重复时间。
TE:回波时间即等待接受信号的时间。
TA:接收时间。
ACQ:接收次数。
FOV:视野。
M:192×256,距阵即图像成像时的长与宽值。
W:窗宽。
C:窗位。
THK:层厚。
POS:位置即为本张图片距中心点距离。
TRA:横断面。
O-15°:为横断面角15°。
Cr-h-s:Cr为观察方向,从头向下看;h为头先进;S为仰卧位。
MAGNTOMl.5T:为机器型号。
2.常见疾病的MR检查
(1)颅脑及脊柱病变的MR检查:
MR在颅脑和脊柱病变的检查方面是最具优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脊柱及脊髓病变上,MR可取代所有的其他影像学检查,如X线平片、CT及脊髓造影检查。
MR可分辨出脊椎及椎管内结构的低信号区、中等信号区、高信号区及可变信号区,从而作为MR对脊柱及脊髓病变的诊断基础。低信号强度者包括皮质骨、韧带、钙化及快速流动的动、静脉;中等信号强度包括松质骨、肌肉、纤维结缔组织及软骨;高信号强度者包括皮下脂肪及硬膜外脂肪;信号强度可变者包括脑脊液(T 1加权像呈高或低信号,T 2加权像呈高信号)。MR能从矢状面与轴面上全面地观察椎管与脊髓全貌;能显示椎间盘早期退变;能分辨脊髓肿瘤的确切定位;能鉴别术后瘢痕与肿瘤残余及复发;能通过观察脊髓信号是否一致,作为某些疾病是否需要手术的指征之一,如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使脊髓信号有不一致性改变是尽快手术的指征。
MR也有其局限性:①原发性骨质病变显影较差,如小关节面病变;皮质骨与骨赘、后纵韧带骨化均呈无信号黑影,不如CT清晰。②轴面像尚不如CT。
(2)骨骼肌疾病的MR检查:
MR显示肌肉软组织病变比CT更敏感,但对大多数病变仍缺乏特异性。
(3)关节疾病的MR检查:
因磁共振检查有良好的对比度和分辨率,用于关节病变的诊断中,可免去关节造影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特别是有关节盘的关节,如颞颌关节、膝关节等,MR可显示关节半月板的变性、撕裂及脱位等异常改变。同时,MR也应用于关节肌腱、韧带的撕裂检查。除诊断关节盘的脱位外,磁共振检查尚可发现关节腔积液、肌肉变性、肌腱炎、关节炎症、关节粘连、筋膜增厚、关节骨质破坏等。
四、超声诊断
B型超声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对人体无损伤,真正地无侵入性,而且诊断准确,操作比较容易,费用比较低廉,可为绝大多数患者接受。因此,在肝、胆、脾、胰、肾、膀胱、子宫、前列腺等脏器的检查中,B型超声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B型超声图像以光点的大小、灰度、亮暗来显示各种图像。
(1)边缘图像:
正常脏器多有清晰的边界回声,轮廓整齐。病变若有光滑而反射强的边界回声,常提示有包膜存在。如边界不明确,边缘凹凸不平,多为浸润性病变。
(2)内部回声:
各种器官、组织及病变,均有其不同的内部结构,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内回声。声像图主要以光点的分布、回声的强弱及图像的形态来表现。回声的强弱主要有低回声、中回声、高回声及强回声。
(3)无回声区:
也称暗区,指无回声的区域,分为液性暗区如膀胱、囊肿等;实性暗区如肾实质;衰减暗区如脊柱、肋骨的后方出现衰减暗区称“声影”。
(4)实质区:
是指有光点、光团的区域。
(5)透声情况:
透声好为超声透过介质时声能衰减少,其后方有增强效应;透声差为超声透过介质时声能被大量吸收,其后方有声影衰减。